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推行中,對教師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開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不但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時了解知識,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機的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這一要求,正是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生活化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結合,以那些能夠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的事物為教學切入點,在極大程度上引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腦海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便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一、教學中的數學生活問題發現
通過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對于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想要有效的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首先就要求教師善于發現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的對自己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了解,同時善于觀察生活和創設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開展。
因此筆者認為,想要有效的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效聯系,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應該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深度透析。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小學教學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所以教師通常保持在一種了解的狀態進行授課,有時甚至在教學時根本就不進行備課,直接進行講解。這對于數學有效教學的開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教師必須要做到對內容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數學知識,從而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
第二,教師必須擁有敏銳的洞察力。想要進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首先就需要教師能夠敏銳的觀察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將其與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使數學教學真正意義的走向生活化,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使數學知識內容得到有效的拓展。
第三,教師必須轉換思考角度。事實上不管是什么樣的創新式教育,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小學生與成人之間的思想差距極其巨大,所以教師如果站在一個成人的思考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許能發現很多數學問題,但是卻并不一定能夠真正的得到學生們的理解。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應該盡量保證一個童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代入感,使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能夠真正意義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效率。
二、教學中的“玩數學”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面對我們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學生們的年齡。由于小學生的一切都處在一個萌發階段,所以他們并沒有形成有效的自律能力。因此在學習時,他們更多的是憑借自己的本能與好奇。而我們在貫徹“因材施教”時,應該辯證的進行思考,利用學生的階段特點,將小學生“好動”的不良習慣變成有效的“游戲教學”方式,從而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平均數的應用教學上,教師完全可以應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首先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進行激烈的投籃比賽。其中A組成員為5人,B組成員為10人。投中一次記2分,每人投兩次,最后看哪一組投籃比較準。
在進行激烈的競爭投籃后,A組一共得了18分,B組一共得了28分。這時B組的成員一定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的總分比對方高了10分,也就意味著他們獲得了比賽的最終勝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有效的通過比賽進行了“加減法”和“比較大小”的復習與鞏固。
但是這時A組成員一定會提出異議,因為他們會在比賽中發現人數不均嚴重影響了最后的比賽結果。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引導性的提問和啟示,“怎樣才能公平呢?”
針對這一問題,A組成員一定會積極動腦,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將B組成員也變成五人”、“讓B組成員每人投一次”等。而這樣自然而言的就幫助教師引出了平均數這一概念,而且通過游戲的進行和學生們的激烈討論與思考,令他們在掌握平均數這一概念的同時,已經學會了如何去運用,可謂是一石二鳥,達到了極佳的數學教學效果。
三、教學中的“用數學”
事實上進行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們利用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實現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就是對“用數學”能力的一種培養。
所以在開展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的拓展。例如在進行物體形狀的教導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活化引導,引用大家生活中常見的用品來對形狀進行說明。如孩子們使用的水杯是圓柱體的,學生們使用的鉛筆盒是長方體的等。然后利用這些觸手可及的物體進行相互比較,通過學生們的觸感、視覺等感覺來對其形成形象的概念,從而對生活中的物體能夠直觀的做出準確判斷。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經常采用“比一比”、“猜一猜”等方式,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利用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來不斷的對數學知識應用進行有效的培養,從而在小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數學知識應用的思維模式,使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首先就要求教師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能夠將生活素材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利用課堂上的有效互動來實現生活與教學的完美融合,最后將數學思想變為一種生活思維,同時將生活思維運用到整個數學教育的開展活動中。所以通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現,可以極大程度的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掌握數學的相關知識,并能夠將其熟練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來講,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敏婷.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C].2012.
[2]佘亞齡.淺談珠心算教學如何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知識結構體系[A].中國珠算心算協會學術研究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
[3]柳桃珠.小學數學利用生活情景教學策略淺議[J].吉林教育,2010.
[4]褚秀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探索[J].新課程(教研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