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廣東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二單元《我有一個溫暖的家》第6課《我是一個小幫手》,這一課屬于“家庭溫暖”專題。新課標對這一教學內容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是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尊敬長輩,關心體貼家人,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有家庭責任感;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培養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父母和長輩的感激和尊敬的能力,初步培養正確處理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能力等;在知識方面的要求是指導學生知道簡單的安全常識,懂得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學情分析:
家長情況:當今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面對孩子,家長一方面是過分溺愛,什么事也不愿讓孩子干;另一方面,現在家務事也不太多,大人都不再像從前那樣忙。所以,孩子是否干家務活,父母并不在意。有的家長什么事都包辦,造成孩子連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孩子也變懶惰,不愿做家務活。
學生情況:作為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多數不懂關心、體貼家人,以自我為中心,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父母辛苦的付出習以為常,不懂得感恩。生活中自我保護的能力差。
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教學中必須突出體驗感悟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進行品質培養”。為實現這一理念,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和能力,以課程為載體,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受父母的辛苦,從而能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負擔。同時,在教學中穿插文明禮貌、安全教育,懂得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全面認識現實生活,學會客觀地認識生活、社會。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爸爸媽媽等家庭成員的艱辛,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尊敬長輩,懂得關心體貼家人,有家庭責任感。
2、能力與方法: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負擔。學會基本的生活本領和生活技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父母的小幫手。
3、知識:知道簡單的安全常識,具有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父母的艱辛,懂得關心父母,學會基本的生活本領和生活技巧,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負擔,具有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
教學難點:主動承擔家務,具有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接待客人;學會做家務活;發明做家務活的小竅門;我是鄰居的小幫手。
第二課時:學會處理家庭中遇到的一些特別事情,知道幾種求助電話及正確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老師:課件、表演的物件、大拇指 卡片、“小幫手”表格。
學生:1、排練課本劇;2、搜集小發明的資料或自己的小發明。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同學們,父母對我們呵護備至,體貼入微。生活中我們也該關心關心父母,為他們減輕負擔,做他們的小幫手。是不是?今天我們學習第6課《我是一個小幫手》。
活動一:“家務單”我來清
1、說一說:忙碌一天的父母回到家后又要做些什么呢?
2、談一談:當你看到父母忙著干家務活兒的時候,你怎么想?
3、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應該關心父母,為他們減輕負擔,做他們的小幫手。
(設計目的:通過清理“家務單”,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激發學生對父母的關心,激發學生主動承擔家務的愿望。)
活動二:家務活我分擔
1、演一演:課本劇表演,體驗父母做家務的辛勞。(教材P27)
2、說一說:看了表演后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目的:通過表演,讓學生體驗父母的辛苦,激發學生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負擔。)
活動三:家務活我能干
1、說一說:丹丹能為家里做些什么?你呢?(教材P28)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是自己的事情?你哪些會做?做得怎么樣?
A:小組交流。B:匯報情況。
3、比一比:開展“露一手”比賽。把自己認為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展示出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強。(板書:疊衣服、整理書包、擺桌子、掃地……)
A:學生展示。B:現場采訪:請問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衣服疊得齊整。書包里擺放有序。桌子擺得整整齊齊。地掃得干干凈凈。)
4、全班交流:你干這些家務活時有什么感受?(讓學生明白勞動是光榮)
5、教師小結:家務活是家庭每個成員都應該干的。我們是家庭的一個成員,應該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大家要知道勞動最光榮。
(設計目的:現場展示自己做得好的家務活,讓學生明確勞動光榮,激發責任感和自豪感。)
活動四:家務活我巧干
1、教材P28:丹丹曬衣服的小發明。
2、考一考:下面的勞動都需要哪些工具、工序、勞動方法?
A:小組討論。 B:舉手回答。
3、交流生活中小發明、小竅門的資料或者自己的小發明、小竅門。
4、教師小結: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多動腦,就一定能發現許多的小竅門,這些小竅門讓我們干起活來得心應手。
(設計目的:讓學生向丹丹學習,通過補充教材,引導學生說出勞動的方法,同時讓學生交流,互相學習,知道干家務活的同時,要多留心,多動腦,多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小竅門,才能提高勞動效率。)
活動五:做大家的小幫手
1、分角色扮演丹丹幫助大家的場面。
2、全班同學圍繞如何“做大家的小幫手”進行交流。
3、教師小結:我們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不但要做好家里的小幫手,還應該正確處理好鄰里之間的關系,學會做大家的好幫手!
(設計目的: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懂得幫助鄰里,做大家的小幫手。)
活動六:一周“小幫手”記錄
(設計目的:本活動作為拓展延伸,讓學生就自己一周做小幫手的情況進行記錄,做一件事畫一個大拇指獎勵自己,并請爸爸媽媽寫出評語,反饋給老師,使小幫手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提高學生自我實踐、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師總結:我們身為家庭的一員,應當承擔一部分為所能及的勞動,這不僅是對父母的體貼,而且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同時我們要做生活上的有心人,除了做自己的事外,還要學會做別人的好幫手!同學們,老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將會是一個好的小幫手。
板書設計:
6、我是一個小幫手
疊衣服 整理書包 擺桌子 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