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逐漸興起,英語已深入到小學課程,讓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更早的領略到西方文化與語言的魅力。但我們卻發現許多英語教學只是停留在表面,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學生感覺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所在,反而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家長對英語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提高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關鍵詞]:起跑線 小學英語 低年級 教學研究
步入新世紀后,中國成了舉世無雙的外語教學大國,英語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激起了人們學習英語的熱潮,然而小學是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但是小學英語課程幾經起伏都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況,為了能夠使小學英語課程得到順利的發展,對師資力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從而給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真正的有所學,不讓每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落后于人,因此改善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勢在必行。
一、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在許多小學低年級的英語課堂上,老師在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臺下的學生“奮筆疾書”,這種情況下學生不但容易走神,自主學習得不到發揮,而且完全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更重要的是學到的知識不牢固,不僅學不會,也容易忘記,此外還容易出現發音、語法等錯誤。當小學生放學回到家里時,大部分家長不懂英語,也不知道如何領著孩子復習,即使懂得又害怕教錯,導致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喪失了興趣和產生了極其厭惡的情緒,最終使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
二、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針對低年級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我們首要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態度,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樂趣以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為了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火花,教師在授課時不妨采用以下的模式:
(一)游戲導入,兒歌熱身
為了使小學生大腦活躍、集中注意力,積極地投入到英語課堂中,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做一個小游戲來導入所要講的內容。如:一座小橋平地起,小橋拱起是小山,小山打開是佛手,佛手打開是蜜桃,蜜桃打開是鮮花,鮮花打開是孔雀,孔雀打開是小手,我的小手搖一搖,我的小手擺一擺,我的小手藏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手、眼睛、大腦都統一起來,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然后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這樣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有興趣學習新內容。
(二)故事為主體,游戲為輔助
隨著《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片的播出迅速地吸引了小學生的眼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講述學生愛聽的故事,將本節課所要講授的英語詞匯、會話、典型句子等內容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教給學生,使學生融入到故事中,如臨其境,不僅可以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也領會到應該如何應用,最終達到靈活運用英語知識的目的。
故事貫穿主題內容,講述過程以游戲為輔助,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理解、吸收和運用。講述過程環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鯨吞。強調的是整體輸入,將所學的內容通過示范讀、領讀和指讀,快速而且準確的背下來。由于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會話都是句型簡單而簡短的,這個環節可以運用到英語會話中,可以采用的游戲有大小聲(教師大聲讀,學生就小聲讀)、學動物叫聲(如小花貓、老虎的聲音)等,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課程來安排使用什么樣的游戲。
第二,反芻。教師將整體輸入到學生大腦里面的知識進行裁剪、分割,逐步細化,深入加強記憶。在英語會話中會涉及到重點詞匯,如涉及生活或學習用品時可以展示具體實物,采用找朋友的游戲(把具體實物和單詞分開進行配對);動植物時可以利用圖片,通過“閃卡”的游戲讓學生看著圖片說出單詞或者看著單詞說出它的意思。
第三,遷移。教師將整體輸入中的句子和單詞移到字卡、黑板等輔助性教具上,反復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采用挑兵點將(把句子和單詞移到字卡上并貼到黑板上,教師無規則的點到哪個字卡,學生就說出字卡上的內容),然后教師把黑板上的字卡偷偷的拿走一個讓學生猜哪一個字卡不見了,并能準確的猜到且讀出字卡上的內容。
第四,整合。教師將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整體復習,并把之前學過的內容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點綜合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針對會話可以分組競賽,(比比看誰在閱讀的時候聲音好聽、有感情,發音準確,),針對詞匯采用“神奇的口袋”的游戲(教師事先把有單詞的字卡放在口袋里面,拿出時學生大聲讀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發音并予以糾正。最后,班級全體同學進行大聲、有感情的齊讀本節課的內容。
利用故事引起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積極思考,發展思維能力,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重復的語句使學生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學會句型,學生的聽說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而游戲環節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使枯燥乏味的課堂充滿了樂趣的同時并學到了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實現圖畫、文字、聲音以及影像的有機結合,小學生可以聽到地道的英語以及正確的發音方法,經過長期的模仿與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會形成一種語感,這樣對于小學生學習英語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英語教學的改善在素質教育興起的背景下,英語貫穿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于爸爸媽媽而言,應該有一個合理培養孩子的定位和正確的模式,在給孩子報英語輔導班的同時,自身也要學會一些基本的英語常識,這樣課后能輔助孩子學習英語,而且還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英語教學中對家長的要求不容忽視,但是對教師的要求更是毋庸置疑的,英語課程建設的操作者是教師,建設成敗的因素也是教師,這不僅要求任課老師知識結構、職稱結構要合理,還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對于師資力量的建設是關鍵所在,應該積極提供各種機會對教師進行國內外培訓、掛職鍛煉,這也是有效提高師資力量的有效途徑。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和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此外,國家或政府還應該不遺余力的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教學設備以供教師使用,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的有所學,進而很好的掌握并運用好一門語言。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以及國際間交流合作不斷加強,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注意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拘泥一種方法,爭取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開闊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為后繼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讓每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1]盧信瑜.低年級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3)
[2]顧春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技能[J].科技信息,2008(30)
[3]周夢瑜.小學英語“古詩教學”的意義和運用[J].教育導刊,2008(3)
[4]朱耀華.對當前英語語法教學的一些思考[J],基礎教育學報,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