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作為的評改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作為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而作文的評改,不僅關系到學生的作文水平,且直接關系著作文教學的質量。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更有效地開展作文評改教學,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在過去的作文評改中,存在評價形式單一、評價內容單一等諸多問題,本文即探討初中作文評改機制的創新,針對作文評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評改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初中作文 評改機制 創新探討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新課改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轉變作文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單一的作文評價機制,在中學作文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新課改要求的作文評價新機制,創新評改機制,提高中學作文教學水平,以便更好地為中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現階段初中作文評改機制的現狀,然后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創新作文評改機制的措施。
一、初中作文評改機制的現狀
(一)作文評改的主體問題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作文評改中,評改的主體僅有教師一人,也就是說,作文的評改是由教師一人完成的。我們知道,初中一個班往往有幾十個學生,這就導致教師雖精心評改,但效果卻不會太好,因作文的數量太多。作文評改不僅成了初中語文教師的一個沉重負擔,而且也把學生置于了較為被動的地位,使其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學生不能參與到作文的評改中,結果也只能是學生漠不關心教師的評語,對其置若罔聞,這就會導致教師的評改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寫作文像是完成一項上級指派的任務,往往敷衍了事,沒有相應的修改和提高的步驟。而教師則更像是完成一項任務,評改后沒有適當的延伸和指導。
總之,在當前的初中作文教學中,作文評改的主體單一,僅有語文教師一人,缺乏有效地評改主體機制,致使作文評改水平比較低。
(二)作文評改的內容問題
簡單來說,初中作文教學也無非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寫什么”的問題,一個是“怎么寫”的問題,也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問題。其中,“寫什么”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形式和內容比較而言,內容應當放在首位。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也證明,“寫什么”也是學生最感到困惑不解的問題。因此,作文教學的一條公認的原則就是必須從內容入手,開展教學活動。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于作法則不拘泥程式,務求達意,只須文字與情意相吻合。”
但是,當前初中作文的一大弊病便是“言之無物”。作文是一個書面化的過程,是將自己所經歷的的事情,所經歷的的人,以及對人和事的感受客觀準確描摹出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容不得摻假。可現如今初中生的作文,真可謂是“滿紙荒唐言”,全然沒有真情實感,幾乎通篇是謊言。
有一年中考“我的 ”,很多考生就寫“我的爸爸”,為了使故事典型感人,大部分的考生的“爸爸”要么死于車禍,要么死于絕癥。故事的結局是悲慘,看的人卻想發笑,因為編得太假了,考生的遭遇都太“巧合”了。如果是寫媽媽的,大多是自己半夜發高燒,媽媽背著去醫院的途中如何艱辛,如何安慰“我”等,內容老套空洞,毫無新意,以上這些內容幾乎成為作文的公式性題材。
(三)作文評改的定位問題
有過初中作文寫作經歷的人,應該有這樣的體驗,就是作文寫作的要求那幾項要求,“從來也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也就是所謂的:立意高,有意義,積極健康。這也是初中作文評改的標準,或者說是評改的定位。
毫無疑問,一篇文章的靈魂也就是其立意。立意是高還是低,一直以來都是評價文章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現階段的初中作文的問題是,學生一味追求“立意高遠”,自己卻沒有相應高的思想覺悟,寫出來的作文就像喊口號,進而導致語言毫無趣味性可言,內容空洞好似餓扁了的肚子。
總之,現階段作文評改的定位存在不小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糾正,繼續延續應試教育體制下的作文評改機制,毫無疑問,初中作文評改教學不會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如何來創新初中作文的評價機制
(一)評價形式不唯一
在上文中,筆者分析了當前初中作文評改的主體單一,也就是僅有教師一人參與評改,很難收到良好的評改效果。因此,為了提高初中作文評改教學工作成果,就必須采用多元化的評改機制。首先是評改主體的多元化,也就是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評改中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形成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評改的新機制;其次是作文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改變以往的評價標準,只要學生寫的作文表達出了真情實感,可以“達意”,就可以認為是一篇優秀的作文,不拘泥作文的布局和形式。最后是評改機制的創新,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后,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作文的評改,比如個人評改,兩人合作,小組評改等等。
(二)評價內容不唯一
新課改要求教師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并要努力利用、創造一切條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中學的作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較大比重。我們經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說明閱讀是體現個性的。個性在閱讀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往往決定著人們能否在閱讀中獲得收益。加強作文教學中的個性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精神的熏陶和升華,獲得良好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此外,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性格習慣,學習感知能力都不同,因而,即便在寫同一個作文題目時,內容也會千差萬別。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形式,代之以多元化的評價形式,使每個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所持有的觀點,寫出個人的真實情感,不應盲目批判哪個學生,否定哪個學生。
結語:
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造條件。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徹底摒棄應試教育那一套評價體系,轉變自身的作文教學觀念,創新作文評價機制,引導學生的寫作要“言之有物”,要敢于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說謊話。總之,需要改變過去作文評改中單一的評價機制,代之以多元化的評改機制,提高作文評改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程寧東. 淺談初中作文評改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 新視角,2013(2)
[2]趙震勇. 談初中作文評改現狀及對策[J]. 教育科學周刊(教學實踐),2012(2)
[3]鄭建清. 中學作文多元評價的實踐與反思[J]. 學教育(文科教學探索),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