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摶扶搖而上飛到九萬里的高空,是因為它不愿像蜩和學鳩那樣滿足現狀,也不怕赤鷃的恥笑,一心想飛到南海,最終徙于南海。正因為大鵬有高遠的境界,才不會為眼前的安逸、誘惑等外在因素束縛羈絆,從而達到一種逍遙游的境界。
日前,北京市就中高考中改革框架方案向社會征求意見,從2016年起,北京市中高考的語文都增加了30分。北京一地的語文改革自然而然地傳遞了語文變革的信息。這讓不少長期工作在語文教學一線的老師既感興奮,又感壓力倍增。因為長久以來受重理輕文的影響,語文這個學科一直以來備受歧視,近乎于在數理化的夾縫中生存,語文教師也倍感尷尬。改革后,眾多考生及家長從功利的角度馬上會轉向語文,使母語教育從門可羅雀的局面一下子將可能變得門庭若市。但是如何讓加分之舉切實起到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作用呢?這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此時的語文教師責任重大,應具有一種逍遙游的境界,才可能適應形勢,完成時代給予語文教師的使命。
十年前我曾看到過一篇這樣的報道,上海復旦大學的大一學學生和外國留學生一起參加漢語考試,結果輸給了留學生。當時校方認為大一的學生剛才加完高考,應該比大三大四的學生厲害,可殊不知依然敗北;幾年前我又看到過江蘇高考半數學生語文不及格的報道,某一年江蘇省近五十萬考生中多數語文成績都集中在80-90之間,而這份試卷滿分為160分,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學生學了十幾年的母語,連及格的水平都達不到,這種情況可謂是數見不鮮。我所任教的學校近幾年來高考語文的平均分也比較低。不僅如此,而且在一些老師的眼中語文竟成了可有可無的學科,甚至有這樣荒謬的認識:語文學不學都一樣,誰教都一樣。所以出現了學習者無奈、教者更無奈的情況。我的學生語文學得很不錯,文章寫得也好,她曾對我說答完英語心情可好了,很有底,其實就是自信。但是語文卻沒有。為什么?其實就是沒有刻骨的熱愛,或者說投入不足,自然就不會自信。
以上這些現象,引起我很多的反思。作為教者我也曾抱怨生源不好、學生底子差、輕視語文、不愛讀書等等。但是我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和我一樣只抱怨自己被拋棄了,實際上與此同時自己也拋棄了自己。索性你怨我怨,大家怨,致使語文教育陷入了如此的困境。
當靜下心來,看著這一摞一摞的專業書、教科書、教輔書、文學著作、鑒賞辭典、心理學等等方方面面的書,我確實心有不甘,我讀的書做的題也可謂等身了,為什么竟然覺得像莊子一樣無路可走了,我覺得主要是自己拋棄了自己,的確應該學學莊子,去追求一種逍遙游的境界,而且在新的時期語文教師也必須具有這種逍遙游的境界。因為這種逍遙可以幫助教師逐漸走出語文教育的困境,并且能夠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母語文化。我覺得教師的逍遙游境界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思想的逍遙、知識的逍遙、行為的逍遙。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不從眾、不隨俗、不僵化,需要樹立一種大語文觀,不只局限于課本、考試,放下功利,放下盲從,放下浮華,放下狹隘。現在題海戰術的狂潮正席卷著語文領域,而且語文考試科目分值的增加,可能會對這種現狀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正考驗了一個語文老師的良知和定力。如何做到腳踏實地、與時俱進、博采眾長,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語文老師如果從眾、隨俗自然就會變越來越僵化、越平庸,而且這很容易做到。于丹曾說,一個人想平庸,阻攔者很少;一個人想出眾,阻攔者很多。不少平庸者與周圍人關系融洽,不少出眾者與周圍人關系緊張。所以每一個語文老師將面臨這個考驗,這時尤其要學莊子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通過釣魚追求一種人格的獨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潔。不要被題海戰術淹沒、不要隨高考的水波逐流,拋棄了語文中使生命溫暖、震撼的東西。我主張追求并要具有莊子似的“逍遙”。
另外,教師是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者,是社會良知的堅守者。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引導社會道德,做正義的宣傳者。語文教師更是這一使命的重要執行者。語文教師不能主動放棄這塊陣地,否則就是瀆職。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傳遞著愛、善良、正義和責任等等美好的東西,學生就會把這些美好的東西星火傳承下去,教師就會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做?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的學生,更要對生活充滿愛。唯有愛才會傳遞愛、升華愛。唯有愛才會少一些束縛,多一些自由。并讓學生受到感染,對語文產生更多的熱愛,從而完成自己的使命。
語文教師這個職業,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立竿見影的功效,這就注定語文老師要和清貧為伍,一旦你選擇了,你必須拋開功利性。如果滿腦子名利,你將遠離這座詩意的圣潔的殿堂,而且就會背著負重的雙翼飛不高,還會受著名韁利鎖的羈絆,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所以語文老師要守住自己心中那輪皎潔的明月,不受世俗侵染,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心中有愛,甘愿淡泊,自然而然就達到了莊子的“逍遙游”的境界。
