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公共利益與公共正義*——基于“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范式

2014-04-16 15:23:19鄧曦澤
江漢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成本體系

鄧曦澤

一、體系正義觀問題的提出

人類經常使用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但戰爭并不是解決沖突的良性手段。第一,戰爭既解決沖突,也制造沖突。第二,無論是短期戰爭還是長期戰爭,由于戰爭必然導致交往體的利益總量減少,所以,戰爭必然導致輸局。這是因為,無論勝敗,一方所獲得的利益都來自另一方,因此任何一方的利益獲得不可能增加交往體利益總量,但獲得利益的過程卻要支付大量成本,所以,戰爭必然導致交往體的利益總量減少。綜上兩點,戰爭不是解決沖突的可持久的良性手段,而只是個別利益集團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短期手段。人類歷史上沒有永不消停的戰爭,戰爭各方無論多么敵對,戰爭都會消停,或者一方消滅了另一方而終止戰爭;或者一方不能消滅另一方,而各方不得不坐下來談判,從而消停戰爭。雖然戰爭在消停之后仍會再起,但沒有一方希望戰爭永遠進行下去,即便強者也只是希望通過戰爭使對方屈服,在對方滿足自己部分利益訴求的情況下,終止戰爭。

既然如此,人們對戰爭應大加貶斥才對,但實際上并不然,例如,中國春秋時期和古希臘時期對戰爭的看法就不同。春秋時期,人們對戰爭在總體上持批評、遏制態度,此種戰爭觀可稱為“消極戰爭觀”;而在古希臘,人們對戰爭卻持一種中性態度,認為戰爭只是一種中性的工具,此種戰爭觀可稱為“中性戰爭觀”或“工具戰爭觀”。兩相比較,值得懷疑與追問的是:為什么中西形成了不同的戰爭觀?這種不同,是偶然還是必然的?若是必然的,其間有何內在機理?本文認為,中西戰爭觀之不同是必然的,這由兩方面原因決定:其一,體系公共利益與體系正義觀具有必然關系,一個體系具有公共利益乃是形成該體系的體系正義觀的充要條件——此為一般條件,亦即大前提;其二,中國春秋與古希臘的社會條件不同,在春秋時期,天下體系使諸侯之間形成了超越于諸侯的以周王為代表的體系公共利益,而在古希臘,并沒有形成超越城邦的體系公共利益,亦即:前者有天下共主,后者無天下共主——此亦是小前提。上述兩點相結合,則可得出:中國春秋時期因形成了體系公共利益而促進了體系正義觀的形成,從而形成了消極戰爭觀;而古希臘因無體系公共利益而無法產生體系正義觀,從而只能形成中性戰爭觀。

根據以上問題與初步解答,本文首先對中國春秋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的戰爭觀進行比較;再考察二者因社會條件之不同,導致各自擁有不同的體系正義觀;然后分析體系公共利益與體系正義觀的一般關系;最后從實踐角度討論這一關系的實踐意義。

本文沒有事先預設問題,上述問題完全來自對歷史材料的解讀與分析,但本文并不打算沿用傳統的歷史學研究方法,而準備引入新的研究方法——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概括為“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范式。關于這種范式,在另外兩篇副標題與本文副標題相同的系列文章中有專門說明,同時另有兩文對之有較專門的討論①。

二、中國春秋與古希臘戰爭觀比較

春秋戰國與古希臘在中西方歷史上都是極其重要的一段時期,都屬于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時代”,對后世影響都非常大。在此期間,中西都發生了許多戰爭。中國的《左傳》記載了745次戰爭②,而古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亦詳細記載了一系列戰爭。同時,兩本著作都比較明確地記載了當時中西的戰爭觀念。

