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東
〔關鍵詞〕 評點式閱讀教學;研究對象;方法;
結果;創新點;結論;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93—01
評點式閱讀教學是以評點為基本方式的閱讀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生活之間的對話,使師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實現教學目標。它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提高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以蘭州市榆中縣第六中學七年級1、5、10班的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共156人,占該校七年級總人數的24.4%。
2.研究方法。①案例研究法。選取典型的閱讀材料,結合相關音像、文本、課堂實錄等。教師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實踐,再到課后評價,進行“評點式閱讀”的跟蹤分析評價,撰寫成教學案例,為“評點式閱讀教學”模式的建立提供實踐依據。②調查研究法。按照問卷設計原則,向研究對象進行學習方式、習慣等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7份,剔除無效問卷5份,有效回收率92%。③數理統計法。相關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法統計并進行分析論證。
二、結果與創新點
1.界定了“評點式閱讀教學”的內涵和外延。評是評論、評說。點是通過符號標記,表明自己的理解、欣賞、評價。所謂評點式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情感經歷,積極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從不同層面對文本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并運用評、點的方式把自己的獨特理解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討論為形式來推進各對話主體間的不斷了解。
2.總結了“兩評三寫”的評點方法。“兩評”指采用符號評點和文字評點的兩種方式。符號評點指讓學生在作品的段落之間、文字之間,用一些符號、線條標識自己的評點。常用的符號有著重號、曲線、直線、問號、感嘆號、斜豎線、雙豎線等。文字評點,指以簡短的話語在文本的空白處寫下評論、評說,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注明自己的思維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
“三寫”指學生評點的三個方面,即感悟式評點:讀了文章之后,隨時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想;疑問式評點,在讀書中發現了問題,帶著問題研讀文本,實現與文本及作者的心靈對話;評價式評點,讀書時可以評價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評價作品的語言,指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巧妙。
3.構建“四讀四評點”的教學模式。“四讀四評點”指初讀文本,生本對話——感知評點;精讀文本,生生文本對話——理解評點;品讀文本,師生文本對話——表達評點;悟讀文本,生本延伸對話——提升評點。經過統計,研究對象經過一年的實驗,成績提高較大。以七年級5班為例,在實驗第一階段測評中成績提升的共22人,占總人數的41.5%。以七年級10班為例,實驗第二階段測評中全班總分較第一階段提高355分,呈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
4.提煉了“四讀一展示”的操作流程。①初讀——生本對話。通過自讀,邊讀邊評點。這個環節主要完成對文本表層知識的感知。②精讀——生生文本對話。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咬句嚼詞,深入理解文本思想內容。③品讀——師生文本對話。④悟讀——生本延伸對話。由文本、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⑤交流展示。師生在交流中解除疑惑、捕捉亮點、提高認識。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評點式閱讀教學具有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優勢。這種教學模式催生出寬松民主、融洽自由的教學情境,在相互傾聽和言說中,在相互質疑和爭辯中,在師生愉快的合作中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自讀、自注、自評,他們的讀讀寫寫、圈圈點點成了課堂的主要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建議。①確定評點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評點,避免出現在文本“外圍”轉圈圈的現象。教師必須在學案中提前準備,做到心中有數,評點時才能有的放矢。②處理好教師的講與學生的評。如果語文課堂只是一味地評點,不僅會影響學生的理論水平,甚至影響基礎知識的夯實,所以在評點式閱讀教學中,不能抹殺教師對關鍵處、重點方面的點撥。③及時評價鼓勵。評價的方式不只限于教師,還可以是學生間的互評或自評。對評點好的學生,要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使他們能夠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一般學生,應盡量捕捉他們評點中的亮點,不吝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