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理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文中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針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環境等因素進行的研究討論,同時也揭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并研究制定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研究;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而課程實施又是課程改革中最核心的環節,應當利用有效的課程計劃和理想的課程標準及教科書,才能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現階段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的改革試驗中,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應當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追求有效教學。
一、有效教學的含義
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進行有規律性的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及效益。關鍵在教師實施教學而學生通過學習以后獲得進步和發展的多少。
二、現階段課堂有效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課堂有效教學的欠缺,使得學生在辛苦的學習以后卻沒有獲得應有的進步。
(一)教師對所教教材的把握不準確
在教學過程中,一部分的教師對于課文的理解以及對教材的把握有所欠缺,在教材的理解上把握不準確,對課文沒有自身獨特的見解以及體驗,往往在課堂上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也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章中的精華部分等最適合學生研讀的相關內容把握不到位。此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的依靠教材的便利,如果離開教材的輔助就沒有多余的教學資源,從而達不到有效教學的標準。教師口干舌燥的站在講臺上進行著生硬的講解,學生坐在座位上聽得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課堂教學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在這種強硬的教學方式下也不能獲得太多的進步和發展。
在課程開展的同時可能遇到教材更替頻繁的現象,這使得許多新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存在相當的困難,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上課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在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時的目標不明確,這是嚴重問題造成教學沒有層次性,使得在課堂教學時的質量明顯不足。
(二)課堂教學的時間分配不均衡
在大多數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對于朗讀沒有足夠的重視,其問題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學生能夠使用的時間較少或存在差異。對每一位學生來說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應當是一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時所能利用的時間以及學習的機會和學習的質量都有著一定的差異。在我們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中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文的誦讀的機會有著較大的差異,其中有20%思維較敏捷的學生可以做到全過程的參與課文的誦讀,大約60%的學生能夠參與部分,其余20%的學生因理解能力較差而得不到對全篇課文進行誦讀的機會。因此證明,學習學習成績的差異往往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能利用的實際時間的差異所造成的。學生在不間斷的學習過程中,初期課堂上微弱的差異往往會導致學生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所能利用的時間差異進一步的擴大。因此,課堂有效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的不均衡。
(三)課堂教學缺乏其趣味性
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其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思想相對落后,總是千篇一律的進行著毫無新意的課堂教學,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學沒有趣味性。部分教師在沒有對現代教學技術進行系統的學習機應用,在教學手段反面稍顯不足課堂教學缺乏應有的吸引力。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主要目的還是分數,其觀念不利于對教師的創新思想的發揮,在語文課堂上失去了本來的意蘊以及應有的魅力。
三、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相關策略
在語文課堂上如何開展有效教學?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所有的相關人員積極參與配合,根據實際情況反復實踐,不斷創新改革使其逐漸充實。本文根據一些個人的實踐在結合一些成功經驗后所制定出了初步的改善措施。
(一)教師必須正確的使用教材,把握教材的關鍵
早在1918年的《教育雜志》上就發表過一段話“宜善用教科書而不為教科書所用。教科書,死物也……能觸類旁通,增長見識,啟發思維,則是上乘。故以教科書為文字之借徑則可,以兒童為教科書之奴隸則不可。”這是我國很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范祥善所發表的文章。教師對于現代語文教材的使用可以說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的自我充實、積累,提高自身境界。教師通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做到脫離教材、超越教材的范圍進行教學。反之,如果在教師的積累不夠充分、自身境界稍低的 情況下,在使用教材時很容易出現迷茫甚至是迷失自我,收教材的范圍所局限,不能夠有效的創新其教學方式,將一些擁有創意而極具生動的教材變成了教師以及學生的負擔。
著重強調生命與語文的關系,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能夠運用到語文知識的同時,語文知識也時時刻刻的優化著人的生命、詮釋了其魅力。教師應當從如何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出發,對所使用的教學進行深度研究以及高度分析。應當積極開展和語文相關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從中理解以及領悟到語文對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其對語文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效的為學生樹立新的目標,強化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歸屬感和依托感。
(二)課堂教學形式的完善
語文學科是最具有靈性的學科,可以充分的體現在各個方面,每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輔助,語文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當我們遇到許多問題時都能夠利用到這個工具。語文所謂的靈性主要表現在實用性,當人們在進行閱讀、寫作、欣賞以及語言交流等的語文均起到了優化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的安排學生問讀課文閱讀以及分析的時間,讓學生對課文中所表達的真、善、美以及虛偽、丑惡等描述都能夠有全面清晰的認識。教師應當積極有效的提高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在參與的同時都能擁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使其能領悟文章中美好的意境,達到心靈上的升華。
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語文對于生命的價值,語文是人與人交流時必要的一件華麗的衣裳。語文知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發展,使得文明禮貌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的提高以及增強在課堂教學時的有效教學,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可缺少的重要要求,是所有教師不斷追求與探索的目標,也是語文課堂教學想要發展所必須達到的要求。每一位教師應對有效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研究,通過這一過程來不斷的完善自我,為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魏筱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張娟. 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3]李朝霞.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4]郭海燕.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現狀調查及其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5]王淑杰.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 神州,2013,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