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新時期的大課題,既需要有理論的創新引導,也需要有實踐的勇敢突破,更需要不斷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積極向前推進。
1、注重規劃引領,優化城鄉發展布局與空間,推進荊州城鎮化空間梯度發展
堅持用科學理念指導規劃制訂。要站在“五位一體”全面、協調、科學發展的全局高度來統籌。要從本地區各區域、各行業、各要素、各群體全面發展的全域廣度來把握。要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全面角度來謀劃。做到規劃制定理念新、立意高、特色明。
堅持用科學原則引導規劃制定。要立足實際,聚集優勢。通過規劃的統籌引導,使各區域、各產業、各要素、各群體、各資源有效整合,發揮最佳效應。要差異發展,體現特色。要市場導向,要素互動。要優化布局,拓展空間。比較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應該是實行三條路并舉,即農村城鎮化道路、區域城鎮化道路、城市現代化道路。
堅持用科學方法制訂規劃。制訂城鄉一體發展規劃,堅持從實際出發是基礎、是前提,采用科學方法是途徑、是關鍵。要高端設計,深入論證,科學評估,全民參與,層層把關。
堅持用科學的標準評價規劃。無論是總體規劃,還是專項規劃、區域規劃,都要立意較高,設計新穎,優勢聚集,特色鮮明,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風格獨特,要素互動,資源整合。
堅持用科學體制監督規劃實施。科學的管理監督體制是督促規劃落實的保證。根據鄉鎮規劃人員素質和水平,建議將規劃制訂、修訂、實施、監督權上調一級。同時,強化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及責任追究,嚴格依法依規制訂、執行、修訂、完善規劃,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法律監督。
2、注重因地制宜,產鎮融合,壯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支撐與實力
科學定位,錯位發展支柱產鎮。要立足實際、科學定位。立足本地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環境基礎、經濟社會發展實力及潛力等實際,適應發展需要,集聚優勢,科學確定產鎮發展目標、規模、特色、效益、功能,合理布局,適度發展。要集聚優勢,打造特色。因地制宜,集聚本地資源、區位、人文、交通等優勢,適應經濟社會及生態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綠色環保、低碳循環、特色文化、觀光休閑等產鎮,樹立以“多元、漸進、集約、和諧、可持續”為特征的城鎮化理念,積極探索緊湊集約大城市區域化、重要節點集聚的農村城鎮化模式。要上下聯動,分層推進。
要始終堅持工業主導地位,優化城鎮產業布局,加強產業園區建設,以新型工業化支撐新型城鎮化。加快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快服務業信息化升級,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工促農,帶動產鎮全面發展。以工帶農,壯大產業規模。合資合作,合力打造特色產鎮。
培植龍頭,壯大產鎮規模效益。制訂產鎮標準,創樹產鎮品牌。加強技術創新,打造精品名牌。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法人治理機構。
健全機制,發展壯大產鎮集群。健全部門協力互動機制,合力推動產鎮集群發展。健全區域協調共建機制,擴大產鎮集群。建立部門、行業聯系聯動機制,壯大產鎮集群。健全多元一體的監管機制,提升產鎮綜合效益和水平。
創新科技,提高產鎮效益水平。健全科技服務公司,完善科技服務。創新經營體制,提供規范優質服務。健全落實扶持政策,優化科技綜合服務。
3、注重城鄉統籌,完善設施,構筑城鄉一體化發展基礎與平臺
科學規劃布局,健全“六網一體”網絡體系。適應發展需要,健全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統籌規劃協調,分責分級推進。強化目標責任,加強建設管理和維修。
創新投資體制,構建多元化投融資管理模式。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建立科學投融資體制。培植投融資主體,拓展投融資途徑。創新融資模式,構筑多元一體融資平臺。
健全科學監管機制,提高投融資效益。完善投融資責任機制,提高投融資效益。建立投資積累機制,合理配置資源。完善投融資監管及風險評估機制,增強投融資主體的積極性。建立平等參與競爭機制,營造公平、公正投融資環境。建立健全融資擔保、貼息機制,依法依規維護投融資主體合法權益。
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通過鄉鎮企業的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產生積聚效應。大力培育中心鎮和特色鎮,開展示范鎮建設,推進“宜居村莊”建設。
4、注重生態建設,優化服務,增強城鄉一體化發展活力與動力
區域城鎮化發展必須遵循主體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并與其有機匹配,做好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的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工作。要健全服務網絡,完善服務內容。適應城鄉居民需求,健全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加強網絡體系對接,實行信息資源共享。健全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內容。
加強政策標準銜接,分層分步推進。適應城鄉居民需求,完善政策標準。加強標準銜接,縮小相互差異。規范申報辦理程序,嚴格審批管理。健全動態管理機制,維護公平公正公共服務秩序。
加大政府投入,漸進實行均等化服務。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專項資金。加強扶困就弱,提高服務標準水平。嚴格資金監督,增強均等化服務實力。
強化服務監管,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隊伍,強化服務責任。強化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能力。嚴格考評監督,提升服務質量。
5、注重體制創新,深化改革,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與保障
改革行政體制,轉變職能,健全精干、高效、科學的管理體制。精簡機構,明確職責,健全科學的行政管理機制。強化基層,減少層次,健全高效的行政運行機制。更新觀念,明確性質,健全社區自治組織和綜合服務平臺。強化責任,嚴格考評,健全依法監管機制。
改革戶籍制度,分層分步,建立流動、有序農民市民化的配置機制。要因地制宜、分步推進。逐步落實待遇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采取多種途徑,逐步落實進城農民住房。
改革土地制度,構建交易平臺,健全公開、公平、規范、自愿的土地流轉機制。依法開展農村產權確認,辦理權屬登記證。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促進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公平有序自愿流轉。試點改革城鄉建設用地,促進農村土地規模、集約經營。同時,還要著力推進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體系、城鎮化建設投融資體制等改革。
6、注重以人為本,加強領導,營造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好環境
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是關鍵。要健全科學領導機制,構建社會化工作格局。建立專項資金,提供工作保障。建立專家顧問團隊,加強咨詢指導、監督檢查。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城鎮發展。主要打造一批示范平臺,現場觀摩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