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針對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一些影響進行分析,闡述了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方向、方法及工作等方面的策略進行研究,從而掌握學生身體健康與體育教學之間的本質聯系,不斷提高學生自我保健的意識,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關鍵詞]:體育教學 身體健康 影響 策略
在學生的身心發展中,體育教學肩負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學的一種載體和手段,體育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而在教學中,我們所說的身心健康,往往是通過體育的身體活動性體現出來的,但是這種身體活動也并非為活動而活動,是與學生的健康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那么加強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一、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方向策略
學生身體健康工作通過體育教學來加強,主要體現在保健養護與身體鍛煉兩個方面。而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體育服務于健康,服務的形式為身體鍛煉與保健養護,所謂身體鍛煉是通過體育鍛煉對學生的身體機能和結構進行改善,在體育課中,表現為身體活動和技能學習來實現;保健養護指的是通過保健方法來實現對學生身體 養護,主要通過體育課的保健能力與意識的培養來實現。而這兩方面的工作和體育教學有著直接的聯系。例如: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肌體中骨骼、肌肉、韌帶、關節、柔韌、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在運動中的作用;懂得營養與身體健康的關系,掌握體育鍛煉中的保健與衛生常識,了解青春期身體發展的特點以及在體育鍛煉中應該注意的保健養護知識。
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尋找對學生有益的保健方法和知識,包含鍛煉原理及鍛煉養護、安全及損傷方面的常識。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含肌肉力量訓練、運動減肥原理、負荷及方法原理、柔韌性練習及原理、心血管系統鍛煉原理。這些知識不僅僅強調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懂得其中的原因,學生才能主動的去鍛煉,解決了實際鍛煉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鍛煉價值觀。在體育鍛煉中,還存在一些誤區,例如營養、晨練、扭傷常用器械練習與保護的方法,這些內容主要用于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方面,讓學生提升保健意識,防止在鍛煉中出現錯誤的鍛煉方法與保健方法,提高保健與鍛煉的科學性。因此,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要將體育保健融入體育教學中,讓體育教學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二、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方法策略
體育與健康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依存、渾然一體的。在體育教學中,要將服務學生身體健康的意識融入其中,讓體育教學從單一的技術傳授轉變為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的課程。例如,在體操學習中,如果只是為了簡單的教給學生一些體操動作,那么教學就只是學動作。而如果將學習的目標定位為為了健康而學習體操,那么教學就會轉變為既學動作又學鍛煉的方法,在教學中還要想著鍛煉,這也就會促使教學的方法及內容都發生轉變,作為教師而言,必須要告訴學生哪一個動作影響哪些肌肉,可以對這些肌肉進行鍛煉,那么素質鍛煉應該應用何種運動負荷,如何在鍛煉中進行調整及營養補充等,這些都是要教授的內容。例如,在球類運動教學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打球,而健康的球類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球類項目的樂趣,并且要讓學生對這些球類項目產生興趣,理性的對待和看待這些項目,才能產生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將這些運動作為健康鍛煉的一部分。
三、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工作策略
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中,體育教學必須要滲透“現在”與“將來”的時間概念。所謂現在,就是要抓住一切機會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通過當前體育鍛煉及保健養護方法對當前學生的身體健康進行促進;所謂將來,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通過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主要是通過對培養鍛煉及保健的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為身體健康奠定基礎,通過這種策略的應用,使學生的身體健康得到全面的促進。在體育教學中,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忽視,體育鍛煉知識也只有在學校教育中能夠最完整的、最系統的傳授給學生,在體育運動文化傳授期間,對于學生而言,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如何把握學習的機會,對學生在體育學習以及以后人生中的體育鍛煉都起著非常中要的作用。身體鍛煉的目的就是為了身體健康,但是鍛煉的知識及方法非常重要,由于知識與方法的缺乏,很大程度上身體鍛煉對身體健康不但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是對身體的損害。基于此,體育教學應該具有普及科學鍛煉方法和知識的作用。
體育教學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習中,因此教學所采用的方法也非常重要,一定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體育水平和愛好。如果在這一點中出現問題,那么體育課堂就會陷入尷尬的局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下降,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當然,學生天生也不是和哪一項運動就是匹配的,還是需要教師通過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設計來實現的。所以,學生參與運動的形式絕不是遵循和服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學生自己能夠主動的參與其中,從中主動的獲取發展和提高。例如,在中長跑教學中,學生通常比較反感,甚至會害怕,主要原因是中長跑會讓學生產生痛苦感,學生一聽到中長跑,心理就會產生恐懼,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努力讓學生自主的參與教學。
結語
通過體育教學,學生對身體健康的認識得到提升,并且了解和掌握了科學的身體鍛煉方法,加強了自我保健的意識,通過科學、持續的鍛煉,使自身的體能得到加強,促進了身體健康。此外,學生也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促進自身的身體健康,與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相結合,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挖掘自身潛能,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生活方法,提高體育對替身健康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史衛東,宋廣俠.由學生體質持續下降思考體育課程與教學[J].價值工程,2010(34).
[2]蘭興春.“健康第一”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44).
[3]蘇建飛.讓家長在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素質中發揮能動作用[J].課外閱讀(中旬),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