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明
“我們要大聲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難與輝煌,無愧今天的責任與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與追求。放飛我的夢,實現中國夢”。在全縣“我的夢·中國夢”演講比賽中,涇川縣中小學生發自肺腑的感言時常在耳畔回響。此次演講比賽是該縣“我的夢·中國夢”教育活動的高潮。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引導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國夢的真正內涵,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構筑精神支柱,把自己的夢想同中國夢結合起來,把自己的成長成才同建設祖國美好明天結合起來。2013年以來,涇川縣在全縣中小學廣泛開展“我的夢·中國夢”系列教育活動,各學校緊緊圍繞這一主題,結合自己學習、生活實際,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對“中國夢”的認識和理解,抒發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和自己美麗夢想的憧憬,用樸實真摯的語言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奏響了一曲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凱歌。
“講夢”激勵青少年
在涇川縣職教中心舉辦的“我的中國夢”青年創業典型報告會上,涇川縣團委、教育局邀請平涼市第三屆“十佳青年帶頭人”給該校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勵志創業課。報告會上,來自不同行業的創業典型代表代廣智、崇劉飛、尚利紅等用鮮活的事例,講述了自己的艱辛創業歷程、成功經驗、生活感悟,內容生動感人,充分展現出了當代青年堅韌不拔、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為即將踏出校門走進社會的青年學生們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報告會對我的啟發很大,我要以這些成功人士為榜樣,勇于拼搏,積極創業,以昂揚的斗志、奮發有為的精神,在實現自己夢想改善家庭生活質量的同時,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履行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使命,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和力量。”該校即將畢業的服裝班學生蘇嘉穎在報告會后鄭重地表態。
“百年中國夢、你我手相牽”、“夢想中國、秀出自我”、“憶往昔,中國夢圓!看今朝,我來圓夢!”步入涇川縣各中小學,校園里類似的標語比比皆是。各中小學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等載體,通過主題班隊會、國旗下集會等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開展“我的夢·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傳使廣大青少年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堅定了他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
“論夢”引導青少年
在涇川縣飛云中學的校園里,原縣一中校長楊好學正在進行“我的夢·中國夢”講座。他從中國近代被侵略的歷史講到現當代革命,結合時代特點,細數各個時期新中國建設者們不同的“中國夢”。他說:“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仰、偉大的抱負”。當講到青少年的“夢”時,他引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經典論述來說明青少年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其間,他還引用大量的故事、典故,增添了報告的趣味性,引得在場師生掌聲不斷。同時,學生踴躍提問,相互討論實現“中國夢”的路徑和方法。
該校校長王玉貴告訴記者:“講座全部由我縣的‘五老骨干進行,講解得十分透徹,加深了師生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感悟,使師生認識到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我們個人的,對于引導他們將個人夢想融入祖國夢想,增強責任意識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今后,此項活動還將在全縣各學校輪回開展”。
據了解,去年四月,該縣啟動了“樹師德·正師風·強師能”和“理想·紀律·法制·安全”系列教育活動,并將這一活動與中國夢的主題緊密結合起來。一時間,各中小學組織廣大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開展“如何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等師德大討論活動,大力弘揚師德、鑄造師魂、提升師能,唱響了“教育強國夢”的主旋律。
與此同時,該縣還在學生中間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安全教育等班團隊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本校優秀學生事跡,弘揚正氣,激勵先進。各科教師結合學科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中國夢的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中國夢的內涵,領會到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利益緊密相連,引導他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該縣教育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對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從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祖國、愛社會做起,培養正直、善良、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行,讓他們成為有愛心、有恒心、有進取心的好少年。”