中國春秋時期的戰爭觀,可以概稱為“消極戰爭觀”,人們對戰爭持批評、貶斥,甚至否定態度,都希望消除戰爭。即便人們認為戰爭不可根除,也是將戰爭作為以不得已的手段。

春秋初期,魯國的眾仲(魯大夫)說:“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左傳·隱公四年》)。眾仲認為,戰爭有害,如果不加遏制,不但會損害他國,還會損害自己。在春秋時期,楚國是比較好戰的。在邲之戰 (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中,楚國大勝晉國。楚國的潘黨向楚王建議建立京觀以彰戰功、垂示子孫時,楚王指出,“武有七德”,而他領導的邲之戰雖然獲勝,卻沒有功德可言,于是,楚王拒絕了潘黨的建議 (《左傳·宣公十二年》)。

諸侯國之間征戰不斷,導致天下苦兵,于是,有人提出了彌兵 (消除戰爭)的愿景。春秋的彌兵大會其實有兩次,第一次是魯成公十二年 (公元前579年)。此次盟約相當具有道義,不但談到了晉楚兩大國互不挑動戰爭,還有保障交易順暢等利用厚生之舉 (《左傳·成公十二年》),但是,晉楚兩國對盟約的內容執行得并不好,魯成公十六年 (公元前575年),晉楚就發生了鄢陵之戰。第二次彌兵大會是在魯襄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546年)。會前,晉國的韓宣子指出,“兵,民之殘也,財用之蠹,小國之大災也。將或弭之,雖曰不可,必將許之。弗許,楚將許之,以召諸侯,則我失為盟主矣”(《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韓宣子此言有幾層意思。第一,戰爭造成負效用,殘害人民,消耗財物。第二,戰爭不能徹底消除。第三,雖然戰爭不能徹底消除,但這不等于可以放任戰爭,而應該采取措施,遏制戰爭。

春秋時人認為,戰爭具有明確的正義屬性 (或道德屬性),有正義戰爭,亦有不正義戰爭。面對戰爭,人們首先拷問戰爭的正義性問題。人們不但明確反對不正義戰爭,并且在總體上反對戰爭手段。春秋時期反戰言論很多。例如,衛靈公向孔子問軍旅之事,孔子連談都不想談,以“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敷衍衛靈公,且于次日便離開了衛國(《論語·衛靈公》)。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孟子·盡心下》)。老子說:“夫兵者,不祥之器”;“兵強則滅,木強則折”(《老子》三十一章、七十六章)。連兵家的司馬穰苴在其《司馬法》中亦以“仁本”為開篇,指出要“以仁為本”,并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司馬法·仁本》)。同為兵家的孫臏亦說“義者,兵之首”(《孫臏兵法·將義》)。

但是,春秋時人又不是一概反對戰爭。首先,重視戰備。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論語·子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顏淵》)。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計篇》)司馬穰苴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司馬法·仁本》)周王的卿士劉子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這都是強調戰備的重要性。其次,對正義戰爭持支持態度。魯哀公曾問孔子:“用兵者,其由不祥乎?”孔子說:“胡為其不祥也?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殘止暴于天下也。及后世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危國家也。”(《大戴禮記·用兵》卷十一)這里的祥與不祥,可以理解為正義與不正義。孔子的意思是,戰爭的祥與不祥,不可一概而論,禁止殘暴的戰爭就是正義的,危害人民和國家的戰爭就是不正義的。《商君書》更明確地肯定了以暴易暴,其言曰:“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商君書·畫策》)。《司馬法》亦曰:“以戰止戰,雖戰可也”(《司馬法·仁本》)。

基于對戰爭危害與戰爭正義性的考量,春秋時人認為,戰爭是可以遏制的。例如,墨家提出以“兼愛”解決天下之亂,甚至認為“兼愛”“更是一種德性、一種理想人格之性質,值得所有人追求”③。趙文子說,“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正是基于戰爭可以遏制的觀念,諸侯國才進行了大量調停戰爭的會盟④。例如,召陵之盟后,楚國暫時退卻,中原諸侯國獲得了更多回旋空間。并且,召陵之盟后,齊國召會諸侯,沒有再直接以武力為后盾威逼諸侯。第二次彌兵大會后若干年,不但晉、楚之間沒有直接沖突,并且兩大集團的同盟國之間也沒有戰爭。諸侯還根據盟約展開了一系列交往。這說明,雖然人類還沒有創造出完全消除戰爭的條件,但通過努力,戰爭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從而減少人類的生命財產損失以及不安全感。