知識的逍遙
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如何讓學生接受他所傳授的“道”?我認為這必須達到知識的逍遙。一個語文教師在知識的長河中自由自在、暢通無阻、運用自如、游刃有余、“隨心所欲”,就達到了一種逍遙游的境界。學生只有對老師仰望,才會信任他,接受他,自然而然接受他所傳授的知識,并且熱愛語文,有愛才會有投入,有投入自然會提高成績、增強能力、厚重思想。
語文教師要追求知識的逍遙,首先必須熟悉教材,而且能對課本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延伸,既能增加知識的深度,又能延長知識的廣度。因為課本本身的意義就代表人生的寬度、廣度、厚度、高度,它標志著人類情感的向度,就是傳遞給學生最本質的教育意義,教學這些篇章就是傳遞人類最高貴的精神、優質的品性、精粹的文化,并內化為學生生命形式。
其次語文教師要經常閱讀經典,因為經典是一塊永遠給人以精神養料的沃土,具有永恒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在遇到和課堂相關的文學知識時,語文教師可以從自己儲備的經典著作中信手拈來,讓學生感知經典中的智慧,給他們更多的對于生命的溫暖。教師可以在閱讀經典時涵養自己的生命,使自身變得更加深邃、睿智和厚重。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經典完成對生命的化妝,實現精神的豐盈。更可以在語文的長河中自如遨游,盡情展示語文的魅力,綻放語文詩意的光芒。
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經典,而且要閱讀各個領域的書籍,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把自己打造一個淵博的雜家,這樣才會在語文的天空自由飛翔,讓學生仰望、效仿,使語文之花盛放。
最后語文教師為了更好地給自己的生命化妝,更要能駕馭自己手中靈性的筆,盡情地書寫禮贊生命的篇章,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走進語文詩意的殿堂。淵博的知識、出眾的文學修養和突出的寫作才能一定會向風一樣把語文教師推向九萬里的高空實現莊子似地的“逍遙”。
行為的逍遙
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只有不走尋常路,把課堂交給學生,又能靈活駕馭課堂,并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才能實現行為的逍遙。
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既能使課堂靈活自由、不老套,又能鼓勵學生探究質疑,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并坦然豁達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在教學相長的同時實現對自己的飛越,同時使各類學生通過課堂的平臺展示自己,并積蓄才能,在高中階段實現華美的蛻變,完成對生命的超越。
現在是一個缺少大師的時代,原因之一就是學校教育過分地注重分數,扼殺了學生的質疑的能力和創造力。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把思考還給學生,允許學生質疑、創新,打破千人一面、千人一聲的教育狀態,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把學生培養成有鮮活生命的個體,并使之成為母語的優秀繼承者。
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是熱愛生活、自信樂觀、是非分明、幽默開朗的人,既有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又有很強的親和力,并且能時刻引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并把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德國的心理學家貝格曼博士表示:教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鼓勵的話語和行為,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充滿自信,有利于維護關系,適應環境。這樣的老師自然會帶出一批優秀的學生。足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開放式的教學、寬容的精神、睿智的語言、大氣的風度和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一定會如同六月息一樣把語文老師推向九萬里的高空,并使之蛻變成會飛的大鵬,達到“逍遙游”的境界,減少并擺脫現實世界對語文教育的束縛羈絆,使語文教育的天空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語文教師應該做一棵樹,一棵頂天立地的樹,傲立于高山之巔,吸天地之精華,盡情地散播語文濃重的綠意。
語文教師應該做一朵花,一朵絢麗芬芳的花,綻放在母語的大花叢中,博取百花之長,自由地釋放語文詩意的芳香。
語文教師應該做一個舞者,像大鵬一樣翱翔在語文這片天空,舞出靈動,舞出精彩,逍遙地舞出優秀文化遺產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