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利用提問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突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勇于表述自身觀點,提出不同想法,從而深入理解語文知識點,為學生以后成長夯實基礎。本文簡要論述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提問的情況,分析了影響課堂提問的因素,并探討了提高提問教學效率的方法,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提問 小學語文 教學 應用
伴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也出現(xiàn)了較大的改變。語文科目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言使用能力及思維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怎樣增強學生們的語文水平成為了教職人員深入思考的問題。以下簡要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對于課堂提問來講,其是讓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提問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是“常規(guī)武器”,是影響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的因素之一。提問效果的優(yōu)劣直接同教學質量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其能夠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期間,無法發(fā)揮提問教學的全部作用,一些教師在進行提問教學期間無法獲取學生們的配合,或者學生無法找尋答案,或者回答問題的學生人數(shù)較少,甚至出現(xiàn)冷場的情況,影響了教學效率。
長時間以來,語文教學效率較低、質量較差,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學過程中包含的無效提問過多。具相關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老師平均每節(jié)課的有效提問僅為55%,那么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一半的提問都是無效提問,所以,老師在進行提問期間,需要深入研究問題,進行有效提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成長。
二、影響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因素
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其一,提問的形式。相同的問題,教師書寫在黑板上、應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口頭進行提問等對學生們的心理影響各部相同。一些較長的問題,如果教師采用口述的方法,很難讓學生進行理解,而需要書寫在黑板上或者投影到屏幕上,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的了解問題內容,同時引起學生們的重視;其二,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需要將問題設置成遞進的形式,逐步深入,究其根源。一般來講,如果教學中存在一些難點、復雜的內容可以采用此方法。教師在提問期間需要密切圍繞知識點,逐步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深入掌握語文內容;其三,提問的時機。提問作為一項匯集設定疑問、激發(fā)趣味、引導思考的綜合性教學藝術,不僅反應出了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同時還彰顯了教學理念。正確的提問時機可以高效帶動學生們的思維,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提問的時機稍縱即逝,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應善于捕捉時機,從而為學生后續(xù)學習夯實基礎。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應用提問進行課程教學期間,應盡心設定問題,使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從而調動學生們的思維。問題需同課文內容密切關聯(lián)在一起,從而更好的啟發(fā)學生。另外,問題的設定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廣度,選準問題的切都點。例如:教師在講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課程時,就可以圍繞題目設定問題,文章內的“挖井人”是誰?為什么要挖井?不忘挖井人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利用三個問題,逐步引入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把握提問的機會
在應用提問進行課堂教學期間,教師應善于把握提問的機會,進行有效的提問,從而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課程講解期間,教師應在學生們學習的關鍵處設定疑問,把握教學難點、重點從而將學生們帶入學習氛圍內。另外,還需要在新知識與舊知識相銜接期間進行提問,從而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點,更深入記憶新知識點,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同時,當學生出現(xiàn)疑惑情況時,可以利用提問的形式進行引導,讓學生自行找尋答案,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程時,就可以為學生設定疑問:雷鋒叔叔的精神是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曾看到或者預見雷鋒叔叔嗎?想要精準把握提問的機會,教師就需要在備課階段深入研究課文內容,進而做到成竹在胸。
四、加強質疑訓練
一般來講,教師想要提高提問的質量及效率,應加強對學生們的質疑訓練,指導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假設一個情景,讓學生針對請境內的人物、地點、事物、時間等進行思考,從而進行質疑。如: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課程時,為學生提問:后來在雪地里又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小動物?他們都會畫出什么樣的圖畫呢?
另外,教師還可以針對知識點的某一特性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課程時,就可以為學生設定提問:為什么小蝌蚪會找不到媽媽?小蝌蚪和它們的媽媽有什么不同?通過這種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發(fā)覺文章內涵,記憶課文知識,提高語文水平。
五、教師要重疑、重評價
當教師利用提問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時,還需要同評價相結合,多采用鼓勵、肯定的態(tài)度,樹立學生們的自信心,從而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fā)展。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定一些發(fā)散性的題目,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應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回答流暢、新穎,教師不要吝嗇表揚,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回答不通順,也不可以嚴厲苛責學生,而需要給予學生鼓勵。當學生提出一些較為特別的觀點,教師應同學生一起合作進行驗證,從而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fā)展。
總結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期間,教職人員應善于應用提問的方法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及成長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玉鳳.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八個注意”[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
[2]王麗影.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3(22).
[3]陳太山.芻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