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智慧城市指標體系初步研究

2014-04-15 12:38:08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戴源
江蘇通信 2014年6期
關鍵詞:智慧城市

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戴源

特別策劃

智慧城市指標體系初步研究

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戴源

摘要:文章從智慧城市指標體系研究背景出發,簡要介紹了指標體系研究現狀,重點介紹了國家住建部在2012年11月發布的《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2014年3月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2014年8月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和要求進行了對照分析,建議試行指標體系應根據《規劃》和《指導意見》的精神與要求進行明確、補充和完善。

關鍵詞:智慧城市 指標體系 對照分析 補充完善

指標體系研究背景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截止目前,我國已經有400多個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覆蓋了東、中、西部地區。經過幾年的建設,智慧城市已經從概念走向落地、從試點走向普及。但也出現了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政績工程等現象,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后、網絡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其中智慧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是一個重要問題。智慧城市的建設標準是什么?評價標準是什么?我國智慧城市的標準體系、評價體系亟待建立并完善。本文就此展開初步探討與研究。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交通運輸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和《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規劃》和《指導意見》),對于我們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具有宏觀的、戰略的、全局的、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對我們制定智慧城市指標體系也具有直接的、現實的指導意義。

《規劃》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指明了六個建設方向:1、信息網絡寬帶化;2、規劃管理現代化;3、基礎設施智能化;4、公共服務便捷化;5、產業發展現代化;6、社會治理精細化。

《指導意見》第六章第18條“完善管理制度”中指出:“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體系、評價體系和審計監督體系,推行智慧城市重點工程項目風險和效益評估機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設重點任務完成進展情況?!边@為智慧城市建立指標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

近幾年,全世界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多家機構、公司對其相應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出了不同的評價體系。我國的一些學者、研究人員對智慧城市的評價體系、指標體系也開展了研究。

吳余龍教授、艾浩軍副研究員在《智慧城市——物聯網背景下的現代城市建設之道》(2011年10月)中提出了智慧城市評價體系設計的5個一般原則、三級評價體系。一般原則是:科學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導向性原則。他們提出:智慧城市的指標體系由一級特征、二級因子、三級指標組成,包括6個特征、31個二級因子、74個三級指標。六個一級特征分別是:經濟活動、市民素質、公共管理能力、通暢性、環境友好性、生活幸福指數。

李林教授在《智慧城市建設思路與規劃》(2012年第一版)一書中,提出了智慧城市指標體系的制定要遵循4條原則:(1)指標具有可采集性;(2)指標具有可代表性;(3)指標具有可比性;(4)指標具有可擴展性。李林教授提出,智慧城市指標體系可以分為五個方面:一是智慧城市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二是智慧城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主要包括8個二級指標、34個三級指標;三是智慧城市信息服務經濟發展,主要包括2個二級指標、7個三級指標;四是智慧城市人文科學素養,主要包括4個二級指標、7個三級指標;五是智慧城市市民主觀感知,主要包括2個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性。

住建部的“試點指標體系(試行)”

2012年11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這表明,國家對智慧城市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邁開了第一步,智慧城市指標體系有了國家級政府部門的試行版。2013年初,住建部公布了90個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標志著我國智慧城市發展進入到規模推廣的階段。

《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以下簡稱《試行指標》)采取了三級指標體系,分別設有一級指標4個方面:一是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包括二級指標3項,三級指標11條;二是智慧建設與宜居,包括二級指標2項、三級指標16條;三是智慧管理與服務,包括二級指標3項、三級指標23條;四是智慧產業與經濟,包括二級指標3項、三級指標7條。合計二級指標11項,三級指標57條。以下具體介紹這套試行指標體系:

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

(一)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一級指標)

1、保障體系(二級指標)

(1)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及實施方案(三級指標)。指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及實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

