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道醫國手”的武當山道醫王泰科,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武當山道教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懸壺濟世,勤于布道的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位病人;他診療從不收費,藥費也只收個本錢。王泰科源于日常樸素的武當養生秘笈,更是讓人們津津樂道……
他是道教醫藥的傳承人
2014年12月13日,丹江口市郊外的靜樂湖,波光瀲滟。冬日的暖陽,輕柔地投入湖中,染出一片燦爛。
武當山道教學院靜靜地屹立在靜樂湖畔。在這寧靜而又寒冷的冬季,明媚的陽光讓這里透出一陣舒暖的氣息,多了一份祥和與安寧。
記者此行拜訪的王道醫,他在武當山紫霄宮多年,現在常駐于道教學院授課。王道醫名叫王泰科,言語低調,平時不愿被人打攪清修,但紫霄宮一帶,乃至武當山上下,都還流傳著他的傳說。他診療從不收費,藥費也只收個本錢。每有嚴重病人,王泰科都會為其檢查身體,決定是否有留下必要;除了動過手術的惡性腫瘤病人,幾乎所有病人都能得到些改善。
不少道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遠在東歐拉脫維亞的老太太因患乳腺癌晚期,醫院診斷其生命只剩下3個月。王泰科接納了她,一待就是9個月,2010年回到拉脫維亞時,看上去已經健康了很多。不僅是乳腺癌,一些肺癌、直腸癌、結腸癌患者,在他那里也得到了顯著的恢復。但他也對人坦言,食道癌治療的成功率不高。
要找到王泰科可得靠緣分。記者一行驅車一個多小時,從十堰到丹江口輾轉來到道教學院,剛邁入大門便被門衛告知王道醫好像去了十堰。詢問得知,他如今時常在武當山道教學院授課,有時則在武當山上靜修,行蹤飄忽不定。尋訪未果,記者郁悶之時信步來到道教學院的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正看著道人晾曬黃精,不一會兒,面目清矍, 白發長髯,精神矍鑠的王泰科忽然出現在我們眼前。與以往見到不同的是,重度近視的他摘掉了眼鏡。對此,他直言不諱地說,前不久做了白內障手術。
2008年央視拍攝紀錄片《問道武當》,記者曾與王泰科有過交往,時隔多年再次相見,依然是那么親切,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
自古武當山“十道九醫”,修道之人都知醫理。道家仙道貴生的思想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認為人與天地萬物同源于氣,要求為醫者“審查病機,勿失氣宜”,并把修煉內丹的成就用于診治疾病,從而形成了以防病養生為特色的道教醫學體系,稱之為道醫。
談起道醫,被人們譽為“道醫國手”的王泰科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感受與所見所聞。他認為,道醫和中醫本身是沒有界限的。中醫是辨證施治,因人而異,而西醫是確定標準,看病不看人。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中醫是以個人體質為標準,并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尋找根源。因此,中醫需要具備多門知識,從炮制、配伍乃至采集的知識都得懂,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中醫。“中醫在于重視病癥的變化。西醫只看外表,不看因素、不看根,是儀器在看病,而不是人在看病。”王泰科說,中醫與西醫的區別在于對病癥的認識。“疑難雜癥不是西醫的長項。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西醫的外科手術要比中醫先進。”
武當山道教醫藥發源地在武當山以及周邊地區,主要分布于武當山地區各宮觀及民間。數千年來,連綿不斷的修道者與醫家來到武當山,在這里潛修、交流,從而豐富和促進了武當道教醫藥的發展。由于道教醫家云游四方、濟世度人、扶危解疾,其影響遍及全國各地。
對于紛至沓來的病人,起初王泰科想避而不見,但救死扶傷的道義又讓他接連不斷地把脈問診,粗略統計平均每天要接待一位病人。寒暑易節,歲月流轉,這樣的生活已不知不覺過去了很多年。采訪中,王泰科態度嚴謹地說:“準確地講,我不是醫生。因為我沒有醫師資格證。”話雖這么說,但他長期致力于武當道教醫學,武當道家養生功、命理、堪輿、周易、術數的研究,曾著書出版有《大藥性賦》《養身功十二段錦》《大眾養生之道》等。懸壺濟世,勤于布道的王泰科,名聲早已遠播。
2008年,武當山道教醫藥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泰科成為武當山道教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他是中醫世家的接班人
俗話說,道不言壽。這是因為道家向來求長生,而歲數也就成了道者的忌諱。王泰科則不同,與自己的人生際遇相比,他更愿與人分享自己對道教醫學研究的收獲。
1941年,王泰科出生在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鹿鳴山的一個中醫世家,他的父親是當地衛生協會秘書。盡管他學習成績很好,還是班干部,但由于家里條件很困難,中學沒讀完就被迫輟學了。14歲那年開始隨父學醫。
王泰科兄妹6人,他在家排行老二,哥哥、弟弟都從醫,侄兒也是醫生。1983年,時年42歲的他遁入道門,拜南陽方城縣三賢山道觀李宗海道長為師,成為全真道華山派第24代傳人。
在沒有出家之前,王泰科就有個向往,想找個道家修仙的地方。他清楚地記得,父親曾先后三次為年邁的奶奶祈福祛病而朝拜武當。耳濡目染,他漸漸對神秘的武當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6年,王泰科云游至武當,從此與仙山結緣潛心修煉。