“寫夢”教育青少年
“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中國夢,我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中國夢,我希望我們能將祖祖輩輩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不要就此埋沒。俯瞰中國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不計其數,可我們又繼承了多少。” 這是該縣黃家鋪中學八年級一名學生在全校讀書報告會征文中的一段話。該校在去年廣泛開展了“品書香之氣、繪心靈之夢”讀書活動,組織學生積極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優秀勵志圖書,使學生從名著中吸取了精神食糧,受到了感染熏陶,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夢的內涵。
這樣的讀書活動在涇川縣已成燎原之勢。該縣梁河中學舉行了“插上夢想的翅膀”演講比賽,全校47名師生選手結合自身實際,展開想象的翅膀,繪制出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想。城關鎮教育辦、羅漢洞鄉所有小學、溫泉開發區何家坪小學分別舉行了“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書畫展,同學們通過手抄報、水彩畫、蠟筆畫、剪紙、硬筆書法、毛筆書法等各類形式,表達“紅領巾”的中國夢。
“尋夢”感化少年
“繼承遺志,珍惜革命先烈創造的美好生活;飲水思源,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學習”。在該縣主題系列活動中,部分地區和學校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對學生開展教育。該縣王村鎮四坡學校以本地紅二十五軍戰斗遺址“紅軍樓”和吳煥先烈士墓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精心組織師生開展了緬懷祭奠革命先烈的紀念活動,學生的誓言擲地有聲。
該校負責人說:“為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任務,我們充分挖掘運用重要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歷史遺跡的文化作用,生動形象地對師生進行中國夢學習教育,引導他們慎終追遠、緬懷先輩,懂得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道理,激發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勤奮學習的熱情。”
“老師的關心讓我很高興,老師就像爸爸媽媽。”紅河鄉東莊村留守兒童李紅艷興奮地告訴記者。原來,東莊小學脫維科、郭艷琴等教師經常利用下午空閑時間走進留守兒童家庭,對他們進行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給他們送去了無微不至的關愛。在學校里、村子里、社區里,無數“活雷鋒”在默默地行動著。“創建文明鄉村、共建美好家園”志愿服務活動、扶弱助困志愿服務活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內容、熱情真誠的服務態度,讓廣大群眾贊嘆不已。該縣教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鮮明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的新要求,作為教育系統,我們將不斷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引導學生‘人人學雷鋒、天天有雷鋒、時時做雷鋒,為實現中國夢甘做鋪路石。”
“演夢”集結青少年
涇川一中隨著本校塑膠操場的全面建成,舉辦了“放飛青春夢想”主題體育藝術周活動,田徑運動會、師生書畫作品展、班級文藝節目展演充分體現了全體師生“鑄魂、廣智、健體、修美”的優良傳統,尤其是開幕式上的《走向復興》、《中國美》、《舞動的青春》等大型文體節目展示了莘莘學子用“青春夢”托起“中國夢”的蓬勃朝氣。
職業教育中心舉辦了以“中國夢·職教夢”為主題的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節目展演、師生書畫和實訓作品展評、優秀影片觀展三項活動充分展示了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為師生送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我希望自己有一份好的工作,在改善家庭經濟的同時,多為社會做一些貢獻。”“我希望開一家自己的服裝連鎖店,希望我們的職中會更加的漂亮,也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2011級服裝班同學在情景朗誦中暢談自己的夢想。
跟涇川一中、職教中心、黨原中學一樣,全縣大部分中小學都結合各自實際,開展了富有特色的中國夢體育文化藝術節活動。羅漢洞中心小學、黨原中心小學等學校立足實際,著力在教室布置上下功夫、花氣力,教室布置主題化、特色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形式活潑生動,欄目名稱寓意深刻,生活氣息濃厚,充分體現了當代學生積極向上、熱愛生活、追求個性、憧憬美好理想、努力實現中國夢的鮮活思想心態。
“在各項活動中巧妙地滲透中國夢教育,用先進文化和藝術精品凝聚廣大青少年的強大精神能量,引導學生在發現夢想、探究夢想、展示夢想、成就夢想的過程中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并為實現中國夢而發奮學習是我們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目的。”涇川縣教育局局長趙曉春告訴記者。
趙曉春說:“青少年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他們對中國夢的認同,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和學校管理中緊緊抓住‘教育強國夢這個主題,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思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將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結合起來,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為實現中國夢而貢獻力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