然而,古希臘的戰爭觀與中國春秋明顯不同。

首先,古希臘人以海盜為榮。“現在大陸上某些居民仍以曾是成功的劫掠者而自豪。”⑤海盜行為是搶掠性、侵略性的,甚至可以說,海盜行為具有戰爭性質,屬于小規模戰爭。海盜文化是一種搶劫文化、侵略文化,顯然也就是一種好戰文化。其次,希臘人對擴張持一種欣賞態度,而擴張者明確為其行為進行毫不掩飾的辯護。在拉棲代夢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大會上,許多國家抨擊雅典。恰好,當時有雅典使者在場。雅典使者并非專門去參加這次大會,而是另有要務,碰巧在場。當聽到對雅典的抨擊后,雅典使者臨時請求發言。得到允許后,他們為雅典的擴張作了辯護,說他們是受恐懼、榮譽和利益的驅使,且“因為弱者應當臣服于強者,這一直就是一條普遍的法則”⑥。

概括起來,希臘人奉行弱肉強食的實力原則。實力原則不僅被希臘人付諸實踐,且被理論化了。希臘人認為,實力是公正的基礎,“當今世界通行的規則是,公正的基礎是雙方實力均衡;同時我們也知道,強者可以做他們能夠做的一切,而弱者只能忍受他們必須忍受的一切”⑦。但問題是:基于實力的“公正”,還是公正嗎?如果強者A與弱者B發生沖突,需要進行正義裁判,按照實力原則,A是正義的。若此,還用得著正義裁判嗎?實際上,A與B之間的正義性問題,應該由一個超越于二者的C來裁判。C即基于A與B的公共利益而形成的公共正義觀念。但是,希臘人沒有形成C的社會環境與條件 (詳見下文)。

在希臘人的實力決定一切的觀念里,戰爭只能成為工具或手段,而無所謂正義與否。希臘人這種戰爭觀 (甚至可以一般化為暴力觀),對西方的戰爭觀產生了深刻影響。例如,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作為一種暴力行為,“受到的國際法慣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且“暴力的使用是沒有限度的”。在戰爭中,出于仁慈目的,試圖以最小傷亡為代價而戰勝對方的指導思想,“不管多么美妙,卻是一種必須消除的錯誤思想”⑧。羅西瑙則指出,直到近代,“雖然傳統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中確有以國家相互承認主權為基礎建立國家秩序的要素,但歐洲人從未強烈地認識到戰爭是或應該是非法的。為侵占領土或企圖更換外國政府而發動的戰爭司空見慣——它們是‘國家政策再合法不過的工具’。這種情況在20世紀才開始得以改變”⑨。而華爾茲在其《國際政治理論》(1979年)中則指出,“在國際政治中武力不僅是終極手段,而且是首選的和常用手段”⑩。實際上,即便到了21世紀,美國以及美歐的聯合,仍經常以戰爭手段干涉他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這說明,戰爭乃是西方文化解決國際問題的常規選項。

三、體系公共利益是體系正義觀的充要條件及其實踐意義

由此可以說,中國春秋戰爭觀與古希臘戰爭觀具有明顯差異,前者是消極戰爭觀,后者是中性戰爭觀。那么,中國春秋時期和古希臘為何形成了迥乎不同的戰爭觀?其間有何內在機理?為了表述方便,這里把中國春秋時期天下諸侯國及其所構成的關系稱為“中華體系”,把古希臘諸城邦及其所構成的關系稱為“希臘體系”。