(2)組織機構(三級指標)。指成立專門的領導組織體系和執行機構,負責指揮城市創建工作。

(3)政策法規(三級指標)。指保障智慧城市建設和運行的政策法規。

(4)經費規劃和持續保障(三級指標)。指智慧城市建設的經費規劃和保障措施。

(5)運行管理(三級指標)。指明確智慧城市的運營主體并建立運行監督體系。

注:以下(二)、(三)等均指一級指標;1、2、3等均指二級指標;(1)、(2)、(3)等均指三級指標。不再分別注明。

2、網絡基礎設施

(1)無線網絡。指無線網絡的覆蓋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礎條件。

(2)寬帶網絡。指包括光纖在內的固定寬帶接入覆蓋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礎條件。

(3)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指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和使用情況。

3、公共平臺與數據庫

(1)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指建設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庫、人口基礎數據庫、法人基礎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建筑物基礎數據庫等公共基礎數據庫。

(2)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指建設能對城市的各類公共信息進行統一管理、交換的信息平臺,滿足城市各類業務和行業發展對公共信息交換和服務的需求。

(3)信息安全。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有效性。

(二)智慧建設與宜居

1、城市建設管理

(1)城鄉規劃。指編制完整合理的城鄉規劃,并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規劃、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等具體的專項規劃,以綜合指導城市建設。

(2)數字化城市管理。指建有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并建成基于國家相關標準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實現區域網格化管理。

(3)建筑市場管理。通過制定建筑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政府在建筑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的監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4)房產管理。指通過制定和落實房產管理的有效政策,并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房產管理,促進政府提升在住房規劃、房產銷售、中介服務、房產測繪等多個領域的綜合管理服務能力。

(5)園林綠化。指通過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園林綠化的監測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

(6)歷史文化保護。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促進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水平。

(7)建筑節能。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城市在建筑節能監督、評價、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8)綠色建筑。指通過有效的政策,并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城市在綠色建筑的建設、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水平。

2、城市功能提升

(1)供水系統。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從對水源地監測到龍頭水管理的整個供水過程實現實時監測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2)排水系統。指生活、工業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導等方面的排水系統設施建設情況,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其整體功能的發展情況。

(3)節水應用。指城市節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情況,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其整體水平的發展情況。

(4)燃氣系統。指城市清潔燃氣使用的普及狀況,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其安全運行水平的發展情況。

(5)垃圾分類與處理。指社區垃圾分類的普及情況及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其整體水平的發展狀況。

(6)供熱系統。指北方城市冬季供暖設施的建設情況,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器整體水平的發展狀況。

(7)照明系統。指城市各類照明設施的覆蓋面和節能自動化應用程度。

(8)地下管線與空間綜合管理。指實現城市地下管網數字化綜合管理、監控,并利用三維可視化等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三)智慧管理與服務

1、政務服務

(1)決策支持。指建立支撐政府決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2)信息公開。指通過政府網站等途徑,主動、及時、準確公開財政預算決算、重大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

(3)網上辦事。指完善政務門戶網站的功能,擴大網上辦事的范圍,提升網上辦事的效率。

(4)政務服務體系。指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平臺的聯接與融合,建立上下聯動、層級清晰、覆蓋城鄉的政務服務體系。

2、基本公共服務

(1)基本公共教育。指通過制定合理的教育發展規劃,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目標人群獲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便捷度,并促進教育資源的覆蓋和共享。

(2)勞動就業服務。指通過法規和制度的不斷完善,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城市就業服務的管理水平,通過建立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等措施提升就業信息的的發布能力,加大免費就業培訓的保障力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3)社會保險。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在提升覆蓋率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服務終端建設,提高目標人群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服務的便捷程度,提升社會保險服務的質量監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4)社會服務。指提高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在提升覆蓋率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服務終端建設,提高目標人群享受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基本養老服務和優撫安置等服務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務的質量監督水平,提高服務的透明度,保障社會公平。

(5)醫療衛生。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水平。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和終端服務,保障兒童、婦女、老人等各類人群獲得滿意的服務;通過建立食品、藥品的溯源系統等措施,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供應,并促進社會輿論監督,提高服務質量監督的透明度。

