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ZHU Na;王寧 WANG Ning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慶 163319)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構成分析
朱娜 ZHU Na;王寧 WANG Ning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慶 163319)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對其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影響。2008-2012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收入構成比例由高到底依次為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與財產性收入,且財產性收入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
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收入構成
邢明(2011)分析了黑龍江省與遼寧省、吉林省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差距,從協調場縣協調發展和加大勞動力轉移等方面提出了促進增長的建議[1]。安杰等(2010)從農產品價格下降、鄉鎮企業增長乏力等方面分析了黑龍江省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2]。朱騰明(2011)實證分析了制約黑龍江農民增收的因素,指出金融貸款是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僅對黑龍江省農村居民純收入的構成進行分析[3]。
依據表1中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數據繪制圖1,可知2008-2012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斷上漲,在四項收入中,除財產性收入在2009年略有下降外,其它所有收入在研究年度內均是上漲的。在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以及其構成部分不斷增長的條件下,黑龍江省這四個構成部分在人均收入中的比例如何呢?為此對人均純收入的構成進行了分析。

表1 黑龍江省2008-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構成及總增長率 單位:元/人·年;%
說明:總增長率是以2008年為基期,使用公式:

依據黑龍江統計年鑒可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主要由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部分構成。表1列出了2008-2012年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構成,在研究期間內,依據表1、圖2與圖3分析如下:
2.1 四個收入項目構成比例的排序一直沒有發生變變化,按由高到低的比例依次為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與財產性收入,且各項指標構成比例均無較大波動,如圖1所示。

2.2 在農村居民純收入的四項構成中,家庭經營性收入所占比例一直最高(見圖2),但是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這說明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獲得的收入扣除其所發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在農村居民純收入中的重要的地位略有下降。馬慶雨(2013)在分析黑龍江省2006-2010年的農村居民收入構成時指出家庭經營收入比重明顯下降[4]。這一點與本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這說明農村居民純收入對農、林、牧、漁傳統產業的依賴性有減弱的趨勢,農村居民收入形式更加多樣化。但是家庭經營收入的這一指標的絕對數額卻一直呈上升趨勢,且在5年中的總增長率達到了71.75%。
2.3 在總構成比例中,工資性收入所占比例僅次于家庭經營收入所占比例,總體上一直呈上升趨勢,在研究期間內,僅有2011年低于2010年0.28%,且絕對數也一直呈上漲趨勢,總增長率分別為98.17%(見表1),僅次于財產性收入。說明農村住戶或成員受雇于單位或個人靠出賣勞動而獲得的收入,即在非企業組織中勞動得到的收入、在本地勞動得到的收入以及常住人口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2.4 在分析的四個指標中,轉移性收入的構成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見圖2),可見,無須農戶付出任何對應物而獲得的貨物、服務、資金或資產所有權等所占比例存在波動。但是該指標絕對數額卻連續在增長,且總增長率為45.41%(見表1),在四個構成項目中是總增長率最低的指標。
2.5 財產性收入在農村居民純收入構成中的比例一直都是最低的,且在研究期間內出現了較小的波動,整體趨勢呈現穩中有升的走勢。但是從總增長率來看,該指標是四項指標中增長率最高的,達到了138.22%(見表1與圖3),這說明利息、股金、租金、紅利或者是土地征用費用等在農村居民純收入中增長較快,活躍的農村市場成為財產性收入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3.1 增加非農就業收入 黑龍江省的農民工已經融入到城市的各個行業,并從事季節性的、臨時的、不穩定性的工作。在黑龍江省農村,也有部分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待解決。相關部門應該簡化農民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消除進城就業的歧視性,對有固定住所,生活來源的進城常住人員一視同仁,使其有機會參加職業培訓,并獲得勞動保障等服務,提高農民素質,進而增加非農就業收入。
3.2 增加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收入 政府應該大力提倡新型農業轉型,提高農村居民對新型農業經營的技能,增加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收入。既要考慮廣大農民的適應性,又要使得農業向高端農業發展,使農民的生產勞動符合現代農業企業市場經濟規律和投入產出比價值更高。
3.3 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 近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增收途徑的進一步拓寬,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但投資渠道和理財方式卻沒有同步。這就需要拓寬農民投資渠道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農民創業投資。對農民的投資理財進行培訓以引導農民更新投資理念,并鼓勵農民合理合法利資金進行創業與投資,促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
[1]邢明.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收入的幾點建議[J].華章,2011(27):66.
[2]安杰,孫境鴻,劉順.黑龍江省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0(8):14-18.
[3]朱騰明.黑龍江省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33(3):1-3.
[4]馬慶雨.黑龍江省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潛力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3:13-15.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growth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has large influence on their life qual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Rural residents net incom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exactly in turn from high is family business income,wage income,transfer income and property income,and property income ratio has been on the rise during 2008-2012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province;rural residents;per capita net income;structure of income
朱娜(1982-),女,黑龍江綏棱人,助理研究員,管理學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現代農業經濟與管理;王寧(通訊作者)(1972-),女,山東東阿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理論與實踐。
F304.8
A
1006-4311(2014)13-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