中華體系與希臘體系在社會結構上的重大差異導致了中希戰爭觀的重大差異。中國春秋時期的社會結構是天下體系,諸侯國之間形成了公共利益,而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代表著公共利益;古希臘是城邦體系,城邦之間沒有形成公共利益,相應地,亦無代表城邦間公共利益的城邦共主。

中華體系內部不是獨立邦國之間的關系,而是在周王室與諸侯的協商之下,并在周王的統一布置下形成的分治的中央—地方體系。在周朝的天下體系中,若事關天下秩序的大政方針,諸侯在法理上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這就是“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論語·季氏》)。尊王(擁護周王室),乃是封建體系的第一要義。周王室對于諸侯,確實具有一定程度的中央政府的特征。因為,(1)諸侯要服從周王的98命令;(2)諸侯具有維護周王室安全與利益的責任,如當京師面對威脅時諸侯應保衛京師,當王室內部出現分裂時,諸侯應平定內亂,保衛王室;(3)諸侯要遵守周王室頒行的禮制; (4)諸侯要承擔向王室納貢的義務;(5)諸侯還有幫助王室筑城等等日常義務。而周王室則代表著天下的公共利益,是公共利益的調控者。

正是體系公共利益的存在,促使周朝體系形成了體系正義觀。也正是體系正義觀,使諸侯國許多行為的正義性成為可判定的。凡是有利于體系公共利益的行為,在體系內都被視作正義的;凡是不利于體系公共利益的行為,在體系內都被視作不正義的;凡是零利于體系公共利益的行為,在體系內都被視作零正義的 (用“零正義”來表達既不是正義的也不是不正義的這種情況,更簡潔)。

但是,希臘體系與周朝體系之間具有重要區別。其一,希臘體系沒有超越城邦的中央 (或天下共主),城邦是獨立的。這是根本區別。其二,由此產生的另一重要區別是,沒有一個中央向各城邦分派責任、義務與權利。各城邦不需要承擔超越于城邦的公共利益與公共責任,不需要保衛中央、向中央納貢,等等 (城邦內部的公共利益與公共責任,另當別論)。其三,在希臘體系中,城邦利益就是最高利益;而在周朝體系中,天下利益才是最高利益。因此,希臘體系沒有形成公共利益與公共責任,城邦只考慮自己的最大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戰爭就無所謂威脅體系秩序和利益,也就沒有超越城邦利益的更高利益作為正義判定的更高根據,因而使城邦之間的戰爭無所謂正義與否,淪為僅僅是城邦追逐最大利益的工具。這與城邦內部有公共利益、公共責任以及公共正義觀并不矛盾,城邦內部的正義觀是較小范圍的正義觀,而不是希臘體系的正義觀。

體系公共利益與體系正義觀之間,不是一種偶然關系,而是一種必然的邏輯關系。我們可以對二者的關系作一邏輯證明。不過,這里不直接針對國家間體系,而是針對外延更寬泛的交往體來證明交往體公共利益與交往體正義觀的邏輯關系,證明了后者,也就證明了前者。何謂交往體?任一行為者因要從其他行為者處獲得利益而與其他行為者構成的交往關系,就是交往體。行為者是廣義的,包括個體與群體,群體又包括家庭、鄰里、公司、社會、國家、國際組織等。交往體至少由兩個行為者構成,但交往體自身不是行為者,例如,家庭內部的交往,家庭成員才是行為者,家庭不是行為者;鄰里之間的交往,則家庭是行為者,而鄰里不是行為者。

證明 (一)

(1)預設1:交往體由多個成員構成。

說明:為了便于討論,這里設定為兩個成員A與B。

(2)預設2:交往體沒有公共利益。

(3)設:M是可能有利于一方但必然損害另一方的手段,即:M是攻擊性手段。

說明:M作為攻擊性手段,一定是損害他方的,同時,M既可能有利于自己,也可能損害自己。

求證:手段M無所謂正義。

證明:

