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應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務。
一、以人為本,萬眾一心繪藍圖
先進的辦學理念是辦好教育的前提,明確了“以人為本、立德興校;求真務實、打造特色;開拓創新、爭創一流”的辦學理念。提出了“文明、求實、合作、創新”的校風建設準則,確立了創建省級標準化合格小學,打造特色學校的工作目標。
1、以學生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發展。更新理念,轉變角色,構建新的師生關系,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工作。實行班主任聘任制,通過征求家長意見、考試、講課等多方位的考核確立班主任人選,確保那些充滿愛心,專業精良、無私奉獻的教師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建立特長生、留守生、特困生、殘疾生、單親家庭學生檔案,成立幫教、幫扶組織,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建立學校家庭溝通機制,定期召開家長校長座談會、家長會、班主任家訪匯報會,設立校長電話、家長和學生有問題可以直接找校長解決。打造特色教育,學校成立了舞蹈班,器樂班、機床班、武術班、繪畫書法班,為特長生的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師資和基地。關心學生生活和健康,醫務室、心理健康室、飲水處時時為孩子提供免費服務。強化學校安保措施,配備精干教師擔任保干,堅持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保證了校園安全和學生平安。四小學的學生們在幸福快樂的校園里茁壯成長。
2、以教師為本,民主平等做主人。做為校長我首先做到,作風民主,對班子成員和教師給予充分信任,善于征求和傾聽大家的建議和意見,學校重大問題實行民主決策,工作上嚴格要求大家,生活上關心同志。公字當先,一碗水平端,處事公道。平等待人的作風,使大家深深感到集體的溫暖,做主人的溫馨,知人善任,充分調動所有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了全體教師的主人公精神。
3、以學校為本,全力進行硬件設施建設。目前,我們學校是一所兩棟標準化的教學辦公大樓矗立在縣城西郊,格外醒目。內部現代教育設施齊全,微機室、多媒體室、多功能會議室、電子備課室、舞蹈室、器樂室、美術書法室、圖書室、醫務室、檔案室等一應俱全。每個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投影教學設備。徹底改變了校舍破舊,教學設施、辦公條件落后的局面。與此同時還綠化美化校園,購置安裝體育健身設備,整修操場,興建自行車棚。
以人為本,關注全體學生和教師,增強了全校師生的主人公精神,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校師生萬眾一心,描繪宏偉藍圖。
二、構建和完善德育制度,強化德育管理
探索德育工作長效機制,深入研究德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把德育作為科研課題,組織班子成員和教師開展科學公關,主持、承擔科研課題任務,認真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我校主動和縣武警中隊、縣交警大隊聯系。通過武警官兵來校訓練高年級學生,增強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了學生遵守紀律、團隊意識和頑強向上的優良品質。通過小交警執勤上崗活動,使孩子們從小養成遵章守法,關注社會的優秀品德。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會議,共同商討、交流孩子教育問題。構建了“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學生德育工作模式。形成了德育工作的整體合力,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積累正能量。構建和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確保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經常化。在制度中明確德育工作目標、組織領導、方法措施和考核標準,強化德育工作管理,收到顯著成效。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我提出了班子成員爭做“專家型、管理型、開拓型”人才的具體要求。組織班子成員進修學習,學歷提高專業提升,班子例會交流工作和生活,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教育教學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各項工作分工合作,形成整體合力,一個“團結、務實、創新、廉潔”的領導班子,已經形成。
培養骨干教師和班主任隊伍,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學校制定了骨干教師和班主任培養規劃,多年來,學校撥出大量經費用于骨干教師和班主任的進修學習,去外地考察實習,聘請專家前來講學指導,參加國家、省、市、縣的教科研活動。班子成員分工幫帶骨干教師,為骨干教師壓擔子,促成長,提拔青年骨干教師擔任領導職務,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省、市、縣名師,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極大地推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優化育人環境,提升德育教育
(一)、構建德育載體,搭建活動平臺,營造德育氛圍,提升德育水平。把德育與養成教育統一起來,國學經典進課堂。利用早自習、早會、班會、隊會時間,組織學生學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精粹,使學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和教育。
(二)、成立活動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分年級組織成立了課外讀書活動小組、學雷鋒活動小組、組織美術書法班、舞蹈班、器樂班等組織,這些課外活動,深受孩子們喜愛,培養了學生們的特長。在節假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烈士陵園、街道,車站,參加義務勞動,培養了孩子勞動的意識。在“六一”、國慶節、教師節組織文藝師生演出活動,選派師生參加國家、省、市、縣組織的各類藝術競賽,我校師生在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三)、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把優化育人環境,作為此項工作的著力點。并強調:創建和諧物化環境,以物育人。優化健康人際環境,以人育人。經過不懈努力,和諧的育人環境正在我校逐步形成。如:樓道長廊上的一幅幅名人畫像、名言警句不只在于裝點美觀,而在于“無聲勝有聲”的思想滲透。《守則》《規范》不只在于威懾約束,而于自覺遵守。室內外的園地板報,不只為傳經送寶,而在于使其成為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人生舞臺。墻為人說話,物為人傳情,成為我校校園環境的真實寫照。
時代在發展,德育的環境、對象、任務、渠道都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立德樹人必須適應新形勢。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