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階段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已經成為了趨勢。伴隨我國不斷完善的教育體制,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技能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夠提高學生自身能力。文章對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可以將教師指點、全班討論、小組交流、個人自學等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因此,合作學習具有著十分關鍵的優勢。但在實際教學中,該學習方法常常會出現形式化、表面化的現象,為有效克服這種問題,文章提出相關有效性策略。
一、分析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將團隊意識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中,不僅僅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夠提高合作學習中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認識層面和操作的不科學等問題缺陷,以至于在實際教學中達不到理想效果。
1.不全面的課堂評價方式
小學語文課堂中,只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缺乏全面性的。例如: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在小組的整體上對學生進行評價,對此,有的教師又忽略了對小組整體的評價,只注重個別學生的表現。學生個體是以小組為基礎的個人,而小組是以學生個體為基礎建立的小組。因此,評價應具有全面性。除此之外,不能忽視了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由于教師評價僅代表個人意見,所以教師的評價是不夠的,組與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是極其重要的。
2.合作學習效果不佳
有些教師沒有真正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沒有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僅僅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例如:在進行小組合作時,不論是復雜的問題,還是簡單的問題,教師對合作盲目追求;再如:一到上公開課的時間,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成了一種形式,降低了合作學習效率的高效運作,這都源于對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忽視。
3.合作不協調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及獨生子女的家庭狀況,多數學生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常會出現霸道、自私的現象,顯示出其性格的自私與獨立。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常有學生會不能友好對待其他同學、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形成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關系,這對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產生影響。
4.參與度有限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因學生接受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各不相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會受到教師的重視,因此,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只是聽眾的角色,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有資格發言。長此以往,合作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學不會獨立思考,很難參與到學習互動和學習討論的過程中,合作學習的效果也受到影響。
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1.教學評價的給予
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是評價,因此,教師應給予在合作過程中對表現出色的小組和個人進行鼓勵和表揚,善于抓住評價的契機,這樣學生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還應開展多種評價方式,例如:組內評價、組間評價等等。以及設置相應的如計分制等評價機制,與評價對應的還應進行適當的獎勵。在進行評價時,應對學生的不足進行指正,還要肯定其學習成績,客觀、公正、公平地進行評價。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提高和改進,清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與得,最終發揮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有效推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2.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
教師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發展進行合理、科學的指導,這也是確保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教師應盡可能地多傾聽、觀察、走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和了解,以便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而當合作小組與個別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幫助學生,教給他們正確的分析、辨別方法,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促進與調控。在進行指導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參與其中,以交流、討論等方式加入到小組學習中,這樣能夠及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最終達到有效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目的。
3.合作機會的創造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合作意識、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等,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對合作學習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結合學生好動等特點,對學生不斷進行指導。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在學習內容中滲入精心設計的學習內容。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時,為使學生能夠開展全面談論,問題應具有一定開放性。例如:在講解《盤古開天地》一課時,教師可以將“人類的老祖宗盤古,怎樣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這個問題留到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了解了盤古“開天地”的整個過程,在學習討論中也激發了新的思考,如有的學生對第四自然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展了想:盤古的頭變成了高大的山峰;他的牙齒變成了一塊塊石頭;他的耳朵變成了山洞……
4.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因為受傳統班級授課以及小學生年齡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人際交流能力不足,難以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對此,教師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習慣,應通過學習實踐,教給學生合作方法。
5.合作內容的拓展
合作學習應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結合,應具有難易梯度,其內容要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要有合作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要求進步的意識和成就感,使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合作內容還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調動學生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有開放性。傳統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卻僅僅是單純接受知識,而教師也只是“滿堂灌”,這就使學生嚴重缺乏探索和思考。而與傳統的語文教學不同,合作學習在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合作內容決定其有效性的,為了開展合作的內容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索學習,教師應努力鉆研教材。
6.合作契機的把握
雖然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但是在運用該方法時,應遵循小學生課堂思維規律和年齡特征,堅持適度、適時的原則,來對合作學習的頻率和時間進行確定。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的表達和思考,讓學生自由想象和討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以此為契機開展思維訓練,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7.合作形式的創新
在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個性特征,不是籠統地將學生以個人興趣、成績、前后桌來劃分、組合。應遵循如下原則來進行合作學習小組的構成和劃分。小組內成員應在表達能力、男女比例、思維優勢、成績等方面互補,在培養小組間競爭意識的同時,最終達到對班級整體水平提高的促進。并通過重新的、不定期的組合,堅持分組動態原則,來增強合作小組的活力。除此之外,還應允許組員之間的調整,堅持分組自愿的原則。
8.合作氛圍的營造
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人際交往,實現了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有效性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受到合作學習氛圍優劣的直接影響。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進步予以鼓勵和肯定,適時加以指導、監督合作活動的開展,盡量讓學生平等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在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中產生愉悅情感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出學生創造能力和表達欲望。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可以將教師指點、全班討論、小組交流、個人自學等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將合作學習的方法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助于學生進行積極、自主學習。因此,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有著關鍵作用。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科學地指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正確、充分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知識水平把握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師生之間交流,讓學生形成互助互愛的品質,從而有效達到教學目的,促使學生獲得綜合進步。伴隨我國不斷完善的教育體制,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夠提高學生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鐘詩蓮. 13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新透視——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研究[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2(10).
[2]陳涓.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科書練習題設計特點的比較研究——以人教版、蘇教版第三學段識讀練習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1(5).
[3]李建萍. 合作學習對二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的研究[J].外語學刊,2012(3).
[4]林眾,馮瑞琴,羅良.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實質及其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