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一門應用型非常強的課程,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英語作為啟蒙階段的基礎性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實現的途徑。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英語教學 問題
一、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很多英語教師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思想
當下,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爭分奪秒的講課,試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減輕學習負擔,就拿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現行教材《牛津英語》為例,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幾乎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需要教師進行開發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有很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開發出適合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是學習的機器,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是被動的,主要通過大量的習題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被嚴重的忽視
在現在的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堅持用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對待本來就不同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都不相同,他們每一個人都受到了和其他人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本身的個體差異性。但是,很多老師忽視了這種個體差異性,做不到因材施教,滿足不了學生個體的需求。
(三)對教學活動很重視,但是卻忽視了效果的實現
隨著新的教學理念的發展,英語課堂中出現了小組交流等新穎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充斥了各種教學活動,教師為學生創造了大量的時間與環境進行討論與交流。面對這些新穎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欣喜之余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的存在:在合作與交流中,有很多學生參與其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收獲,但是始終存在一些學生只是活動中的“聽客”,單純的聽別人的發言,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這些學生忽視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發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缺乏知識的內化過程,這些學生往往會對知識掌握的不扎實。
(四)現在的英語課堂中很多學生存在厭學情緒,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心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顯示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學生往往會對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學科,他們就會很積極很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相反,如果是他們不喜歡的學科,他們就會直接的表現出他們的延誤情緒,不會加以掩飾。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會出現意志力差的特點,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從旁多加指導了。
二、對傳統教育方式下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問題的原因探究
(一)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注重詞匯和語法的學習,嚴重忽略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教學觀念影響了一大批人,使學生嚴重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得到知識,并不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興趣以及個性發展。在傳統的教育方式影響下,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出現在教學課堂上,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指導,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課堂。在新課改影響下,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的尊重,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水平和進取精神得到不斷的提高。
(二)教學受到了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
傳統的應試教育片面的強調對知識的灌輸,考試是教師和學生的終極目標,學生的個性發展被嚴重的忽視了,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普遍呈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人格被嚴重的扭曲,發展也開始異化。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提不起興趣,嚴重傷害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
目前很多授課班級中教師通常用同樣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性。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潛能和強項進行挖掘,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信心得到相應的增強。
(四)在學生群體中存在嚴重的分層現象
在很多班級中,教師除了對整體學生的教育教學之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課后輔導,學生群體中存在尖子生、后進生甚至學困生等等。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給予不同程度的課后輔導。
三、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培養
新課標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相關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成為素質教育新的教學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秉承素質教育的宗旨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去學習審美、學習做人、學習求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小學英語教師非常神圣的職責。下面談一談在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培養。
(一)在英語教育中樹立起全新的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的觀念與傳統的應試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試教育教育觀念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應試技巧,應試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英語成績,在英語教學中不用考慮與其它學科的貫通,甚至不用考慮學生的口語表現怎樣。素質教育理念影響下的英語教學將會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創新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新型人才。所以,教師要對小學英語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了解,將小學英語的素質教育要求與實際的英語教學活動相結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課堂情境
小學生存在這樣的特點:他們如果對那個科目感興趣,那么就會積極的去學習,去探索,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從學生興趣的培養角度出發,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與情境充分的融合,插上想象的翅膀,激發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學習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情境中來,培養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結論:
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發展,著對于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使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教師還可以對教學經驗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總結,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實現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左菊. 新課標視野下英語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研究[J].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2]楊玉桂.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J]. 新課程(下),2013(6).
[3]馬曉娜. 新課標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策略[J].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