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英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教學策略;興趣;發散思維;
教學環節;信息道德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5—0051—01
隨著計算機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不斷被人們所重視,信息技術課程也成為中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強,其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學生學習各類軟件的操作。而很多種類的軟件近年來層出不窮,因此教師不可能教學生操作所有現有的軟件,而應重點教給學生一些有用的方法,使其能舉一反三、不斷探索和創新,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對此,本人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探索,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如何讓信息技術教學有效化,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首先,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產生興趣,教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生第一次上計算機課時,我用PPT制作了一個歡迎入學主題的課件,其中運用了很多聲音、文字、圖像等動態的內容,生動活潑、有趣好玩。這個課件既拉近了我和學生間的距離,又將多媒體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拉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使學生發現了計算機的強大與神奇,并對學習信息技術課程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學習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創新。在學習Flash動畫制作時,我循序漸進地為學生制作了基本圖形、逐幀動畫、運動動畫等,最后為學生展示了以學生感興趣的流行歌曲為主題的Flash動畫,使學生興趣高漲并讓他們產生了自己動手制作的想法。于是在上機實際操作時,我提出制作比賽的建議:建議學生比比看,看誰制作速度最快,看誰制作出來的作品最美觀,學生欣然接受。對于學生此次上機操作,我并未提過多要求,也沒有設定主題,僅僅在學生產生問題時幫助其解決。結果,學生的作品出乎我意料,他們做得非常好,有很多很有創意的設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下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創新,解決作品制作中的困難與作品的最終完成給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發散思維是指在思考問題時可以從不同方向、途徑和角度設想,探求多種答案,使思考者的思維方式不拘泥于一種途徑而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一種思維方法。發散思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與求異。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一日千里,教學中使用的計算機系統以及多種軟件可能都不會是最新版本,所以我更多地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幫助他們開拓思路,讓他們尋找新舊版本之間的異同及新版本的新增功能,從而鞏固舊知識,重點學習新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目的。
三、科學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性
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要動手能力強,但是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會將電腦用于娛樂。這就要求教師要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首先,需要教師制訂最優教學目標。在此目標中要體現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以最少的教學時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的目的。其次,要優化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開放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并且做到精講精練。要耐心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不明白的學生及時糾正并指導。再次,課堂教學反饋對于教學也十分重要。教師需要從教學反饋中得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程度,從而調整教學計劃。所以,教師還要注重教學反饋這一環節。
四、重視對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
目前,教育的發展逐漸趨向網絡化教育,但是網絡教育也有許多漏洞。網絡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網絡上不但有豐富的社科知識、動人事跡、文學作品等,而且也存在著不少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因此,為了全面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及教師應盡可能杜絕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應該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對信息道德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不要關注不良信息,提高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有效度。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