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應該是一個詩意創造的過程。小學作文課堂應該是充滿詩意的課堂。作為一名教師,最主要的責任就是讓作文課堂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課堂。教師應努力發掘并尊重學生的內心需要,考慮如何使外在的教育轉化為學生內在的需求,從而讓作文課堂煥發出詩意的光彩。作文前,讓學生曲調未譜情先賦;作文中,巧把金針度與人;作文后,群英薈萃情致高。
[關鍵詞]:詩意 作文前 作文中 作文后
詩意作文,猶如種子,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去播撒,去澆灌,去守護。在今天這樣一個娛樂至上、網絡無極限的時代,因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已異化為應試的工具,假話、大話、套話,不著邊際、人云亦云成為學生作文的通病。例如:為了表現“助人為樂”的中心,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車子、讓位子、撿包子、扶瞎子)紛紛登場。這樣的作文,將會鑄成學生寫作熱情的缺失。在學生中“快餐作文”(意指一拼一湊,就誕生了畸形的文不對題的“怪作”)層出不窮,更多的同學談“作文”色變,寫作的熱情消失殆盡,詩意就更無從談起。如何激發學生對作文的熱情,讓寫作變得富有詩情畫意?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給予我靈感與動力,激發起我對詩意作文教學的熱情,繼而進行了點滴的嘗試,而其中的滋味或淺或深,或淡或濃,唯有自知。兩個學期實施下來,有寫下自己真實感受的沖動,與大家共勉。
一、作文前,曲調未譜情先賦
(一)千般話題融真情,吹面不寒楊柳風
我經常聽一些同行,抱怨學生寫的作文空洞沒內容,不知他們是否捫心自問:有沒有提供孩子可書寫的話題?殊不知要讓學生寫好作文,一道功課必不可少,那就是給學生合適的寫作話題,給予學生充分交流的話語權,讓學生不再為寫什么而發愁。最好,在寫作前,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關話題的交流。如:在學生學寫感謝信時,我引導學生從一些微不足道、容易被人們所忽視或遺忘的小事開始回憶,經同學間互相交流,老師的點撥引導,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的父母、老師以及社會上所有關心、幫助過自己的人,都應該感恩。所以,在課堂上寫出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謝他人的援手之恩!因材料源自生活,源于自身,學生們寫出了真情實感。因此,一篇篇感謝信感人至深,令讀者潸然淚下。這樣,有前期的交流,有真情的融匯,學生的習作自然就精彩紛呈。
例如:母親節前夕,我指導學生寫《記憶中的媽媽》就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作文前期準備,同時為學生羅列了下面的主題:
1、和媽媽一起度過的一個節日
2、和媽媽一起的開心時刻
3、媽媽給我最好的記憶
4、我對媽媽撒小謊的時刻
5、媽媽讓我最敬佩的事
6、跟媽媽一起的難忘旅行
7、媽媽給我的一次教訓
8、我的媽媽很特別,因為……
一周后,學生出色地完成了作文。我又將他們的作文匯編成《記憶中的媽媽》一書,配上與母親節有關的詩歌、名言,以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送給媽媽作為節日禮物。這不僅讓作文變得詩情畫意,也為母親準備了一份浪漫而又有意義的禮物。
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前要喚起學生寫作沖動,激發其作文的內驅力,促其樂于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此外,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中獲取體驗,豐富寫作的素材。我會經常組織學生放風箏,做游戲,找春天(初春、陽春),找秋天,觀察植物、動物,進行節日調查等等活動,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參與生活,創造生活;讓學生記錄生活,感悟生活,思辨生活。這樣的作文,基于現實,自然真實,避開無話造話,無病呻吟,也為詩意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成語點睛詩添彩,嘈嘈切切錯雜彈