1986年至1995年,他在武當山金頂太和宮擔任住持。辭去職務后,他住進紫霄宮,直到2008年到了靜樂宮,隨后常駐道教學院授課。
武當山道教醫藥是宗教與科學互動的產物,是道教界千百年來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是一門帶有鮮明道教色彩的中華傳統醫學流派,具有獨特的用藥和醫療手段。其特色是有獨特的診療方法,強調心理調節,重視修性養身,用藥具有地域性、博醫通道。明朝杰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曾在武當山數載,研習醫藥,遍嘗百草,窮畢生精力,終成藥學巨著《本草綱目》,書中載藥1892種,有417種出自武當山。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與修煉過程中,武當道醫創立了獨特的“四個一療法”,即“一爐丹、一雙手、一根針、一把草”療法。把預防、治療、康復視為一個整體,總結出了不少治療奇難雜癥和健身益壽的成功經驗,又經歷代道醫反復臨床應用,不斷完善提高,可操作性極強,藥到病除,手到痛止。王泰科傳承武當醫術,弘揚武當博大精深的道醫文化,采藥走到哪里,行醫治病就到哪里。
他經常不畏艱險地去采草挖藥,或翻山越嶺深入原始森林,或穿越河川峽谷攀登絕壁懸崖。無論是高聳云天的相子峰、蠟燭峰,還是人跡罕至的升真巖、天仙巖,都留下了他采挖草藥的足跡。其間,究竟吃了多少苦頭,留了多少汗,他也不清楚。
“八寶紫金錠”是經過武當山道教醫藥的挖掘整理,成為道教醫藥秘方的神奇中藥。在傳承中,明朝的武當道醫曾抱一用108種秘方研制出“八寶紫金錠”,該藥治療小兒高熱驚風療效獨特,幾百年來盛名不衰。經過后代道醫的不斷探索,“八寶紫金錠”的應用范圍拓展到治療癲癇、昏厥、傷食、驚風、毒蟲咬傷等病癥。王泰科說:“八寶紫金錠是傳統留下來的,藥的成分我知道,是由108種藥物組成。雖說武當山是一座天然藥庫,但現在要想配齊這些藥物也不容易。”
他是養生功法的代言人
古今中外,人類從未停止尋找“長生不死”的方法。皇帝們追求長生的失敗,使得世人給予長生的評價是長生不可能實現。
不能長生不死,也希望能活得更長久些,這是后來人更現實的想法。于是,養生成了人們最熱衷的選擇。
說起養生,王泰科起手就是一句:“這些《黃帝內經》里都有。”他認為,養生最重要的典籍就是《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上古天真論。這些既是醫典,也都有道家的道理在其中。
道教素以養生聞名天下。實際上,道醫真正注重的不是治病,而是養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養生呢?王泰科認為,養生就是對生命的滋養。以武當道人為例,他們要求“食不言,寢不語”,將養心與養身結合。保持心情愉快,少思寡欲,少勞心多養氣;飲食與調養結合,不偏食、不暴食;動功與靜功結合,并將練功與醫藥結合,這是王泰科總結的養生法。
道家的養生功法,練一天就有一天的好處。道家養生講的是養精氣神,生命存在就是一口真氣。養精氣神,就是在不斷平衡身體中的“旺”和“衰”。“養生的根源是精氣神,不要去消耗它,而要培育它。”他說,治病養生,延年益壽,要這么做,就必須改變世俗人的做法。
究竟該如何養生呢?“人的身體是需要人不斷地去關注、去保養、去愛護的。”王泰科說:“人在健康的時候,就要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現狀,掌握住生命的運作機理。不要去破壞它傷害它,一般就不會得什么大病,遇到外界比如病毒等一些物質的侵害,身體也能抵抗得了。”
王泰科認為,現代人最大的精神枷鎖,無外乎“酒、色、財、氣”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元兇,也是養生的絆腳石。“是人自己給自己帶上的這個枷鎖,想解開這個枷鎖也只有靠自己。上鎖與開鎖的關鍵,就是一個認識問題,酒色財氣,有利也有弊,取其益,避其害,才能讓自己達到一種健康平衡的狀態。”
“酒本無害,害者自害。適量而可,有益人身。”對于禮儀之物的酒,他說,喝酒禮儀要文雅,勸酒要適合而止,才能不失友誼。“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喝下這杯酒,可能交情就有了,將來就能得到財與色了,可是和健康相比,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色字頭上一把刀。帝王好色,不理朝政,亡國傾城;君子亂色,身敗名裂;庶人亂色,家庭來災。“性欲務要節制,感情要專一,用色不亂,才能大益人生。保其精則神氣全,自然健康,存精固漏,為養生第一要事。”王泰科說,現代人吃春藥,貪圖一時之歡,如千日打柴一時焚盡。
他認為君子求財要有道,仁中取利,義內求財;萬事隨緣,緣有份,份外莫求,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施恩不圖報,不奢侈,不浪費,惜福才能積福。”
氣盛則血旺,可負載重物,如車胎皮球充氣一樣,沒氣則不能負重,氣過盛則崩。怒氣來時,如何消?“怒氣所傷,其疾難愈,輕則氣郁,重則沖破內臟,吐血而亡。”王泰科指出,喜怒哀樂無非是為了一點有得有失的事,如果能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也就不會有那么多負面情緒來影響健康了。
酒色財氣,世俗人誰能戒掉?現在的人,自己榨干了自己的骨髓。為了銀錢,貪婪得不得了,結果勞心勞力;不該吃的東西非要吃,吃得太多;年輕人通宵玩電腦,怎么能不陰陽顛倒?“我們說要勞逸結合,勞逸不結合,你就只有消耗,沒有補充。”王泰科崇尚上古天真論,他認為人要回到自然的狀態才是養生的根本。“春夏秋冬四季的道理,四氣調神大論里說得很清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熱于外,寒于內;秋冬寒于外,熱于內。這也是道家的辯證法,老陰少陽互相轉換。”
神秘空靈的武當仙境背后,有著源于日常的樸素養生秘笈,這就是武當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