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要通過多方面,多元化的渠道,但是閱讀課是學生各項能力養成的基礎和根本,所以,閱讀課在整個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參讀課程標準,依托語文教材,研制恰當的閱讀教學內容,是改變閱讀教學高耗低效這一頑癥的必由之路,也是語文教師邁開專業化成長步伐的根本標志。
閱讀教學在整個小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學生語文能力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課
在閱讀課上通過閱讀來認識許多課本上沒有學到的生字;通過對不認識的生字的查閱,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基本的工具書的使用,進而,培養他們的識字和查閱工具書的興趣。另外,閱讀課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閱讀,使他們接觸到課本以外的世界,讓他們能從閱讀中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奇感和充實感。尤其是各種科幻小說和邏輯推理作品可以讓學生產生極大興趣,可以極大地開發他們的想象和空間推理能力,讓他們能感受到和體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樂趣;通過閱讀,他們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奇妙的世界他們從未接觸過的。還有,通過閱讀課,可以使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培養鑒別好書的能力,可以從這些文學作品中汲取到對自己有用的營養。
二、閱讀教學就應該是以讀為本,重在感悟
在課堂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讀自悟,真正做到“我心入書,書入我心。”只有讓學生入情入境才能動情,只有動情,讀書的質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師可設計了以下環節: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情朗讀。指名讀,為朗讀能力不強的同學提供展示的機會,評讀,通過評議提高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分析感悟能力,范讀,以教師的讀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更為真切,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在閱讀中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意義和內涵,同時在朗讀中培養語感。
三、恰如其分地選用教學形式
新課改中提倡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的教師便不論講授的是何種課文,教學進行到何種程度,一股腦地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搞得課堂熱火朝天,學生們爭相發言,看起來積極性很高,從中卻并沒有得到多少東西,更不用說對文本的深刻領悟了。恰如其分地選擇安排教學形式,是擁有高效課堂的保證。
四、閱讀教學缺乏理論引領,教學具有盲目性是低效的原因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出現搖擺,很大程度上是我們還沒有建立穩定的學科課程教育體系。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迷信權威,缺乏辨證思維,矯枉過正。比如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以前很多專家都說是一種訓練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閱讀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段意,但課改后,由于課標沒有提這項要求,課堂上完全看不到教師引導學生分段和歸納段意了,這樣全盤否定科學合理嗎?因此,怎樣使語文閱讀課程在清晰的思想指導下實踐?怎樣才能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天的語文教學少走彎路、提高效率?我以為必須通過深化語文教學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現代語文教育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斷完善,建立起更為科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語文學科理論體系,用以深化語文教學實踐。建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論新體系,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前提。
五、落實語言訓練,避免偏離了語文本色
忽視語言學習,特別是忽視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忽視揣摩作者是怎樣用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忽視從讀、學、寫等方面來了解文章寫法,是造成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語言訓練中的“訓”是教導,“訓”是教師的事,“練”是習練,是學生的事。語文教學中的“訓練”是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技能的學習實踐活動。它以“練”為主,以“訓”為輔,二者不可缺一。首先要加強字詞教學。做到根據課文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正音、析形、解義,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其次要重視關鍵句、段的教學,不僅重視理解其意思,而且重視體會其情感,領悟其表達的特點或作用等。另外還要體現以讀為本。閱讀教學第一要務是讀,要加強讀的指導。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要讓學生反復誦讀。該讀出畫面時讀出畫面,該讀出情感時讀出情感,該讀出見解時讀出見解,該讀出方法讀出方法。讀書要有目的,有層次。
總之,閱讀課的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和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進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找到一種有效的方式,減少閱讀課中的低效,讓學生能夠真正通過閱讀課得到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