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琴
【關鍵詞】校本教研 青年教師
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A-
0018-02
青年教師的培養關系著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業務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多數青年教師思維活躍,教育教學方式靈活,富有創新意識,然而,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雖然對工作充滿熱情,但是由于從教時間短,對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歸納不全,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比較弱。因此,學校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筆者在分析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結合本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提出了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
一、青年教師的教育思想及教學技能現狀分析
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青年教師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一代,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和教育教學熱情,具備一定的教育專業知識。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因素的影響,青年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都與老教師不同,他們更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青年教師思維活躍,教學方式靈活,善于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如從網絡下載名師課堂教學視頻和名師教學案例等。可是,由于青年教師從教時間短,無法很好地歸納學科知識體系,導致教學不夠靈活自如。比如,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結構以及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及每個學段的知識學習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把握,只能參照《數學課程標準》《教師參考書》等,導致教學針對性不強,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比較弱。此外,有的青年教師無法用規范的數學語言表述數學概念、數理,提出的問題目的性、數學邏輯性不強,教學板書設計不夠科學合理,以至于無法很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結合所在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實踐,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發揮集體智慧,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促進教師共同提高
為了讓青年教師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們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前,需要仔細分析各個青年教師的基本情況,主動與青年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幫助青年教師制訂個人專業發展規劃。為了更好地發揮本校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將原來的“一對一”指導轉變為“多對一”的言傳身教,骨干教師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時,把傳統的“當面傳授”和“網絡指導”相結合,師徒在教學業務活動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了教研組老師的集體智慧,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我校的胡老師2011年大學畢業,具有較高的學科專業知識水平,但學習缺乏計劃性和主動性。筆者在她任教的2年時間里,不間斷地對她的教學進行跟蹤和指導,特別是在胡老師擔任一年級的數學課授課老師時,我們讓胡老師與一年級教研組組長和一年級全體數學教師“結對子”,通過“多幫一”的形式對其進行指導。胡老師所任教的班級,在教學進度方面比其他班級慢1—2個課時,這時我們就要求她先去聽其他老師的課,課后與同年級教師探討在聽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預設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提出的新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修改自己的教案。由“一對一”的指導轉變為“多對一”的言傳身教的校本教研模式,能夠更全面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技能,提升學科教學水平。
(二)老教師跟蹤指導,青年教師在反思中不斷進步
在校本教研活動中,老教師堅持跟蹤指導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促使他們在教學中學會反思,改進教學方法。下面是筆者作為老教師在跟蹤指導一位青年教師時,通過教學反思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案例。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一年級數學課程的部分內容做了修改,在編排方面變得更為科學。比如,這位青年教師在教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中的例5時,教材的題目是:足球場上有16人踢球,現在又來了9人,我們踢進4個,還有幾人沒有來?這位青年教師在判斷哪些是有用的數學信息,哪些是多余的數學信息時,僅僅依據單位名稱來判斷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對此,筆者在評課時指出:教材中的例5、例6都是存在多余的數學信息的解決問題的例題,并且單位名稱都相同,如何正確判斷哪些數學信息有用?哪些數學信息是多余的呢?教師在解答時應該根據已知的兩兩數學信息能否提出新的數學問題,并且提出的新的數學問題與題目中出現的問題是否相符,然后再列出合理的算式進行解答。假如從題目中找出了有用的兩個數學信息,這時就需要驗證所列的數學算式是否正確。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注意兩個例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將數學辯證思想滲透到教學中。在反思環節,筆者對這位青年老師提出了教學改進建議:(1)將教學導入中的動畫視頻稍作修改。首先連續播放小朋友吹泡泡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完整地感受從有到無的過程,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接著再間斷性地播放動畫視頻,讓學生根據泡泡的數量說出相應的數字。(2)將“尋找生活中的0”這個學習內容調整到“0——什么也沒有”這個教學內容之后,當學生例舉出生活中的“0”時,再順勢引出“尺子上也有0”這個知識點。(3)出示尺子時,將問題修改為:0在尺子的什么位置?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這樣的提問更具提示性和引導性。(4)在學習了“0”也包含有起點的意思后,再播放關于賽跑的動畫視頻,幫助學生鞏固“0表示起點”這個知識點。
通過跟蹤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針對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能夠幫助青年教師經過自我反思發現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上文提到的這位老師在聽取了指導老師的建議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她在課后反思中這樣寫道:首先,在課堂組織方面,我的教學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混亂,這是由于我把復雜的學習活動要求與操作步驟一次性告訴了學生,然后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做有些操之過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說完一個步驟,就讓學生舉手示意,分步驟進行,讓學生一步步達到要求,同時根據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其次,在教學流程方面,在教學第一幅圖時,提問學生能夠列出什么算式時,提問的針對性不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問單數排的列式方法,再問雙數排的列式方法,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找出學生得出不同列式的原因。最后,在對學生給出的答案的處理方面,在給第二幅圖列算式時,出現了5-1、7-4的答案,我的教學應變能力不夠,正確的做法是將這些算式先板書在黑板上,再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想到的算式,在學生列舉完算式之后,再引導學生捋順思路,判斷哪個算式真正地表達了圖意。
這樣一來,教學實現了從數學教育思想的培養到教學技能的指導,青年老師有了理論到實踐的深刻體驗,這為他們今后的研究和教學指明了方向。
(三)培養擔當意識,讓青年教師在工作中磨練成長
筆者所在的學校的數學組開展了“解決問題”“概念教學”“空間幾何圖形”等專題研究活動,同時還承擔了南寧市“十一五”科研課題《小學畢業生數學學習狀態的研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研究》,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讓每一位青年教師獨立承擔一項工作,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比賽。
例如,結合南寧市“十一五”科研課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研究》,我們開展了教科研一體化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動。高年級教研組組長負責帶領本組老師,以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長方體認識》一課為例,指導青年教師從學生的學情分析入手,為了使青年教師更好地理解數學課程標準,把握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構建高效課堂,老師們摸索出了有關“空間幾何”這個知識點的教學策略,即“做,是學生學好空間幾何的關鍵”,只有加強學生對圖形、實物的綜合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探索、思考、感悟,才能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識,才能有所創新。學校教導處采取“以點代面”的方式開展教科研一體化模式教研活動,做法是:由教研組組長帶領本組老師,從選課、學生前測、教師教案的預設、教師教學策略實施、學生后測、教師反思、評課到形成研究分析報告,完成教研活動。比如:低年級由低年級教研組組長負責,以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排隊問題》一課為例開展研究活動;中年級由中年級教研組組長負責,以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垂直與平行》一課為例開展研究活動;高年級由高年級教研組組長負責帶領老師們以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為例開展研究活動。各個教研組通過這樣的教研活動,發揮了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的互補作用,老師們在聽完課后可以自由討論教材、分析教材,探討教學方法,青年教師在聆聽老教師的評課時,學習了他人的教學經驗,糾正了自身教學出現的偏差,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了教學水平。在各個教研組的展示課上,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培養青年教師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除了給青年教師一個寬松的教研環境,還要開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加強新老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給青年教師提供獨立思考和磨練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