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里散步,發現墻角有一張椅子。禪師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顧寺規,越墻出去游玩了。老禪師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沒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禪師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訴其他師兄弟。爾后,再也沒有人夜里越墻出去閑逛了。
有人說,愛是一種寬容別人的感情,寬容往往和“大度”連在一起。寬容,是一個教師高超教育藝術的一把利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往往最能讓人動容。
昨日,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聽到一個陌生的聲音:“老師,您好,還記得我嗎?我是×××,是您曾經教過的最讓您頭疼的學生。我現在有工作了,和您一樣是一名教師。感謝您曾經對我的寬容和幫助,有機會我一定會去看您的。”
接完這個電話,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張胖乎乎的小女孩的臉,哦,是她。我好欣慰,她有工作了!
這是我初中教學中所教的一個回族女孩,她胖乎乎的臉,留著長辮子,活潑可愛。她富有班級管理能力,但學習成績卻很差。我和其他任課老師曾經共同為她補課,希望她的學習成績和她的管理能力一樣能夠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賞識。但無濟于事,成績仍然是一落千丈。離中考還有兩個月,我又做她的思想工作。她反而有了抵觸情緒,我很是惱火。隨口說出:“你還不如不要上了,眼不見心不煩。”第二天她果然沒來。但另一個同學地給我一個紙條,我以為是她的的請假條,當我打開看時,我吃了一驚,上面寫道:“老師,我為了不讓你看到我心煩,我不上了。說實話,我也想學習好,我也努力了,但沒辦法,讓你失望了。”看完這短短幾句話,我心里一陣酸痛。我意識到不經意的幾句話已經深深刺傷了她的自尊心。我主動找到她的家長,要求她繼續來學校上課。并不遺余力的給她學習上的幫助,哪怕有一點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中考結束,她考上了自己喜愛的幼兒師范。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放棄了她,那將是另外一個結局。從她給我打電話的語氣可以看出她因成功而喜悅,也對我勸她復學而心存感激。
是啊,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差生,理解,更多是尊重,是“生本思想”的具體體現。可以說是一種更深層、更深遠的愛。教師只有懂得理解學生,才能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更多、更適宜的推動。當然,理解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的。不少教師抱怨:“我為學生好,但學生往往不領情。”其實,這是沒有真正有意識地去了解學生在想什么?不知道不同的學生所追求的理想是多元的,具有不同的表現和表達形式。要了解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多給學生自然放松傾訴的機會,借此了解其真實的想法。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不僅沒有放棄自己,還會替自己遮風擋雨,為自己的發展盡心竭力。
寬容是一種大度,可以容人之長,不去嫉妒;可以容人之過,不計前嫌。一位哲人說過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老師能夠包容學生的過錯。那將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1995年,我剛來到我現在任教的學校,當上了初中一年級的班主任并任教語文課。但是,學習差的學生老師可以讓他留級。由于我剛剛來到這個學校,對情況不熟悉。報名時我把原先六年級的學生全部報到了我所帶的初一班級。有些老師勸我再考慮一下,把成績差的留下去。我笑了笑沒說什么。第一節課,我笑著說“我們班48個學生,太多了吧,是不是有些成績不好的應該留級呀?”全班同學鴉雀無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特別注意到有五六個學生低下頭不敢正視我。我看到這些,心里已經有了分寸。又接著說:“不過,我帶班就喜歡帶大班,學生少了沒意思,學校也要求我將學習差的留下去,但只要你們不給我丟臉,我照單全收。可以做到嗎?”學生高呼道“謝謝老師!”。我用煽動性的語言讓大家高呼“我是初一班學生,我能行”。當時大家喊出這一聲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在后來的班級管理中,別的班一周兩節體育課。我所帶的班,應同學們要求每周三節體育課。每節體育課時我都和同學們一起打籃球、踢足球。我帶的這個班,在初中三個班級樣樣領先。我曾經自豪地說:“我的孩子,要體育有體育,要勞動有勞動,要文藝有文藝,我們是全能班。”
美國前總統林肯素以寬容著稱,他對寬容就做過詮釋。林肯在位時,總是試圖與政敵交朋友,而不是將其消滅,用他的理解就是當敵人成為朋友,就意味著敵人的消滅。
在語言中多一份,多一些寬容,人類的生活將會多一點陽光,多一點溫暖,更加的美好。
松下作為一名國際上的著名公眾人物,其不但在企業經營上有其獨到思想,且在做人上也相當的成功,他在做人處事上給了世人莫大的啟發。
松下指出,所謂率直的心胸,就是能夠寬容地劫難所有的人和事。人類共同生活在社會當中,不離群,不獨居,每天接觸的人、事、物各式各樣,如想讓大家的生活更美好,寬容的心胸是必不可少的。他還指出,人在特質和個性上雖然各有差異,但是有其價值所在,都能夠對人類生活進行改善。如人類將自身的特質充分發揮出來,必定能夠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因此,對于一切事物的衡量不能用自己的標準,而是應該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些忍讓和尊重,相互間和睦共處。這樣,個人的潛能、才干、智慧便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推進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實際生活當中,人們對自己的錯誤通常是很難察覺的,但對于他人的過失,哪怕很小也不依不饒,甚至橫加指責,朋友間更是因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兒決裂,這是很遺憾的。實際上,對他人過錯的揭發與職責,非但不能勸人改過,反而會因為這種失敗的溝通方式,而讓人感受到挫折和不尊重。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寬容,就是要將心懷打開,對他人過錯采取寬容的態度,多一份原諒。人們應帶學會寬容,這樣便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遇事多為別人著想,戒驕戒躁,冷靜的對待。
每個人都有缺點,漫長的一生中,錯誤不可避免,但只有心事寬容的,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和睦,不會在糾結與生活瑣事,從而用最大的熱情去生活,去工作,為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寬容是愛心,愛別人,也愛自己,有愛就有寬容。
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只要我們為學生提供高天和闊海,我深信,孩子們一定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