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在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多新思路,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討論、共同合作、知識技能互補的一種新型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有助于發揮學生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越來越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青睞。
[關鍵詞]:小組合作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講的就是與他人交流、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保守,不與其他人交流溝通,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縱觀古今中外在學習中有建樹者,無一不擅長結交學友、虛心向比自己優秀的人討教。這一道理放置到今天的教學,就是強調合作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教師布置完學習任務之后,學生以小組形式明確分工、共同合作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新課標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倡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為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與組員一起工作,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將合作學習引入初中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
(一)通過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在國外教育發展水平較發達的國家,學校都十分重視合作學習,然而,我國基礎教育對這一學習模式的認識卻相對滯后,學界普遍認為,在未來的社會里,合作要比競爭重要得多。從教育學角度來講,學生只有將自己所學的知識作用于與他人的交流互動,才能體現學習的意義,如果不能實際應用,擁有再多的理論知識也是無用的,這樣的教學也是不成功的。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必須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初中數學教學。
(二)小組合作豐富了多邊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采用“滿堂灌”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絕對支配地位,在升學率的壓力之下,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應試展開,在盲目追求教學進度的同時忽視課堂教學互動。新課標頒布實施之后,部分教師開始嘗試互動教學,有意識地在數學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幾乎不予考慮。多邊互動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增強互動,還要求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進行多邊合作,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初中數學教學,有力地開發了教學人力資源,豐富了多邊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三)小組合作更加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情感體驗
新課標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更加強調教學實效。過去,課堂教學的目標為應試,教學內容以傳授知識為主,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態度、情緒等關注較少,教學實效無從落實。小組合作有力地改變了這一面貌,教師更加關注中學生心理需求,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組員間不論成績優劣,都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為了實現共同的任務目標,彼此激勵、互幫互助、相互關心、探討交流,不僅充分地表現了自我,還在合作中實現了自身價值。
二、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表現形式及其注意事項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從教學全過程來講,小組合作大致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一)課前自主合作
課前準備工作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課前自主合作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根據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采取自薦與他薦相結合的方式選出各小組的組長,由組長統一調度安排組員分工。例如,在中心對稱圖形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求學生課前做好準備。根據這一課題,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要求學生甲、乙各搜集3—5個生活中的中心對稱物品,學生丙、丁利用數學工具手工制作4個中心對稱圖形模型,通過課前自主合作,加深了學生對中心對稱圖形的理解,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課前活動中,學生明確分工后,自主安排時間,分別完成任務,然后將成果帶進課堂,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二)課內小組討論
課內小組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之后,根據就近原則形成小組,圍繞教師提問展開討論,集思廣益、自主研究,在小組討論時,數學教師應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來,傾聽各組討論情況,主動參與學生討論,并對其進行相應指導,通過傾聽各小組討論,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信息,便于對各組普遍存在的問題統一答疑。小組討論結束后,每組選派一名“發言人”對討論結果作出簡要陳述,在“發言人”的選擇上,應采取輪流擔任的方式,每個人在課堂中的發言機會都是均等的,幫助消除不善于表達的學生的心理障礙,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小組討論后積極發言,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言人”在陳述觀點時,表達方式不應是“我認為……”、“我覺得……”,而應是“我們小組的意見是……”,教師對該生發言的評價也不是對其個人的評價,而是對該生所在小組的整體評價。強調小組的團隊性。
(三)課后合作研究
與課前自主合作一樣,課后合作研究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實出發,課后合作研究很有必要。它的作用體現在兩方面:其一,針對課堂中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鼓勵學生采取課后合作研究的方式展開更深層次地探討;其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每個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學習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對于知識掌握不到位的組員而言,要獨立完成課后任務往往具有一定難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虛心向成績較好的學生討教,組員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還有助于良好的班風建設。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幾乎貫穿于數學教學過程始終,在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發揮巨大作用。然而,使用這一教學方式時應注意把握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應高度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明確科學的分組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基本前提,教師在分組時應重視組員間學習成績、分工等因素,盡可能平衡各組水平,做到“組內不同、組間相似”。其次,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組員在小組合作中的價值,根據學生特點,明確分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最后,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但也不可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應善于協調合作、激發引導,控制討論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關注合作學習,積極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教學的規定,規定中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將合作學習引入數學教學,是改革基礎教育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黃文雅.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2]許楠.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下的初中數學課題學習的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
[3]樸昌虎. 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應注意的問題[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