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容
【關鍵詞】“潛力生” 學習動力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A-
0045-02
“潛力生”主要指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按其產生的原因,“潛力生”大致可分為:因師生間出現隔閡而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有畏難情緒,意志不堅強;缺乏正面的評價等。不過,學生學習有困難只是相對的,也是暫時的,是可以轉化的。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就激發“潛力生”的數學學習動力談幾點有效的策略。
一、熱愛“潛力生”,激發“潛力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愛是教育的根源。愛學生的方式有許多種,但在教育過程中,對“潛力生”有時真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那么,如何去愛“潛力生”呢?筆者認為,信任就是對“潛力生”最好的熱愛。
首先,要求教師要相信“潛力生”,相信他們能學好數學,促使學生摒棄自卑、自棄的心理。這樣,“潛力生”就能從教師的期待、信任、關懷中得到鼓勵和勇氣,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樂于接受現狀,不責怪過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困惑和不足都很正常,如果過多責怪學生,輕則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則會導致學生自暴自棄。教師要寬容、諒解學生,換位思考學生的困窘,留給學生一點自尊,想辦法把學生帶出學習的困境,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二、精心設疑,誘發“潛力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由于其抽象性而顯得較為枯燥,如果教師授課時照本宣科,只會導致課堂更加寡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精心設置合適的疑點,喚起他們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使學生在情緒的驅動下變“被動”為“主動”。
例如,筆者在教學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勾股定理》時,采用了演示樓房失火后消防隊員滅火的錄像片段,然后導入:樓房一旦失火,造成的災難是十分慘重的。一般高層建筑周圍有樓群,消防車很難靠得太近。如果云梯的最大高度是25米,梯子底端離墻的距離是7米,那么消防隊員能到達的樓房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米?這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直觀的生活情境,找準了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就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故意出錯,為“潛力生”掃清心理障礙
“潛力生”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于后天的不努力才導致了學習上暫時的困難。由于學不懂,即使他們開始還保留有一點學習的意愿,但在經受反復失敗后,就會陷入自卑的泥潭。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形成心理障礙。要讓學生從一次次失敗中走出來,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而教師故意出錯,能讓“潛力生”找到行為的“榜樣”——“教師也會出錯,更何況是我們學生”,這在幫助“潛力生”重拾信心的同時,也可以巧妙地將學生推到學習的前臺。要知道,給教師糾錯,這不僅讓學生感到新奇,也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一課教學中,例題中求人均耕地面積,很多學生會做錯(“潛力生”就更不用說)。課本是以小明的錯誤做法來做示范。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實際板書小明的做法)和學生比賽計算的方法進行教學,把錯誤的方法嫁接到自己身上,讓“潛力生”體會到不僅是自己容易出錯,教師也會在此處出錯。這樣不僅拉近了“潛力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給“潛力生”掃清了心理上的障礙。同時學生也能在此次為教師糾錯中,深刻地理解了“人均耕地面積等于總面積除以總人數的商”這一知識點,為后面學習加權平均數的引入做好鋪墊。
四、體驗成功,喚起“潛力生”自信的風帆
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對“潛力生”而言,在學習上哪怕取得一點點成績,得到教師的肯定、贊許時,他們都會興高采烈,增強自信心。所以,對“潛力生”,教師要通過為他們創設各種成功的機會,誘導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直至學生主動地把握、爭取創造成功的機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例如,在教學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時,要求學生在課本練習上作出圖形的對稱軸。當筆者巡查到一個單獨坐在角落里的男生旁邊時,他慌忙之中找出一把已斷截的小刀當直尺,作了對稱軸。憑經驗,單獨坐在被“遺忘”的角落里的學生大多都是“潛力生”。于是,筆者特意將該生的練習作為示范進行點評,為了進一步鼓勵他,筆者還故意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用什么工具作出這些對稱軸嗎?”學生回答:“是直尺。”筆者說:“不,在特殊情況下,沒有直尺作出直線時,他給了老師另一種方法——見機行事,用斷截的小刀邊緣當直尺作直線。他的機智讓老師佩服。”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報以掌聲。接下來的時間,這位學生臉上都帶著笑容認真地學習這節課。
五、制訂目標,培養“潛力生”堅強的意志
對于“潛力生”,要特別注重“因材施教”,起步的目標宜“淺、慢、少”,課本的內容不要急于深入理解,進度可以適當放慢些,布置的作業要少而精,先讓學生達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學習目標,然后因勢利導、由淺入深,以此激發“潛力生”的學習興趣,并達到慢慢培養“潛力生”堅強意志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新人教版九年級數學《數與式》總復習課時,學生對0次方、開平方、負指數、三角函數等問題掌握得不夠透徹。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設計了題目:計算sin60°+(π-2013)0-3-2-■。由于掌握不好,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出錯。某同學第一次做此題時,一步都沒做對,他為此很氣餒。經過講解后,筆者只要求他掌握0次方的運算和記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第二次測試后,他做到了這兩點,之后筆者又指導他復習負指數的來源及二次根式中被開方數的因數分解。通過“測試—講評—再測試—再講評”,在多次反復的訓練后,他最終全部掌握了以上知識點。對這種克服困難的勇氣的產生,正是在制訂合理的目標中形成的意志力作用的結果。
六、激勵評價,促進“潛力生”不斷進步
“潛力生”由于缺乏自信,所以課堂上參與度不高,展示自我的機會就更少,這樣教師想給他們評價也會很難。作為教師,此時就應該抓住另一種機會,通過在作業上寫評語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以達到激勵他們走出困境、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的目的。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
如,對學生的行為,可寫上:“老師很欣賞你工整的作業!”“你的點滴進步,老師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當學生出現計算、觀察、分析等錯誤時,我們可寫:“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把握好計算的每一步,你一定能成功。”“你的字寫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激勵性評價中得到不斷進步。不少學生正是在筆者的這些不厭其煩的評語中,逐漸愛上了曾經討厭的數學,并且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有一位學生上了大學后,在寫信給筆者時說道:“老師,其實我從小就不喜歡數學,因為枯燥乏味和邏輯的嚴謹性(做計算題只要錯一步,整道題就全錯),正是您的鼓勵——‘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把握好計算的每一步,你一定能成功,讓我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有了改變,從此喜歡上了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激發“潛力生”學習熱情策略的價值,不斷改進方法,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從而使“潛力生”也能自覺鉆研和探索,逐步成為學習的主人,擺脫學習上的困難。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