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工具性、思想性、綜合性的特點使語文教學在學生健康人格促進全面發展方面有著特殊的重要位。語文教學畢竟不同于專門的人格教育在語文教材中其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是零散地潛隱在一篇篇具體課文之的。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有效地滲透人格教育,教師就必須注意挖掘教材中蘊含人格教育的因素把它們整理出來并融會于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將近二十年,我深刻地體會到語文教學在塑造人格方面具備的優勢。其可以將培養能力、教育知識、樹立道德、陶冶情操等活動融合在一起,通過悉心指導、理論教育、榜樣示范、實踐操作、情感感染等方法,幫助學生深入記憶知識,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為學生以后發展夯實基礎。
在進行語文課程講解期間,怎樣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完善的人格成為了教職人員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旗幟,激發學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對于學生來講,其需要具備的語文素養大致包含以下內容:其一,語言素養;其二,思想文化道德素養;其三,文學素養。語文素養同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存在密切的關聯。在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自身都具備較強的教育性、政治性、思想性等特點,并且是其他科目無法代替的,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應深入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研究,挖掘其內部蘊藏的情感、形象與內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結,為學生以后的成長與發展夯實基礎。
保衛家園是每一個生物的天性,在文章中表現為人們的愛國精神與民族大義。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就曾寫過“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同時文天祥也獄中寫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突顯出高尚的民族氣節。同時在教材《最后一課》中,教師高尚的民族氣節教育學生應學好祖國的文字與語言,包含愛國情懷。
另外,在語文課本中,還有很多描述對革命忠貞的內容,例如:“七根火材”一文中,那名沒有姓名的戰士用生命保住了七根火柴,留住了重要的火種。從中學生們能夠深切體會到:在我黨、人民與集體的利益面前,個人需要犧牲自我來保住集體的利益。同樣,在課文“生命的意義”課文中,能夠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方向,讓學生緊握青春,去探索生命的意義。
二、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審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假如能夠借助思想教育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理性的人格,則借助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情感。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意志、舒緩身心、認識事物的對與錯、是人們常講的非智力因素。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內容自身也是文學著作,從而為教師開展審美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教師應全面發揮課文中蘊藏的審美功能,指導學生感受文章中形象美、語言美與情感美,培養學生分辨善惡、美丑的能力,增強學生的鑒賞水平。教師應利用滿含感情的話語給予學生引導,讓學生產生共鳴,進而樹立健康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審美教學為語文老師指定了更高的標準,老師可以利用情感朗讀、示范、描述等方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創建美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為語文老師,應重視審美教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為后續學習及成長夯實基礎。
三、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另外,南宋大家陸游也曾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提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期間,想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完善的人格,就需要同學生們的生活密切關聯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實踐、生活形成穩定、健康的性格特點。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應讓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能力及創新能力。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課外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樹立健康的人格。在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學地點被禁錮在課堂,教師依照課本生搬硬套,學生感覺教學內容十分乏味,無法提起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較低,同時不利于學生成長。而通過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例如:在以往的教師節,學生多為老師送上祝福,制作禮物。在教學期間,應沖破此種模式,可以采用文藝匯演的方法,讓學生書寫一些教師日常工作的小文章,對教師進行采訪等活動。在過程中,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深入交流與溝通,縮短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品德,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出去游覽祖國的風景名勝,了解一些風土人情,讓學生飼養一些小動物等。從而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自身,為以后的成長奠定扎實基礎。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以上三種途徑,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塑造。所謂“教書育人”也就是說,在教書的過程中教育人。如果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學會了如何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那么,我們就學會了如何教書育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點評:真正教育,它絕不是簡單的物質傳遞,遵循守恒定律,真正的教育在質上一定是化學反應,經過教師到學生之后,必定會產生新物質;在量上不是簡單的累加,而是無法計算的,它高于一切想象。而這一切,需要教師用“心”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