閱讀能力是一個初中生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唯有學生自身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才可以深入體會到文章或者閱讀材料的內涵,從而學習到其中的知識,提高自身修養。所以,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應重點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夯實基礎。
對于閱讀教學來講,其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實現信息交流,溝通的過程。作為初中語文老師,需要樹立民主的觀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主人翁觀念,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及創新能力,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身的觀點,勇于質疑,使學生跳一跳就可以得到甜頭,從而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假如教師因遵照自身的觀念與看法,嚴重以往的教學模式,在進行閱讀教學期間將答案直接講解給學生,就很難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并且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里,無法全面激發自身的潛能及主觀意識,禁錮了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對學生以后的成長產生影響。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期間,教師應沖破傳統的束縛,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與觀念,為學生創建民主、自由、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要怎樣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閱讀教學設計要有梯度
對于閱讀來講,其面向的對象為文章,主要的目標在于能夠讀懂文章內容。也就是可以明確文章的層次、內涵等。其不但包含對閱讀主題的認知,同時也包含整體、提煉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對文章的表達形式、內容等進行概括。簡單來看,閱讀主要包含認讀及解讀兩方面內容。另外,如果閱讀的對象為文學作品,則還需要包含賞析與評價。認讀盡管十分簡單,然而也會因為學生選取的差異也產生干擾,那么,就需要教職人員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歸納,把學生的疑問匯總到統一的點上,之后引發更高層次的問題,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形成的問題需要具備大眾化的特點;解讀則需要對閱讀對象的表述內容及形式進行精確掌握。同寫作相似,閱讀也需要掌握整體的思路,該思路由整體至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回到整體。在此期間,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設定層次不同的活動,如果學生擅長的表演,則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會使學生更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常言道: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梯度設計期間,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特長,發揮自我優勢,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為以后的學習及成長奠定扎實基礎。
二、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
(一)積累階段。
該階段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同時也能夠為后續閱讀奠定基礎。累計的內容包含:語言材料,學生應夯實字音、字形、字義等基礎知識,可以簡單判斷語句的結構,掌握文本的格式,語言的表述特點等;可以閱讀課外讀物或范文,理解并總結其中蘊藏的思想情感,為后續閱讀新材料,體會新觀念夯實基礎;另外,還需要累計相應的生活經驗、文化常識及寫作方面的知識,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也有良好效果。教職人員需要同教材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正確積累。
(二)理解階段。
對于語言來講,其是思維的外殼,唯有思維得到發展,理解能力才可以不斷提高,因此,在此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分析、判定、綜合思維能力及想象力進行培養。
(1)對判斷力進行培養
對于判斷力來講,其指的是讀者對事物本質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判定文本語句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例如:對于“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該句來講,假如將常常以此去除,則語義就相應的產生了變化。
(2)對分析能力、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分析能力及綜合能力是人基礎思維的構成過程,同時也是閱讀的核心內容。分析能力可以把事物的特點分解出來,唯有經過分析,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才可以更加深入;綜合能力能夠將分析獲取的思想整合提來。因此,教師需要重點對學生分析能力及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3)對聯想能力進行培養
在閱讀中,聯想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其是基于事物的認知基礎上,產生對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借助聯想,學生們可以更精確、深入的掌握材料能力,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所以,教職人員應鼓勵學生多進行聯想。
(三)評鑒階段。
該階段指的是對閱讀材料的形式及內容進行評估與賞析。唯有自身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科學文化、語言能力、抽象思維等才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賞析。對于初中學生來講,教職人員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為學生留存談論的事件,讓學生在討論后體會文章的妙處,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更好的參與教學活動的,提高閱讀質量。
總之,要想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以上三點方法一定要把握好,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為學生以后發展夯實基礎。
點評:新課改提倡自學、對學和群學,但教師應當扮演什么角色呢?不該說話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保持緘默,一言不出,如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傾聽小組成員展示;但是在適當的時機如學生交流中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或交流中出現錯誤、缺少深度的現象,教師的追問是不可或缺的,點撥也應是不失時機的,要做到收放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