(4)由 (2)可得,交往體沒有公共責任。

說明:責任與利益是直接相關的,不存在無關利益的責任。出于論證簡便,可以把預設 (2)修改為:交往體沒有公共利益與公共責任。

(5)由 (4)可得,當成員A與B發生利益沖突時,所有成員都不可能損害公共利益而違背公共責任。

(6)由 (5)可得,不存在判斷交往體成員行為的公共正義標準 (簡稱為“公共標準”)。

(7) 由 (3)、(5)、(6) 可得,由于沒有公共利益,所以,手段M無所謂損害公共利益而被判定為不正義,也就無所謂正義。這也就是說,在公共利益層面,手段M無所謂正義。

(8) 由(1)、(6)、(7) 可得,若要對成員行為進行正義判定,只能以成員的利益為標準。

(9)由 (1)、(3)可得,當成員A與 B發生利益沖突時,若A以A的利益為標準,且采取M手段,則M則可能有利于A而必然損害B,這是B所不能接受的。

(10)同理,若B以B的利益為標準,采取M手段而損害A,亦是A所不能接受的。

(11)由 (9)、(10)可得,A與B互不認可對方使用M手段的正義性。

(12)由 (11)可得,在成員利益層面,手段M的正義性質無法在A、B之間達成一致,因而手段M的正義性不可判定而無所謂正義。

(13)同理,如果交往體成員有三個,即有成員A、B、C,那么,C與A或B發生沖突,手段M在C與A之間 (或C與B之間)的正義性質與手段M在A與B之間的正義性質相同,即也是無所謂正義;其論證方式也與上述論證完全同構。

(14)同理,設交往體有成員n個,即P1,P2,……,Pn,那么,任意成員Ph與Pi發生沖突,手段M在Ph與Pi之間的正義性質與手段M在A與B之間的正義性質相同,即也是無所謂正義;其論證方式也與上述論證完全同構。

(15) 經過從 (12) 到 (13)、(14) 的完全歸納可得,在成員利益層面,手段M也無所謂正義。

(16)由 (7)、(15)完全歸納公共利益層面和成員利益層面可得,當不存在公共利益時,無論在交往體公共利益層面還是交往體成員利益層面,手段M都無所謂正義。

(17)結論,攻擊性手段M無所謂正義。

延伸論證——

求證:在上述三個前提之下,必然形成強者應該征服弱者的行為邏輯。

證明:

(18)由 (17)可得,成員對手段M的使用無所謂正義。

(19)由 (18)可得,如果成員A認為手段M更有利于他,則他出于效用最大化原則,會選擇M。

(20)由 (3)可得,由于手段M是損害B的攻擊性手段,所以,只有A自認為自己是能夠戰勝B的強者,他才能使用手段M。

說明:這里的強者只能設定為自認為的強者,實際上未必真是強者。當成員采用攻擊性手段時,它對雙方實力有一個估量,主動攻擊者必須自認為自己占優勢而屬于強者。但是,防御性行為 (如防御戰爭)則不需要成員自認為是強者。

(21) 由 (18)、(19)、(20) 可得,當自認為是強者的成員認為手段M有利于擴張自己的利益,且選擇M手段不需要承擔道義責任時,則強者會選擇M手段。

(22)由 (21)可得,強者征服弱者,是強者的必然選擇。

說明:這個必然選擇還是合理選擇,因為采取M手段無所謂正義,那么,因追求效用最大化而選擇M手段,顯然是合理的。

(23)結論:強者應該征服弱者。

因此,如果把M手段明確為戰爭,則在沒有國際公共正義標準的情況下,戰爭必然成為解決利益沖突的常規手段。

根據上述證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公共利益是形成超越于交往體成員利益的公共正義標準的必要條件。

接下來,還可以證明,交往體公共利益是交往體正義觀的充分條件。

證明 (二)

(1)預設1:交往體由多個成員構成。

(2)預設2:交往體有公共利益。

說明:這兩個預設與證明 (一)相應,只不過將證明 (一)中的預設2交往體沒有公共利益修改為這里的交往體有公共利益。這種修改的對稱性體現了這里的證明的嚴格性、完備性和優美性。

