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進入少年時期,他們的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在學習上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見解。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標準》)的規定。在現編的初中音樂教材里,適當減少了唱歌課的數量,用以保護學生的嗓子,因此音樂欣賞課在音樂課堂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方式千遍一律,教學方法落后,嚴重地影響了初中生個性的發展,這些教學方式、方法亟待改革。下面,我就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以及音樂教師的素質等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改革 初中音樂 欣賞課 教學模式 勢在必行
一、要注重對音樂教育改革背景的了解
在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形勢下,基礎素質教育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一直不斷的改革和發展,教育方式也日新月異,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提高人類全面素質這一獨特的教育功能,音樂已經受到了各方面人士所予以的特殊關注,人們已經意識到美育對于培養具有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的重要性。單靠注入式教育法去教授學生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師教育的方式必須擺脫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用開放式的創造性思維教學。2001年,我國的教育部門為使音樂教育適應2 l世紀社會發展對人民素質的要求制定了我國音樂教育史上第一部《新標準》。幾年來,《新標準》在城市的中小學里實施起來得心應手。
中小學音樂教學設備也逐漸完善,但是許多教師在上課時并沒有使用新的教學設備,有的音樂欣賞課還是像以前那樣干篇一律:介紹作者,介紹樂曲(歌曲)的背景,介紹曲子的結構,說一下樂曲的情緒和大概內容,再聽幾遍音樂,教學生學會唱主旋律,要求背誦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等就過去了。這種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中的客體,要求用背誦來記內容的做法,極大地損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經調查,幾乎所有的初中生都喜歡聽音樂,對現代流行音樂追求的熱情很高。他們也都喜歡上音樂課,卻不喜歡教材上的曲子,只有1 0%的學生能認同音樂課本上的音樂。
二、充分認識《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教育的新要求
舊的音樂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編寫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習學科知識、技能訓練為中心,以傳授體系化的學科知識為貫穿線。對中學欣賞課的要求是:每學年都欣賞一些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中外音樂作品;了解一些中外的杰出音樂家以及一點音樂常識;能夠聽辨常見樂器的音色;能夠理解
音樂作品中的基本表現手段;每學年背幾首樂曲的曲名和主旋律。而這種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已經不能適應我國音樂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新標準》中,當然也有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教學
要求,但這些內容和要求,只是作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載體和過程。
《新標準》提倡“以人為本”,突出“人本主義”,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習,為了一切學生的學習,它的誕生體現了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等十個嶄新的音樂教學歷年的指導下,把課程目標重新調整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部分。將音樂教學內容標準劃分為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領域。并且他們不是單獨存在的,他們是一個相互相承的綜合體。
三、當前改革音樂欣賞教學的思考
l促進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前提音樂教師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音樂教學模式的執行者,要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水平,必須把提高初中音樂師資隊伍素質與水平放
在首位。首先,新世紀的中學音樂教師必須培養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科學的方法來觀察事物處理問題,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學音樂教學方式,并將這種觀點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其次,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思想,敬業愛業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初中音樂教師素質的主要體現;第三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音樂師范學院畢業的音樂教師,在音準、節奏等基本音樂素質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對音準、節奏、速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段不夠敏感,不能聽辨出正誤。因此音樂教師只懂得彈琴、唱歌、跳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扎實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了解中外音樂發展史、有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懂得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第四要熟悉現代教學理念。現代教學理念是要把學生學習的被動地位變為主動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學習的主人。令學生全身心投入地參與和感知音樂。教師在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時必須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師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要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
處理好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創設便于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
2引人入勝的導入是一堂好音樂欣賞課的開端
興趣是人主動認識事物傾向性意識。只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主導作用就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在學生和欣賞的音樂作品之間架起橋梁,教師要研究需要向學生傳達什么,讓學生體驗什么。而教師在課堂上的導入,就是“架橋”的過程。導入是否成功關系到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導入力求簡明、準確、生動,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找準契入點,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樣可以達到學生主動學習、主動了解音樂知識的目的。
3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一切音樂元素
音樂欣賞必須依賴人的想象和聯系,學生對單一地聽老師演唱或放磁帶錄音早就感到枯燥、單調,這樣的教學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人的想象和聯系是靠語言和情景來激發的,而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使音樂情景再現,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通過MIDI音樂、文學、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來實現。音樂教學將圖文聲像等合為一體,可以使虛幻的音樂變形象、使復雜的知識變簡單、使零亂的頭緒條理化、同時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把其他教學手段運用到音樂欣賞教學中,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教材的內容,找準契入點,運用最有利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得到音樂素質的訓練,開發音樂潛能,發展音樂創造性思維,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和自覺的樂感。
音樂欣賞課是音樂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初中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起著重要的作用。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有許多的因素影響教學的質量,這些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提高感受與鑒賞的能力,教育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