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互聯網開創營銷新方式
文/木子
那一日,從天津黑牛城道經過,見一個店鋪前排著長龍,一人手里拿著一個紙條,只聽得店鋪前一個小伙兒高聲喊到:236號……什么店鋪賣什么東西還能有如此火爆的場景?這讓我很是詫異,在電商的沖擊下這種場景已經相當罕見。一問才知道,是賣限量版的品牌鞋,采用排隊按號夠買,一人限一雙,只接受現金。
這讓我想起了雷軍的小米手機饑渴營銷方式——定時搶購,大家早早地在電腦前做好了準備,就等定時發售的那一刻,不僅考驗著你的電腦是否足夠強大,同時也考驗著你操作的熟練程度。
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這兩種對于產品的售賣大有相同之處,利用人們追求有限和定制產品的心理。通俗地講此款東西只能通過如此途徑或是有限的途徑才能買到,而且是定制的,對品質的追求確實達到了巔峰的狀態,這給購買者造成一種饑渴,因此這種銷售模式被稱為饑渴式銷售。
雷軍的小米手機饑渴營銷方式背后靠的是什么呢?他不僅是摸透了買者的購買心理,同時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動員了方方面面的開發者、設計者與他一起協作,完成了對產品高度的體驗與升華。雷軍一路走來,多種生產和銷售模式都嘗試過。最初為海外做訂單的加工,結果利潤卻被采購商拿走了;他又做了淘寶,發現單賣東西不行,要有品牌和設計含金量才高,于是他開始嘗試做女裝和內衣,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今他拋開了工廠,走上了網絡制造這條康莊大道。
雷軍的饑渴營銷方式,利用的是賣者對買者心理的掌控。雖說收益最終有多大尚不清楚,但已經體現出了品牌效應的營銷價值。
今天,B2C網絡制造企業以一種不可阻擋之勢在向前沖,10多家網絡制造企業已經營銷過億元。快遞物流企業紛紛向網絡制造企業靠攏,因為快遞物流服務于這些人,恐怕比服務線下原來傳統的B2C鏈條的制造商更有效率、更具高附加值、更有利潤。
海爾的總裁張瑞敏利用互聯網思想改造企業的做法,印證了商業變革所經歷的三個階段——最早階段是制造商控制市場;第二個階段是連鎖超市等大的零售商控制市場;第三個階段是今天互聯網時代,主導權交給了消費者,消費者待價而沽。

我們從依賴傳統的鐵路、銀行、大超市這些基礎設施切換到一個云計算、寬帶、無線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新型的IT系統支撐的網絡化的現代化物流體系應運而生。這種改變告訴我們:物流所依賴的基礎設施其內容在增量在擴容。
在增量和擴容之下眾多新業態出現了,這個業態的出現會導致制造業跟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在新的業態和行業發展當中,一定有新的東西產生。增量的崛起是新經濟崛起或者經濟變革重要的方向,存量變革是次之的東西,今天不斷講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在產生新的銷售模式的同時,如何結合傳統市場進行創新,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吃掉傳統市場,才是企業家需要思考的課題。
按照“預言大師”馬云的電商發展理論看,中國整個零售業的零售額一半將是電商的,是不是能夠成功,有待時日。
說起電商,不得不為物流說幾句。未來,全民狂歡般的購物會讓電商上演越來越多的傳奇,當然跟著電商一路奔跑的還有物流,只不過一天下單350億元,會使得物流業在加速奔跑的同時弄得人仰馬翻。電商強調的是速度,因此電商的競爭力變成了物流。但是不管如何,互聯網已經開創了營銷新方式,勢必會帶動多個行業向更高的層次邁進,或許又能創新出更新的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