作為教師,我們常對學生說:有納方能吐。多看書,多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誠然,閱讀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并不是所有低年級學生都有豐富的閱讀經歷和豐厚的知識儲備。如果教師教學時,備足課,備深課,引導學生搜集、羅列類似專題可用的成語、詩句,或為學生提供些“成語、詩句超市”資料讓學生參考、選用。一來可讓低段的學生學著用;二來學生積累多了,自然會運用,作文就變得文思飛揚、富有詩情畫意了。
如作文《我想對××說》的要求是:讓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一吐為快!例如,對老師說,為了我們的成長,您操碎了心;對媽媽說,我們已經長大了,別再把我當小孩子看;對鄰居叔叔說,謝謝您多年來對我們家真誠的幫助……總之,敞開心扉,把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在習作里向對方說一說。說實話,要寫這樣的文章不難,但要寫好卻很難,要寫得富有詩意更是難上加難。于是在學生寫作時,我為學生搜集了如下資料,供學生參考。
苦口婆心 鄭重其事 諄諄教誨 說話幽默 語重心長
滔滔不絕 有聲有色 情真意切 抑揚頓挫 談吐從容 和藹可親
字字珠璣 侃侃而談 不絕于耳 義正辭嚴 深情并茂 情深意濃
意味深長 ……
看看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詞?嘗試用一、兩句,如: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讓學生學著用成語點睛,詩句添彩,在探究交流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回味生活的哲理,使普通的習作課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使作文教學也變得趣味盎然,詩意綿綿。
二、作文中,別出心裁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開心路,一語天然萬古新
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每一個句子、每一次談話之前,都是先產生語言的動機,即“我為了什么而說”。只有當學生由于某種誘因而需要表達的時候,才能最有效地發展語言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指導寫作前,總是想方設法開啟學生的思路。如人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習作寫寫你的課余生活,為了幫助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放風箏比賽、吹泡泡比賽、老鷹抓小雞游戲、觀察小金魚、貼樹葉畫等等活動,學生寫的作文題材豐富,內容真實,情感體驗真切。特別是寫《吹泡泡》和《樹葉畫》,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寫出了童真童趣。“泡泡飛呀飛,飛到草叢里,和小蟲兒玩耍。”“泡泡飛呀飛,飛到天空中,和月亮姐姐說悄悄話。”“泡泡飛呀飛,把我圍起來,我成了童話里的白雪公主,心里美滋滋的!”……《樹葉畫》更是想象奇特——“秋天的果園”、“森林音樂會”、“海底世界”、“動物運動會”等等一幅幅畫面想象豐富,畫下面的習作更顯奇思妙想,讀了讓人拍手稱妙。
我也曾模仿名師設計,指導學生寫看圖作文:《小鴨子歷險記》。圖意很簡單,主要講:在一條車輛擁擠的街道上,鴨媽媽帶著六只小鴨子過馬路。街上所有的車子不約而同地停下來靜靜地為鴨子讓路。然后我講述這張圖片的拍攝背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一群小鴨子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突然,幾只小鴨子失足跌入路旁的下水道。鴨媽媽沉著地向交警求助,交警救出鴨子,并目送鴨子大搖大擺地上路。教學時,我通過想象擴圖,使故事情節豐滿。教學片斷呈現如下:
師:書上只有一幅圖,如果這位記者幸運地拍到事情的全過程,那么他還會拍到哪些畫面?
生:我覺得還拍攝了鴨子失足掉進下水道的情景。
生:我覺得還拍攝了鴨媽媽怎樣著急、怎樣求巡警救小鴨的情景。
生:他可能拍到巡警以及其他人一起艱難地救出小鴨子的全過程。
生:拍到失足鴨子被救后向巡警表示感謝的情景……
師:你們說得真好。這個單一的、靜止的畫面讓大家這么一說,變成了一幅幅活的畫面,組成了一個完整又有趣的故事……
教學時,我在新聞圖片的真實性于瞬間定格的有限之內,輔以想象的無限發酵,為孩子開辟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觸發了學生情趣動力,這樣的文章構思過程就富有詩意。寫作,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波動與起伏,有了情感的波動與起伏,寫作時,字里行間會洋溢出情感的溫度。試想,面對如此誘人的情境,哪個學生還會無動于衷呢?學生又怎么會無話可寫,無情可抒呢?!
