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好形勢下,情景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多年教學經驗及體會,根據初中生心理特征,將情景教學方法應用于生物教學課堂中,結合實驗情境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方法及動手能力,將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 生物 情境教學 標本
傳統初中生物教學方式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培養,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從而對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形成阻礙。特別是初中生物課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習,不容易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而情境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生物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拓展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以形象的、帶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場景,引導學生態度體驗,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從而獲得真正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新課改倡導的新教育模式下,生物情境教學給初中生提供了生物學原理和知識,同時將與人們生活、生產實踐息息相關的現象、活動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真正感悟知識,最終提高學習成績。
一、生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情境教學,既能夠促進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意識。
1、對知識的理解
生物課上,應引入大量的實驗,加強學生對知識直接、間接的積累。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們講解細胞結構、葉的結構等知識時,因為這些知識較為抽象,容易使學生不容易理解概念,因此,可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等,讓葉的結構、細胞的結構清晰而具體。例如:教師將葉子的結構用投影片的方式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學生們對組成葉子的氣孔、柵欄組織、海綿組織等部分能夠直觀地看到,為進一步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再如:因平時較少接觸到神經系統,因此,當教師在講解人神經系統時,學生是不能夠真正理解什么是神經元、什么是脊髓中的白質和灰質等。為了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教師可通過投影片將神經沖動傳導示意圖、神經元結構模式圖等提供給學生們看,可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教師還可靈活應用各種教學工具,解開生物課的神秘面紗,例如:當講解心臟的結構時,可借助實驗模型,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當教師剖開“心臟”模型后時,集中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教師可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后,作出講解,這樣就加深了心臟的結構在學生們腦海中的印象,加深記憶。
2、探究意識的培養
在課堂上,為了逼真、還原生物的特性,觸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可向學生設標本情境。例如:在即將進行下一講之前,教師可先對下節課要講解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引發、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下一節課要認識海洋的棘皮動物,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那些海洋動物屬于棘皮動物呢?”。帶著問題,學生可先對棘皮動物事先進行了解,可以很好地起到預習作用。待上課時,教師將準備好的海膽、海星的標本帶入課堂,很多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就被激發出來,教師可在講解后再讓學生們提出疑問,在這樣的情境中,猶如海邊漫步,大家都會很愉快地融入學習氛圍中,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實例探討
傳統的生物教學中,認為生物教學開展在初中生階段為時尚早,但是,初中生階段正是人生心理、生理發展變化的基礎階段,也是十分關鍵的階段,應更加重視。只有對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后,為今后的人生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才能徹底發揮出生物教學的積極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可通過引發學生興趣的方法,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例如:在對人體神經調節一課進行講解時,先給學生講個小故事,集中學生注意力。通過小故事的講解,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將其興趣成功引入教學中來。
生物知識具有抽象的特點,因此,在不能夠完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記憶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為了將枯燥的知識融入學生的記憶中,教師可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活躍情境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記住所學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腎單位時,可將其比喻為學校的圖書館,而圖書館中包含了腎小管的管和腎小體的體,將知識具體化就容易促進記憶。歡樂是學生高校記憶的前提。在尿腎小管重吸收作用進行講解時,可比喻為一個有小漏洞的瓶子,瓶中裝入手機、硬幣、紙屑等,紙屑比喻為無機鹽、水分、尿素等,硬幣比喻成葡萄糖,而手機可比喻為大分子的血細胞和蛋白質。教師可輕搖手中瓶子,硬幣等物紛紛掉落,搖晃對腎小球過濾作用進行了很好模擬,之后再逐一將掉落物拾起來,而找回、拾回的過程也是腎小管重吸收回無機鹽、水分、和葡萄糖等的過程。
除了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之外,在生物實驗課上,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去體驗,例如:在學習顯微鏡的用法一課時,教師在講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后,可先做示范,再讓學生反復模仿、學習,經過多次的操作后,學生們就能夠使用顯微鏡了,這也為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提供前提。
三、結束語
深奧、抽象是生物課的基本理論的特點,將生動的情境創設于抽象的理論中,能夠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徹底掌握知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與習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教師應對問題情境適當地創設,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以形象的、帶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場景,引導學生態度體驗,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從而獲得真正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為了逼真、還原生物的特性,觸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可向學生設標本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們還鞏固了所學知識,具備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生物教師應深入淺出地將知識講授給學生,邊深奧為淺顯易懂,邊抽象為具體,易于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參考文獻:
[1]鄭桂芬,曹久虎. 論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地位和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2(18).
[2]鄔林春. 初中生物教學實驗操作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措施分析[J].時代教育,2013(24).
[3]黃玉玲. 初中生物教學實驗操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期刊論文] 《新課程·下旬,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