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大連永欣香榭里實業有限公司
論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對策
劉穎/大連永欣香榭里實業有限公司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主體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關其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信息。會計信息是會計信息使用者賴以決策的基礎,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正確與否。會計信息質量是指會計信息能否真實、全面、及時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成果及財務狀況,而真實性作為會計信息的本質屬性,它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核心內容。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有助于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進行合理決策與改善經營管理,有利于國家進行宏觀調控與建立規范有序的經濟秩序。而所謂會計失真是指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未能如實反映該會計主體真實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從而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虛假的信息,給決策者制定相關的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會計信息失真直接影響了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微觀決策及政府的宏觀經濟決策,嚴重危害了國家、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因而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會計信息;失真原因的綜合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對策探討;
(一)外在原因
1.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局限性。
⑴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存在的固有的估計和專業判斷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無論是會計準則還是會計核算制度,都是連接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橋梁。但由于會計學本身不是一門精算科學,允許有大量的估計和專業判斷。因此,會計核算和會計報告所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也只能做到逼近實際情況,而不是完全的反映實際情況。從而使得會計信息或多或少不能真實、準確反映會計主體實際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
⑵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中會計核算方法的可選擇性也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在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中都規定了可供選擇的多種會計核算方法。如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就有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工作量法等。可供選擇的方法越多,會計主體就越傾向于選擇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利的方法,就越可能頻繁地變更會計核算方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2.外部監督乏力。
上級主管部門為了權衡本部門的利益,偏袒下屬單位,監督弱化;稅務機關以稅務征管為宗旨,注重稅款的繳納,忽略其他會計核算監督;審計機關重點是對預算內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審計,從而不能對所有企業實施全面的經常性監督,這些或多或少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二)內在原因
1.會計工作失誤。
會計失誤是指在會計工作中,由于計量、確認、記錄、報告等方面出現了無意識錯誤,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工作原因。
⑴錯誤地理解和應用了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在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中,有些經濟業務或現象的會計核算和披露的規定是比較原則性,需要會計人員結合特定情況進行分析后確定具體的方法與披露內容。如果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十分準確,就可能導致不能恰當地核算該經濟業務或現象,披露錯誤或不充分,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失真。
⑵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其他無意識錯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盡管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是準確的,但在工作中難免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如賬戶分類錯誤、數據計算與書寫錯誤、會計估計錯誤、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劃分錯誤等,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2.會計管理體制的弊端。
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受本單位領導的控制和制約,其經濟待遇、工作安排、職務任免等都基本上由單位領導決定,一些企業負責人出于種種目的,指使會計人員造假,作為會計人員由于其職業道德素質不高,不敢于同違法違紀做斗爭,有的甚至認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避甚遠之,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會計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不高。
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現階段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卻并不高,一些會計人員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對比較復雜的會計業務很難較好地處理。不能避免出現錯誤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4.粉飾經營業績。粉飾經營業績也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是一種故意的、經過精心策劃、一般難以發覺、貌似真實實則虛假和難以定論的行為。這種情況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存在得比較突出。一些企業在改制為上市公司的過程中,在未能達到發行股票資格或上市資格的情況下,為獲得發行股票資格或上市資格;上市公司因實際經營成果差、財務狀況惡化而面臨被特別處理或停牌的處罰的情況下,就大肆通過不公平、不正常、不合理的經濟業務來粉飾其經營業績。
(一)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從制度層面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雖然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建設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需要不斷的完善。為此,我們應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和其他國家會計準則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對已發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進行修訂,為會計核算和報告提供及時、權威的規范,進而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二)建立并完善內部控制,加強監督力度
1.健立并完善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內審制度,及時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誤,防范財務造假,有效堵塞漏洞。加強監事會職能,通過相關措施完善企業內部財務會計體系,增強內部監控機制,以此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2.發揮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作用,建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注冊會計師應樹立起強烈的風險意識、責任意識、職業道德意識,依法執業,客觀公正,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加強外部監督及處罰力度,發現和處罰會計舞弊行為,減少因會計舞弊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舞弊除了較少部分為會計人員合謀作弊外,更多的是領導人員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進行的,單位內部相關控制對此無能為力。因此,應加大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處罰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充分發揮法律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震懾作用,特別對指使造假的有關領導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者進行嚴厲的處罰,盡而減少會計信息的失真。
(四)完善從業資格制度,加強后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
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是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一是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及后續教育,使其準確掌握會計準則,按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切實幫助其提高綜合業務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二是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體系,經常對會計人員進行執業道德教育,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明確其職業道德標準,使其認識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嚴肅性、在履行職責時能夠堅持原則、自律、自重、上頂住壓力,下擋住誘惑,從而杜絕偽造、編造會計信息現象的發生。
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會計的監督職能,導致決策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使企業公司乃至國家經濟不能健康有效的發展。正因為如此,現在我們全社會都在關心會計信息的質量,努力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防止會計信息失真需要我們社會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會計信息失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不斷完善會計法律法規,提高全民法律意識,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會計信息失真是可以有效抑制和避免的。只有從全局著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經濟監督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為建立與現代化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會計監督機制,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激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1]尹勤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
[2]裘國珍:“加強會計誠信建設,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科技信息》,2007年第14期.
[3]史明俊“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財會研究》,2002年第8期.
[4]鞠復升、潘素芳:“會計委派制的利與弊”,《財務與會計導刊》,2001年第5期.
[5]董潤香:“淺析會計信息失真伯成本及對策同”《會計之友》2001年第8期.
[6]謝朝斌:“股份會計舞弊及其制度防范”,《會計研究》,2000年第5期.
[7]薛云奎:“關于會計信息失真鑒別標準的討論”,《會計研究》,2000年第2期.
[8]王鵬程:“會計報表粉飾及其識別”《經濟活頁文選》,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