(3)設1:M是攻擊性手段。

(4)設2:N是維護性手段。即:N可以增加其作用對象的利益。

(5)設3:P既不是攻擊性手段也不是維護性手段,即中性手段。

說明:這種設并非條件,它的作用,等同于用方程解應用題時設某些量為未知數x、y、z。指出這點,是想表明,這種設并沒有增加條件,因而沒有增加論證成本 (條件屬于成本)。這里的M、N、P三種手段,是對手段的完全分類。只有分類是完全的,才可能構成完全歸納論證。

求證:交往體公共利益是交往體正義觀的充分條件。

證明:

(6)由 (1)、(2)、(3)可得,如果某個成員A對公共利益采取了攻擊性手段M,則M傷害了A之外其他成員的利益,則M將被其他成員以及公共利益代表者判定為不正義的。這種判斷就是交往體正義觀的一種實現形式,它意味著,交往體已經形成了關于攻擊性手段正義性的判斷標準。

(7) 由(1)、(2)、(4) 可得,如果某個成員A對公共利益采取了維護性手段N,則N有利于A之外其他成員的利益 (還可能有利于A自己),則N將被其他成員以及公共利益代表者判定為正義的。這意味著,交往體已經形成了關于維護性手段正義性的判斷標準。

(8) 由(1)、(2)、(5) 可得,如果某個成員A對公共利益采取了中性手段P,則P既不有利于也不有害于A之外其他所有成員的利益 (但可能有利于A自己),則P將被其他成員以及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判定為零正義的 (既不是正義的也不是不正義的)。這意味著,交往體已經形成了關于中性手段正義性的判斷標準。

(9) 由(6)、(7)、(8) 完全歸納可得,如果交往體具有公共利益,就一定會形成交往體正義觀。

(10)結論:交往體公共利益是交往體正義觀的充分條件。(關于這種證明方法的意義,另文有說明?。)

證明 (一)與 (二)合起來即是:交往體公共利益是形成交往體正義觀的充要條件,亦即:交往體要形成正義觀,當且僅當交往體具有公共利益。這一命題是定性表述,在定量上,則應如此表述:交往體公共利益的多少與交往體正義觀的強度成正相關關系。這一普遍性結論運用在國際關系中,則是:體系公共利益是形成體系正義觀的充要條件,并且體系公共利益的多少與體系正義觀的強度成正相關關系。

因此,若要通過塑造交往體公共正義觀來規范體系內行為者的行為,從而調節交往體 (包括國際秩序),就需要形成和擴大交往體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形成與擴大,有助于交往體正義觀的形成與強化,有助于遏制交往體內的不正義行為,這就是考察交往體公共利益與交往體正義觀之關系的實踐意義。

那么,交往體正義觀如何可能遏制不正義行為呢?

首先需要辨析的是,這里的遏制不是消除,而是指通過增加不正義行為的成本,從而降低不正義行為發生的可能性。任何交往體的正義觀都可以增加不正義行為的成本,和降低正義行為的成本。

在實然層面,行為者要考慮自己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對于行為者來說,什么樣的行為選擇算是效用最大化的,并無剛性的標準。什么是行為者的效用,哪些效用具有優先性,行為者如何進行行為選擇等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所處的環境。例如,行為者所處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道德環境、法律環境,都會影響其效用評估和行為選擇。而在行為者所處的環境中,有一種因素是正義環境,此即應然層面。正義環境包括道德環境、法律環境以及風俗、習慣等隱性的制度 (institution)環境,而正式且強制執行的法律及公認的道德規范是正義環境的基礎和核心。正義環境規范著行為者的行為。在公共交往中,行為者的行為要接受正義性判定。正義判定可以鼓勵或遏制行為者的行為。在一個交往體中,如果一件行為被判定為正義的,則該行為會被鼓勵;如果一件行為被判定為不正義的,則該行為會被遏制;如果一件行為被判定為零正義的,則該行為既不被鼓勵也不被遏制。被鼓勵或被遏制,可以表現為行為成本或收益的減少或增加。采用普遍化的表達則是:正義環境必然增加或減少行為者的某些行為的成本或收益。以成本為例,正義環境所增加或減少的成本,就是正義性成本或合法性成本。在一個交往體中,如果行為者在實然層面期望實施某個行為,而其行為在應然層面被判定為正義的,那么,該行為就會受到他所處的交往環境的鼓勵,從而降低其實現成本,而行為的實施與目標的實現就會更容易。反之,如果行為者的行為是不正義的,成本就會更高。如果行為者的行為是零正義的,則其成本就是常規成本。