(6)公共文化體育。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促進公益性文化服務的服務面,提高廣播影視接入的普及率,通過信息應用終端的普及,提升各類人群獲得文化內容的便捷度;提升體育設施服務的覆蓋度和使用率。

(7)殘疾人服務。指在提高服務覆蓋率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化、個性化應用開發,提升殘疾人社會保障、基本服務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體、衛服務設施和豐富的服務內容。

(8)基本住房保障。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戶區改造等方面的服務水平,增強服務的便利性、提升服務的透明度。

3、專項應用

(1)智能交通。指城市整體交通智慧化的建設及運行情況,包括公共交通建設、交通事故處理、電子地圖應用、城市道路傳感器建設和交通誘導信息應用等方面情況。

(2)智慧能源。指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的建設情況,包括智能表具安裝、能源管理與利用、路燈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設。

(3)智慧環保。指城市環境、生態智慧化管理與服務的建設情況,包括空氣質量監測與服務、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與服務、環境噪聲監測與服務、污染源監控、城市飲用水環境等方面的建設。

(4)智慧國土。指城市國土資源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建設情況,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土地資源監測、土地利用變化監測、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建設。

(5)智慧應急。指城市智慧應急的建設情況、應急反應機制、應急響應體系、災害預警能力、防災減災能力、應急指揮系統等方面的建設。

(6)智慧安全。指城市公共安全體系智慧化建設,包括城市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設等建設情況。

(7)智慧物流。指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務的建設水平,包括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智能倉儲服務、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體系等方面的建設。

(8)智慧社區。指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數字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包括社區服務信息推送、信息服務系統覆蓋、社區傳感器安裝、社區運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設。

(9)智能家居。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和環保節能的建設情況,包括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電控制、燈光控制、防盜控制和門禁控制等,家居數字化服務內容,家居設施安裝等方面的建設。

(10)智慧支付。指包括一卡通、手機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支付終端卡設備、顧客支付服務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設。

(11)智能金融。指城市金融體系智慧化建設與服務,包含誠信監管體系、投融資體系、金融安全體系等方面的建設。

(四)智慧產業與經濟

1、產業規劃

(1)產業規劃。指城市產業規劃制定及完成情況,圍繞城市產業發展、產業轉型與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規劃編制、規劃公示及實施的情況。

(2)創新投入。指城市創新創業投入情況、包括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創新費用投入,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投入等方面。

2、產業升級

(1)產業要素聚集。指城市為產業發展,產業轉型與升級而實現的產業要素聚集情況,增長情況。

(2)傳統產業改造。指在實現城市產業升級過程中,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情況。

3、新興產業發展

(1)高新技術產業。指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的服務與發展,包括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的人才環境、科研環境、金融環境及管理服務狀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及在城市整體產業中的水平狀況。

(2)現代服務業。指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狀況,包括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發展環境、發展水平及投入等方面。

(3)其它新興產業。反映城市其它新興產業的發展及提升狀況。

對比研究

住建部的《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簡稱《試行指標》)是在2012年底制定的,當時《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和《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尚未正式制定發布。在《規劃》和《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后,需要對照《規劃》和《指導意見》進行對比分析研究。

(一)《試行指標》同《規劃》的對照分析

《規劃》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六個方向,本人將《試行指標》與其進行對應性分析:

1、信息網絡寬帶化:推進光纖到戶和“光進銅退”,實現光纖網絡基本覆蓋城市家庭,城市寬帶接入能力達到50Mbps,50%家庭達到100Mbps,發達城市部分家庭達到1Gbps。推動4G網絡建設,加快城市熱點區域無線局域網覆蓋。

《試行指標》在(一)2中已包含。

2、規劃管理現代化:發展數字化城市管理,推動平臺建設和功能拓展,建立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信息平臺及建(構)筑物數據庫,構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和精準化。

《試行指標》在(一)3、(二)1、2,(三)3大部分已包含,但對“建立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信息平臺”需要明確、完善。

