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則是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只有他們和老師的關系平等融洽,他們從心里由衷的喜歡這個老師,他們才會全身心的學習這個老師授的教學內容,繼而受到老師良好品質的熏陶,才有利于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成長;當師生之間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時,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創造激情就能最大限度的被激發出來,進而他們的各方面的能力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要想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得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轉變自己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就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應該由課堂的主體變成課堂的主導者,還學生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課堂,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死記硬背的機器。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是發展中的個體,每個人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關注每一個學生,要堅定的認為每個學生都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完善自我。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思考、品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每個學生在興趣、性格、愛好等方面各有側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使學生盡所能的放大自己的優點,成為有用之才。
作為教師,要像愛護自己的親人一樣愛護自己的學生,要時常和他們談心,跟他們做朋友。當他們在學習上失去信心時,要鼓勵他們,幫他重新樹立信心,迷失方向時,要指引他們,尋找正確的方向,迷惑不解時,要指導迷津,開導他們。當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時,向他們伸出援助的手。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歧視學困生,反而應該更多的幫助他們,幫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你的愛。愛一個學生,就要尊重他,尊重他的個性,尊重他的特長,尊重他的習性,尊重他的一切,每個學生都有被尊重的權利,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尊重是個體發展得較高需求,因此,教師要去尊重自己的學生,進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真正的和學生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而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去欣賞每一個學生。另外,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有寬廣的心懷,當學生犯錯誤或者意見不一的時候,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原諒孩子,及時溝通,排解心中的疑惑,將其引領到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