關于應然對實然的作用的成本分析,可以這樣進行。這里規定,當行為者行為是零正義時,其行為成本與收益的標準值為:實現成本為a,其正義成本為0,收益為b。當行為者的行為與正義性要求相沖突時,則其行為被遏制,從而產生正義成本x,則其最終總成本為a+x,收益仍為b。當行為者的行為與正義性要求相一致時,則其行為被鼓勵,從而產生正義成本-x,則其總成本為a-x,收益仍為b。成本與收益可以轉化,正義環境的作用也可以體現為增加或減少某些行為的收益。正義環境引發的收益變化與成本變化同理,故從略。

上述分析完全符合經驗。例如,如果某個交往體是反對賭博的,某甲想賭博,那么,他會為了躲避懲罰而承擔更多的成本,這個成本就是該交往體的正義環境產生的。如果某甲來到另一個交往體,而該交往體對賭博持無所謂態度,則某甲不需要為逃避懲罰而支付成本。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考察春秋戰爭觀對戰爭的影響。在應然層面,春秋戰爭觀的主流傾向是反戰——消極戰爭觀;而在實然層面,一些諸侯想通過戰爭擴大自己的利益。那么,諸侯通過戰爭擴大利益的成本為a+x。這意味著,春秋戰爭觀導致的戰爭成本比中性戰爭觀所產生的成本高,因此,諸侯國出于效用最大化考慮,則更不容易選擇戰爭。春秋戰爭觀究竟能遏制哪些戰爭呢?如果諸侯對某場預計的戰爭的估量為:成本a+x大于收益b,那么,該次戰爭就被遏制。例如,春秋時期有“不伐喪”的禮制,這條禮制是諸侯所處正義環境的一部分,它會產生一定的正義性成本。如果A國在他國喪君期間而攻打之,就會被認為是不正義的,因而會增加成本。例如,有些諸侯國不遵守“不伐喪”規則,就會受到譴責。晉國因侵鄭而受到貶斥(《左傳·襄公二年》)。而有些諸侯遵守“不伐喪”規則,則受到表彰。晉國又因退師而受到表彰(《左傳·襄公十九年》、《公羊傳·襄公十九年》)。又如,向周王納貢是周朝體系的公共正義觀,召陵之盟時,管仲就以楚國不向周王納貢這一事實譴責楚國,迫使楚使認錯,管仲基于公共正義觀的譴責(作為正義判定)在迫使楚國讓步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左傳·僖公四年》)。當然,一個國家只能根據它所處的環境來估量標準成本a、正義成本x和收益b,而且,其估量很可能是不準確甚至錯誤的。但是,無論如何,以上理論論證與案例驗證均意味著,對戰爭持反對態度的正義環境對戰爭肯定是有遏制作用的;更一般地講,對于任何交往體來說,一切正義觀都會降低正義行為的成本或增加其收益,增加不正義行為的成本或減少其收益,并通過調控行為成本 (或收益)來規范行為,從而調控交往體秩序。

從文化角度看,西方文化傳統比中國文化傳統更好戰,但是,從文化角度解釋中西戰爭觀的差異并不徹底。西方文化好戰的根源不是文化,不是西方人的人性或道德,而是利益博弈格局。希臘體系的社會環境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必然形成中性戰爭觀。

