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剛
摘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主體性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就是說,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強調問題解決,鼓勵學生發揮自主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從強調問題解決,鼓勵學生發揮自主能力方面入手,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大大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裝飾個人博客》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因為在上節課已經讓每個學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進行裝飾,并將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如:有學生提出:我想換后面的背景應該在哪里設置?還有同學說:必須要填寫個人資料嗎?還有同學說:我能不能一次上傳多張照片?等等,這樣的教學不僅可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當然,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可還有助于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這也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
作用。
二、鼓勵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部分教師心里總認為小學生缺少自主學習能力,所以,課堂上基本呈現都是教師教,學生簡單地學的模式,使學生根本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教師要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要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在教學《收發電子郵件》時,我就選擇自主學習模式,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發郵件,這樣不僅可降低課堂的枯燥,而且,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營造良好環境,幫助學生養成自學習慣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簡單的說,處在良好環境的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師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關鍵環節,也是必要環節。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李建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2(3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界集中心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