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和犯罪預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然而,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卻呈上升趨勢,未成年人犯罪就如一個毒瘤,如不及時加以控制,極易蔓延。關心、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不讓他們成為“惡之花”,不僅僅是司法機關的責任,而且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及特點
(一)文化水平較低,且年齡向低齡化發展
以16-18歲居多,14-16歲也占相當大的比例,這些人中以小學文化或初中未畢業輟學在家居多。由于發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不良文化影響等原因,20世紀90年代以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比20世紀70年代提前了2至3歲。近年來,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殺人、強奸、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日益增多。
(二)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化趨勢明顯
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先進。使用手機、對講機進行犯罪活動,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車甚至小轎車。還實施高科技網絡犯罪。另外未成年人反偵察能力不斷增強,實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偽造現場,毀滅、轉移證據。
(三)暴力犯罪、財產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斷向著嚴重化達到方向發展。根據公安部相關統計數字,2011年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類型比例如下:搶劫占64.4%,盜竊占10.5%;強奸占11.3% 。一些未成年人由于過早輟學,無所事事,三五成群,拉幫結伙,酗酒滋事,往往是一哄而起,通過一起行動來“壯膽”,構成共同犯罪。
二、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情況的分析
(一)由于教育觀落后,造就了大批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差的未成年人
由于在教育觀念上淡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培養,再加上在教師中,確實有一些素質差,職業道德低下的人。一種是課堂內外兩個樣子,再一類是以成績好壞分成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使得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挫傷,很容易墮落為犯罪團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另外,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滯后。在外界的刺激下,往往會出現越軌行為。另外未成年時期面臨著心理矛盾沖突的急劇發展和緊張繁重的學習負擔及家長望子成龍所造成的巨大壓力,這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了各種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
(二)不良文化市場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繁榮,不良文化市場也在滋生漫延。時下,網癮少年已成社會不鮮現象。網絡游戲、網絡色情刺激對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損害是不可忽視的。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決定他們易受環境的影響。不良的影響主要來自文化市場的“黃色”污染、以暴力團伙犯罪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為主的“白色”污染。不難看出,未成年人自控力差和不好的成長環境,促成了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的影響
第一,家庭成員的不健全,也會影響著未成年人的成長,造成心理的扭屈;第二是家庭的教養方式也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具體表現在嬌寵、溺愛、簡單粗暴、放任自流、期望過高、缺乏情感溝通等。第三家庭中父母的不良的言談舉止、態度等對未成年人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第四家庭氣氛不和睦可以成為未成年人違法和犯罪的直接原因。最后家庭過于貧困也會使未成年人走上違法和犯罪的道路。
(四)管理失控,失學未成年人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三不管”的人
未成年人處于身心發展極不平衡階段,缺乏成年人所有的分析、判斷、識別能力,很容易作出越軌的舉動,實施違法犯罪。這一特征決定他們非常需要嚴格的管理、正確的引導。但現實是早年輟學后的未成年人成為學校管不到、家庭管不了、社會無人管的“三不管”人員。在社會管理方面,我國實行是事后管理,沒有預防性管理機構和制度,即在未成年人沒有實際犯罪以前,沒有預防性措施,待犯罪事實已發生再打擊,已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所以對未成年人嚴管的要求和對未成年人管教不力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他們犯罪的最主要原因。
三、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議
(一)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注重提高人的素質和法制意識,樹立文明、健康的社會主義新風尚,為青少年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就要求社會的方方面面做好相應的配套工作。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存在著一些弊端,如有的學校把分數看成命根,學校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把教學生如何做人及做人的規范作為首要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法制教育課。
(二)加強宣傳管理,規范文化娛樂市場
青少年的模仿性最強,網絡、電影、電視、小說應多宣傳積極向上的健康東西,少一些暴力、色情情節的渲染;嚴格查禁黃賭毒,不讓其腐蝕我們的青少年;規范網吧、迪廳、舞廳的管理,堅決杜絕接收未成年人入內,對違者實行“一次性死亡”的管理制裁。司法部門應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社會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始終保持“嚴打”高壓勢態,震懾、教育廣大的青少年,實現刑法的教育功能,并適當開展一些對未成年人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活動。
(三)加強家庭教育,強化對失學未成年人的管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養方式是青少年社會矯正的關鍵,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改善和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提高他們教育孩子重要性的認識,矯正他們中錯誤的教子方法,明確他們的教子責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學習科學的育人方法,改過去的事后管理為事前管理。絕不能讓家庭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失控。家庭的科學管理、民主管理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基礎。
(四)多提供校外活動場所,讓青少年多走出家門,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青少年除了上學之外,大部份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學校、家長應該多與小區管委會加強聯系、溝通,抓好學生的校外活動,在小區建立和健全各種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如進行社會實踐、義務勞動,到某個單位進行志愿者活動等,還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競賽性的活動!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強青少年的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青少年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預防和矯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行綜合治理,需要學校、家庭、市場、司法等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承擔起社會責任。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努力打造一個充滿光明和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