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也是各專業課程的基礎學科。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可提升學生的情操與審美品味,但高職院校受學校、學生、教學方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高職院校重專業知識,輕語文學習;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差,基礎薄弱;教學方式停滯,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等問題。針對此,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應提高對語文教學的正確認識,從學情出發,在教材、教學方法、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語文教育 人文素養 問題與對策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除了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外,還應具備科技素養、市場經濟素養、人文素養等綜合素養。其中人文素養是指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關注社會、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具備高尚的情操與審美品味,這就需要我們從我國傳統文化中提煉出符合當代社會思潮與美學發展的因素,同時汲取世界各國文化之長。
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就是通過學習我國傳統文化及世界各國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是,受一定因素影響,有的高職院校不重視語文教育,學生缺乏對語文的鑒賞能力缺乏語文,針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索教學新思路,旨在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一、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學校不重視大學語文教學,語文課程被“邊緣化”
從學校方面來看,由于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使得部分學校重科技素養、專業知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而語文被認為是非專業性課程,導致學校不重視語文教學,壓縮課時,甚至有的認為大學語文可有可無,干脆不開設語文課,學校在這一方面的理由是專業課太多,沒有時間去學習基礎知識,大學語言課程被“邊緣化”。部分高職院校語文專職教師偏少,很大一部分的語文教師是其他科室的兼職教師,在教授語文的同時,還擔任其他課程,不能全情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
學校沒有認識到語文基礎能力是學生參加工作、完成學業的基本技能,也忽略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所起到的基礎作用與精神作用。
(二)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語文基礎差
從學生自身來看,高職院校的生源較為復雜,素質良莠不齊,主要表現為理性判斷能力與自覺能力之間不協調;從接受心理方面來看,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感情豐富,思維活躍,不喜歡教條式的學習方式;在學習內容上,學生把語文的學習僅僅停留在字、詞的認讀上,喜歡追求語言、故事、情感的表象感受,對傳統的文學巨著要么敬而遠之,要么全盤吸收,缺乏冷靜的辨別能力。在對學習接受上,學生更多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專業技能的掌握與實習實訓上,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在高職院校,學生缺乏理性的指導與文學理論的基礎指導,易受個別區域、特定時代、個別作家的影響,使其審美觀念偏于一隅,對作品的欣賞往往出于直觀領悟,缺乏對作品深層意蘊的領會,進行影響審美能力的全面、健康發展。
由于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導致許多高職學生連一篇表達自我個性的求職信也寫不出來,寫出來要么格式不當,要么錯字連篇;說起話來要么詞不達意,要么不敢表達;面試時不能做到語言自然得體,不能與招聘人員做到良好的交流;對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知識所知較少,從這點來看,語文的學習非常必要。
(三)教學方式停滯,難以滿足學生需求
從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方面來看,長期以來,高職語文教學內容仍停留在字、詞、句、章為主的教學階段,以鑒賞為主,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及社會對人文素養的需求,導致語文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語文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型教學仍然是高職院校語文課堂的主要手段,使學生產生厭倦感。
二、高職學生學習語文的意義
高職院校雖然培養的是具有一技長的應用型人才,但是良好的人文素養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基礎,體現了人才的文化修養。高職語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基礎與文化底蘊。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可加深學生對文學的認識,把握文學欣賞的方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在此過程中,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樹立精神家園,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精神上的放松,緩解學業壓力;通過文學作品鑒賞以陶冶情操。
三、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方式初探
(一)語言課程的地位的正確認識
大學語文是學生打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基礎,也是高職院校全面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大學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地位,配備充足的專職語文教師,鼓勵教師在教學崗位上進行鉆研,提高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質量;滿足充足的教學課時,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向學生詳細講解課堂內容。
(二)從學情出發,教學方式的改革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上加以改進。
在教材選擇上,較多學校使用的教材仍突出對作品欣賞、忽略語言能力培養,以古文居多,缺少現代文,缺少反映當前學生生活的文章。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字水平相對較弱,理解力低,古文寓意深遠,描寫的人物生活與學生相離過遠,造成學生無法理解教材內容。因此在教材選擇上,可選擇通俗易懂,篇幅較小、感染力強、經典的文章,在學生接受的基礎上,領悟人生哲理與職業道德。
在教學方法上,針對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高職語文教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目前,高職語文教學仍以講課為主,可以選擇情景話劇模擬、經典作品電影片段賞析、三分鐘演講、學生講課等形式,有計劃地對提高學生對作品思想進行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口語教學,教師可將教學與學生管理相結合,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情況,并給予針對性輔導。在口語練習中,從讀音、識字抓起,利用校園組織的各種活動,培養表達能力。可要求學生寫日記,進行寫作練習,校組織的運動會、文藝匯演等活動中,盡可能讓學多參與報道、消息、通訊等的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徐靈.談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14:196-197.
[2]徐衛,劉盈盈. 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芻議[J].職教論壇.2010,32:24-25.
[3]蔡麗. 高職教育語文課程教改思考[J].科技文匯.2011,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