或許有人會質疑:為什么現在西方有強大的反戰思潮呢?這是因為如本文開頭所言,戰爭未必能給勝者帶來收益,且沒有一個國家能保證它永遠是勝者,相互征戰的后果只可能是兩敗俱傷,所以,人們就試圖遏制戰爭,尋找成本更低的沖突解決方法。

或許有人還會質疑:既然春秋戰爭觀對戰爭有遏制作用,那為什么春秋時期戰爭如此頻繁,并且到了春秋中后期以及戰國時期,戰爭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烈?這是因為,戰爭是否發生不是取決于某個因素 (參數)的單獨作用,而是眾多因素的聯合作用。上述討論,是擱置其他因素來考察正義環境對戰爭以及一般的公共交往行為的作用 (鼓勵、遏制或中性作用),而戰爭究竟是否發生,乃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注釋:

①鄧曦澤:《論大國交戰函數——基于“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范式》,《社會科學》2013年第12期;鄧曦澤:《為誰而戰:對內治理與對外競爭的關系——基于“歷史材料+科學方法”的研究范式》,《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鄧曦澤:《發現理論還是驗證理論——現代科學視域下歷史研究的困境及出路》,《學術月刊》2013年第4期;鄧曦澤:《問題研究與文本研究——基于知識生產視角的學術方法論探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②《中國歷代戰爭年表》統計出395次戰爭(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朱寶慶的《左氏兵法》統計出531次戰爭(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筆者在做博士論文時,通過反復通讀《春秋左傳正義》,并輔以其他二手文獻,對每次戰爭以列表的方式作了完全統計,統計出745次戰爭(參見鄧勇[鄧曦澤]:《王霸:正義與秩序——從春秋戰爭到普遍正義》附錄2《春秋左傳戰爭表》,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第270—295頁)。筆者還對《左傳》的戰爭進行了考證,作了《春秋左傳戰爭考》(同上,附錄1,第247—269頁),對《中國歷代戰爭年表》與朱寶慶的《左氏兵法》的統計失誤作了校正。

③ 鄺雋文:《〈兼愛〉上篇、中篇、下篇的演變與發展——對“愛”的逐步反省》,《周易研究》2014年第1期。

④ 劉伯驥認為春秋會盟為206次(參見劉伯驥:《春秋會盟政治》,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216頁),但其統計誤差非常大,這可能是他過多地借助了顧棟高的《春秋大師表》、鄭樵的《通志》等二手文獻。筆者在做博士論文時,通過反復通讀《春秋左傳正義》,并輔以其他二手文獻,對每次會盟以列表的方式作了完全統計,統計出406次(我在博士論文中最初統計為408次,博士畢業后又予以校正,參見鄧勇[鄧曦澤]:《王霸:正義與秩序——從春秋戰爭到普遍正義》附錄3《春秋左傳會盟表》,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第296—309頁)。

⑤⑥⑦[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徐松巖、黃賢全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頁及以下、40、313頁。

⑧[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解放軍出版社1964年版,第12—15頁。

⑨[美]詹姆斯N·羅西瑙主編:《沒有國家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與變革》,張勝軍、劉小林等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頁。

⑩[美]肯尼思·華爾茲:《國際政治理論》,信強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頁。

? 鄧曦澤:《反對霸權主義如何可能》,《思想戰線》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歡
成本體系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河南電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鄉愁的成本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現代企業(2015年1期)2015-02-28 18:43:18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中國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色国产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啪在线|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国产高清不卡|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婷婷激情亚洲|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视频无码|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美女亚洲一区|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91|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午夜日b视频|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色综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精品视频a|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色婷婷电影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在线国产91|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久久免费看片| 久一在线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精品777|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网欧美|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91青青草视频| 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亚洲男女在线| 色AV色 综合网站| 婷婷色狠狠干|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精品第|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激情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