3、基礎設施智能化:(1)發展智能交通,實現交通誘導、指揮控制、調度管理和應急處理的智能化。(2)發展智能電網,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居民和企業用電的智能管理。(3)發展智能水務,構建覆蓋供水全過程、保障供水質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4)發展智能管網,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和運行監控智能化。(5)發展智能建筑,實現建筑設施、設備、節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

《試行指標》在(三)3、(二)2、1大部分已包含,但對“發展智能建筑,實現建筑設施、設備、安全的智慧化管控”需要補充完善。

4、公共服務便捷化: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業務協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信息服務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城市教育、就業、社保、養老、醫療和文化的服務模式。

《試行指標》在(三)2中已覆蓋。

5、產業發展現代化:加快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推進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推動電子商務和物流信息化集成發展,創新并培育新型業態。

《試行指標》在(四)1、2、3中有涉及,但對信息化、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等指向、提法等均不明確,需要補充、完善。

6、社會治理精細化:在市場監管、環境監管、信用服務、應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的社會治理領域,深化信息應用,建立完善相關信息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試行指標》在(二)1、(三)3中已基本上全部包含,但市場監管方面只有建筑市場管理,需要擴展廣度。

總體來說,《試行指標》大部分反映了《規劃》的精神和要求,局部需要明確、補充或完善。

(二)《試行指標》同《指導意見》的對照分析

《指導意見》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五個主要目標,筆者將《試行指標》與其進行對照分析:

目標1:公共服務便捷化。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防災減災、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領域,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的信息服務體系,公眾獲取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方便、及時、高效。

《試行指標》在(三)2、3中大部分已包含,但對于計劃生育、檢驗檢測等沒有涉及、需要補充。

目標2:城市管理精細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社會誠信、市場監管、檢驗檢疫、食品藥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等社會管理領域的信息化體系基本形成,統籌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筑物數據庫等資源,實現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精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動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試行指標》在(二)1、2、(三)1中大部分已包含,但對于人口管理、檢驗檢疫、市場監管等需要補充、完善。

目標3:生活環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水、大氣、噪聲、土壤和自然植被環境智能監測體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線防控體系基本建成,促進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試行指標》在(二)2、(三)3中大部分已包含,但對于居民生活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能源消耗在線防控體系這兩方面,需要補充完善。

目標4:基礎設施智能化。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運行管理實現精準化、協同化、一體化。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

《試行指標》在(二)2、(三)3中大部分已包含,但對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這兩方面,需要補充完善。

目標5:網絡安全長效化。城市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礎網絡和要害信息系統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資源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居民、企業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護。

《試行指標》在(一)3信息安全中體現,但網絡安全沒有明確提及,需要補充完善。

總的來說,《試行指標》大部分與《指導意見》的精神和要求是一致的,局部需要補充或完善。

結束語

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和《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正式發布的情況下,有必要根據《規劃》和《指導意見》的精神和要求對《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進行明確、補充和完善,使之成為正式的指標體系,以更好地、充分有效地規范與指導全國的智慧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2014年3月發布)

2、《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8月發布)

3、《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2012年11月發布)

4、《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2012年11月發布)

5、李林編著《智慧城市建設思路與規劃》(2012年出版)

6、吳余龍、艾浩軍編著《智慧城市——物聯網背景下的現代城市建設之道》(2011年出版)

猜你喜歡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背景下吉林省延邊州體育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
關于智慧城市建設問題中的幾點思考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2:42:41
智慧城市與廣電網絡新媒體的融合與發展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及路徑對我省的啟示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00:25
智慧城市與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公眾滿意的影響因素研究
智慧城市視野下城市規劃創新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41:34
基于無線組網的智慧公交站點信息系統研究與實踐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天天综合| 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福利视频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在线看AV天堂| JIZZ亚洲国产| 九色综合视频网|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夜色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免费看a级毛片|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香蕉|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h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九九香蕉视频|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8|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欧美h在线观看| 91九色视频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五月婷婷精品|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中国精品久久| 婷婷中文在线| 亚洲第七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黄色精品|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久久综合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91偷拍一区|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在线无码九区|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AV熟女乱|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