(二)留駐想象導章法,巧把金針度與人
寫作,我們提倡讓學生自由表達,不受拘束,但并不是放任自流,不著邊際。關鍵在于“精而有用。”同樣在指導《小鴨子歷險記》中,我讓學生留駐想象,并進行章法指導,從而巧把金針度與人。例如: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那么要把文章寫得有真情實感,又富有詩情畫意,我們可以用第幾人稱來寫?是的,用第一人稱寫,給人的感覺親切,真實可信。比如可以這樣寫:我是一名巡警,今天我巡邏,走在溫哥華的街頭,忽然對面來了一只小鴨子,向我“嘎嘎嘎”直叫……還可以以哪些角色來寫呢?(鴨媽媽、落水鴨子、司機、行人)等等角度來寫。這樣,就把自己擺進了這個故事中,就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來。寫的時候,要注意幾點:一,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二,把細節描寫具體。三,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我們要盡量為學生順利完成作文提供方便,如果僅僅提供一個作文題目和幾條抽象的目標要求給學生,是不利于學生寫作的。更不要奢望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還對學生進行相關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對話描寫、動作描寫進行細致的點撥,這樣學生寫起來,也會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有了豐富想象為基礎,有了章法的導寫,學生的行文也會快速有效,一氣呵成,轉眼間,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生的作文富有情趣、詩意。正所謂:留駐想象,章法導寫,巧把金針度與人。
三、作文后,群英薈萃情致高
(一)自品互助相益彰,大珠小珠落玉盤
文章不厭百回改。文章寫好后,要不厭其煩地進行修改,寫羅嗦了要刪掉,寫干巴了要補充。但靠語文老師一人來改,顯然孤軍奮戰,效率不高,提高學生自己修改能力更是無從談起。所以,作文草稿完成后,我讓學生先自我修改欣賞,然后與同伴交流互助,最后小組評選優秀作文。
自我修改欣賞:四讀自己的習作。一讀改錯別字。二讀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如果自己改不了,先做上記號,等會請教同學,互相商量怎么改。三讀修改標點符號。這樣,學生在文章中犯的低級錯誤:如錯別字,標點符號誤用、病句等小毛病就少了。四讀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同伴交流互助:幫助同學提出修改建議并學習借鑒他人的優點。在為同學提出修改建議的同時,把對方值得欣賞的段落、句子、詞語劃上波浪線,并寫上理由。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無形中還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
小組評議選優:個體交流修改后,開展小組討論、欣賞、評議,找出大家認為最美、最富有詩意的習作或片斷內容,還可以是一個句子,做上記號,為集體欣賞做準備。
鼓勵學生自我修改、互批習作,借鑒別人的長處,不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提高了學生互批作文的能力。真所謂:自我欣賞,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盤。
(二)集體鑒賞重作文,二月春風似剪刀
學生初改后,我會針對學生的巧妙構思或精彩段落和習作中存在的較普遍問題進行集體鑒賞。具體的做法是:先把本次習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選有代表性的幾篇或幾段進行講評、分析,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的產生。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修改作文或二度寫作。下一步師生一起欣賞小組評選出來的優秀作文,優秀段落。要求學生把優秀作文謄抄或打印好,張貼在班級優秀習作園地,或收入班級《詩意作文薈萃》文集,或在《年級作文報》發表,還可以推薦到各級各類小學生報刊雜志中發表。很多同學讀著自己的作品,竟情不自禁地為自己拍手叫好,原來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像大作家那樣詩意綿綿,文采飛揚。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通過多元評價,關注個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體驗收獲,體驗成功。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是找缺點大于找優點。而我在實際操作中,更注重找優點,有時干脆只找優點而不找缺點,這樣大大強化了激勵效應。學生的作文就像沙里淘金應多找閃光點,多找優點,促進發展。把作文評價變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激發情趣的過程。讓學生在修改文章中依然能追尋到情趣、詩意。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有命運的收獲。”同樣,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導學生在詩意的氣息里接受熏陶,讓作文課堂充滿詩意的陽光,進而影響學生的心靈和品德,為學生的人生打上詩意的底色。
作文課堂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作文課堂應該詩意盎然,作文課堂理應春風拂面。如何給作文一片詩意的天空,引領學生在充滿詩意的作文課堂中去學習,去享受,去陶冶,是我孜孜向往的理想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在作文課中,把自己生命點綴得季花彌漫;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作文課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這是我畢生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雷玲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 [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3—78
[2]小學語文教師
[3]語文教學通訊
[4]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及《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
[5]《人民教育》20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