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而是要培養以及鍛煉學生的相關能力,其中自主學習能力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練習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課 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一門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課程,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頗為重要。在小學數學練習課中,主要就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并且培養學生解題的能力,進而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予以解決。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組織討論小組,發揮學生能動性
在小學數學練習課中,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一定要建立相應的討論小組。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逐漸培養以及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而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開始主要是圍繞“數”來開展教學的,隨著年級的提升,逐漸過渡為“代數”的教學,在組織討論小組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數和代數教學的深入研究,為討論小組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依據。對于學生而言,數的教學比較容易,在數字的加減乘除運算中,學生應用自如。但是在代數教學中,如何開展有關運算,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均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加快學生對代數意義的理解與掌握,一定要加強討論小組學習模式的展開,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比如,在練習“用字母表示數”內容的時候,可以通過“猜年齡”這個游戲方式,實現練習效果。老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之后讓小組成員推選出一名組長,組長再將自己的年齡告訴老師。第一個小組組長的年齡是10歲,第二個小組組長的年齡是11歲,以此類推,這里就以第一個小組為例。老師就可以對學生們說:“大家想知道老師的年齡嗎?”學生們紛紛表示感興趣,老師就可以繼續說:“老師要比第一個小組組長的年齡大15歲,那么大家算算老師的年齡,并且你們可以用一個式子表示嗎?”之后各個討論小組就可以針對此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果。之后,老師又說:“如果用字母A表示第一個小組組長的年齡,那么老師的年齡又是多少呢?”小組之間就會馬上展開討論,這樣的問題并不難,但是卻可以很好為學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在之后學習的過程也就比較容易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會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加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自主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直都是老師在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樣不僅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感覺數學知識非常枯燥、難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一定要轉變教學方式,加強課堂互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圓周長計算”練習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說出一些身邊存在的圓形事物,如鐘表、車輪等。同時,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圓有大小,之后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親手畫一畫、剪一剪,之后,引導學生對圓周長概念進行理解,讓找出一些可以測量出圓周長的方法,如剪一個圓,用一條繩子進行測量,之后對繩子進行測量,就可以知道此圓的周長等方法。通過這樣的練習,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進而掌握相關知識,并且在得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自主學習與獨立探究,進而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性。
三、加強學法指導,輔助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會學”知識。在練習課中,老師一直扮演著組織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可以深刻了解到學習的快樂與輕松,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在練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讓學生在動手練習中領悟。通過相關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只是聽老師單純的講解,大概只可以記住知識內容的10-20%,假如可以自己動手,之后進行描述,大概就可以記住90%,由此可以看出,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學生動手的引導,在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三角形面積計算”的練習中,老師可以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裁剪,并且在規定的尺寸內,最多可以裁剪出幾個老師要求的尺寸。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就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次,讓學生在猜測中體驗。觀察、猜測、驗證、結論這一流程是進行發明創造的基礎條件。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可以對學習的全過程進行體驗,進而培養其挑戰精神,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與總結,通過長期的訓練,就可以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比如,在“三角形面積計算”的練習中,讓學生先進行一定的觀察,之后對其計算方式進行猜測,最后予以驗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此時,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也可以予以解決,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有效提高練習課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在開展數學練習課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加強討論小組的建立,有效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加強課堂互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展開。作為數學老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的學習,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楊娜.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家教世界(下半月),2013(08).
[2]謝榮.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究策略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
[3]朱會蘭.初探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知識力量·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