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濟中
〔關鍵詞〕 物理教學;理想化思維
方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82—01
“理想化思維”是科學抽象的一種方法,通過“理想化思維”建立物理模型和設計物理實驗,然后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物理規律,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結合教材滲透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一、“光線”物理模型的建立
光束是客觀存在的,而“光線”則是一種在“理想化思維”下建立的物理模型,是人們用來表示光的傳播路線的一種方法,因此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如果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理想化思維”,教師就應告訴學生,通過“理想化思維”建立模型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通過建立“光線”的模型,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使我們對光現象的描述及其規律的研究形象化、簡單化。
二、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問題
在物體的實際運動中很少有單純的直線運動、勻速運動、圓周運動,大多數是變速運動。我們求變速運動中的平均速度v=■,就是利用“理想化思維”,即把變速運動這一比較復雜的運動當作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來處理。要向學生指出,平均速度公式雖然也是v=■,但和勻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v=■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因為對變速運動來說,每一段時間內(或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不相同的。應使學生體會到,通過理想化思維,將復雜問題簡化,是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三、對牛頓第一定律中“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的理解
牛頓第一定律的表述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關于“物體不受到外力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是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由于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所以這一點是理想化的,這種狀態不可能實現,也無法用實驗來確定,是牛頓等科學家通過理想化思維方法概括出來的,但存在著廣泛的、可靠的事實基礎,并不是憑空想象。
四、關于“功的原理”的理解
功的原理的內容是: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其中“不會少于”即“大于等于”,教學中要給學生指明“等于”是有條件的,即不計機械自重及一切摩擦,這也是一種“理想化思維”,因為摩擦力是不可避免的,機械的自重是客觀存在的,人們都必須多做功,即做額外功。明白了這一點,對“機械效率”的教學也大有幫助,機械效率在一般情況下是小于1的,因為要克服摩擦和機械自重做額外功;若在理想化的條件下,機械效率η=■×100%=1,因為理想化的條件下沒有額外功(W額=0)。
五、對于“熱值”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
“熱值”的定義告訴我們:“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就是這種燃料的熱值”。在這個定義中,“完全燃燒”的意思是燃料通過100%的燃燒完全變成了另外一些物質,這在實際中是很難達到的,因為生活中沒有純凈的氧,燃料就不可能100%燃燒。完全燃燒是人們通過“理想化思維”而創設的“理想情境”。
總之,這些模型都屬于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模型是“理想化思維”的產物,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大膽地去猜想,通過理想化思維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往往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明了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編輯:張 昀endprint
〔關鍵詞〕 物理教學;理想化思維
方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82—01
“理想化思維”是科學抽象的一種方法,通過“理想化思維”建立物理模型和設計物理實驗,然后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物理規律,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結合教材滲透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一、“光線”物理模型的建立
光束是客觀存在的,而“光線”則是一種在“理想化思維”下建立的物理模型,是人們用來表示光的傳播路線的一種方法,因此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如果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理想化思維”,教師就應告訴學生,通過“理想化思維”建立模型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通過建立“光線”的模型,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使我們對光現象的描述及其規律的研究形象化、簡單化。
二、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問題
在物體的實際運動中很少有單純的直線運動、勻速運動、圓周運動,大多數是變速運動。我們求變速運動中的平均速度v=■,就是利用“理想化思維”,即把變速運動這一比較復雜的運動當作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來處理。要向學生指出,平均速度公式雖然也是v=■,但和勻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v=■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因為對變速運動來說,每一段時間內(或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不相同的。應使學生體會到,通過理想化思維,將復雜問題簡化,是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三、對牛頓第一定律中“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的理解
牛頓第一定律的表述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關于“物體不受到外力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是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由于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所以這一點是理想化的,這種狀態不可能實現,也無法用實驗來確定,是牛頓等科學家通過理想化思維方法概括出來的,但存在著廣泛的、可靠的事實基礎,并不是憑空想象。
四、關于“功的原理”的理解
功的原理的內容是: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其中“不會少于”即“大于等于”,教學中要給學生指明“等于”是有條件的,即不計機械自重及一切摩擦,這也是一種“理想化思維”,因為摩擦力是不可避免的,機械的自重是客觀存在的,人們都必須多做功,即做額外功。明白了這一點,對“機械效率”的教學也大有幫助,機械效率在一般情況下是小于1的,因為要克服摩擦和機械自重做額外功;若在理想化的條件下,機械效率η=■×100%=1,因為理想化的條件下沒有額外功(W額=0)。
五、對于“熱值”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
“熱值”的定義告訴我們:“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就是這種燃料的熱值”。在這個定義中,“完全燃燒”的意思是燃料通過100%的燃燒完全變成了另外一些物質,這在實際中是很難達到的,因為生活中沒有純凈的氧,燃料就不可能100%燃燒。完全燃燒是人們通過“理想化思維”而創設的“理想情境”。
總之,這些模型都屬于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模型是“理想化思維”的產物,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大膽地去猜想,通過理想化思維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往往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明了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編輯:張 昀endprint
〔關鍵詞〕 物理教學;理想化思維
方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82—01
“理想化思維”是科學抽象的一種方法,通過“理想化思維”建立物理模型和設計物理實驗,然后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物理規律,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結合教材滲透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
一、“光線”物理模型的建立
光束是客觀存在的,而“光線”則是一種在“理想化思維”下建立的物理模型,是人們用來表示光的傳播路線的一種方法,因此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如果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理想化思維”,教師就應告訴學生,通過“理想化思維”建立模型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通過建立“光線”的模型,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使我們對光現象的描述及其規律的研究形象化、簡單化。
二、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問題
在物體的實際運動中很少有單純的直線運動、勻速運動、圓周運動,大多數是變速運動。我們求變速運動中的平均速度v=■,就是利用“理想化思維”,即把變速運動這一比較復雜的運動當作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來處理。要向學生指出,平均速度公式雖然也是v=■,但和勻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v=■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因為對變速運動來說,每一段時間內(或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不相同的。應使學生體會到,通過理想化思維,將復雜問題簡化,是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三、對牛頓第一定律中“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的理解
牛頓第一定律的表述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關于“物體不受到外力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是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由于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所以這一點是理想化的,這種狀態不可能實現,也無法用實驗來確定,是牛頓等科學家通過理想化思維方法概括出來的,但存在著廣泛的、可靠的事實基礎,并不是憑空想象。
四、關于“功的原理”的理解
功的原理的內容是: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其中“不會少于”即“大于等于”,教學中要給學生指明“等于”是有條件的,即不計機械自重及一切摩擦,這也是一種“理想化思維”,因為摩擦力是不可避免的,機械的自重是客觀存在的,人們都必須多做功,即做額外功。明白了這一點,對“機械效率”的教學也大有幫助,機械效率在一般情況下是小于1的,因為要克服摩擦和機械自重做額外功;若在理想化的條件下,機械效率η=■×100%=1,因為理想化的條件下沒有額外功(W額=0)。
五、對于“熱值”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
“熱值”的定義告訴我們:“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就是這種燃料的熱值”。在這個定義中,“完全燃燒”的意思是燃料通過100%的燃燒完全變成了另外一些物質,這在實際中是很難達到的,因為生活中沒有純凈的氧,燃料就不可能100%燃燒。完全燃燒是人們通過“理想化思維”而創設的“理想情境”。
總之,這些模型都屬于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模型是“理想化思維”的產物,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大膽地去猜想,通過理想化思維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往往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明了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