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霞
【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湘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秘》中的第一課。
【設計思想】
本節課用“魔術”作為教學引入,以“磁鐵”作為整節課的教學載體,讓學生通過游戲去發現并認識磁力。認識磁力后,學生的頭腦里會產生“哪里磁力大”這樣的問題,教學又引導學生依照“發現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實踐應用”的科學探究過程深入展開探究,讓學生在實驗中認識并發現磁鐵的磁極。
【學生情況】
雖然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科學這一學科的時間并不長,但是他們具備與生俱來的探究能力。探究過程就要從學生不認識、不了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制造機會、疑惑給學生,激勵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另外,很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磁鐵,也有使用磁鐵吸鐵的經驗,但對于真正的科學概念中的磁鐵、磁力、磁極,以及磁鐵的性質和磁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本節課中,我設計了與磁鐵有關的游戲,期望他們能在活動過程中有較多的發現。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能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進行實驗。
2.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中尊重科學事實。
2.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
(三)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基本性質。
2.了解生活中磁鐵的應用。
【教師準備】
1.各種形狀的磁鐵、鐵釘、圖釘、硬幣、鐵屑、曲別針、大頭針、指南針、小車、水槽等。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
(教師將一個小鳥圖片放在紙板前,把磁鐵放在紙板后,移動磁鐵讓小鳥自己動起來。)
師:魔術結束了,請同學們猜一猜小鳥是怎樣動起來的。
(學生觀察,并說出小鳥跳舞的理由)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揭開秘密吧,板書課題《神奇的磁鐵》。
[評:從孩子們感興趣的魔術入手,讓他們發現問題,引發思考,并通過充分的調動情緒和情境的創設,激發起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二、認識磁鐵,建立概念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磁鐵呢?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學生介紹磁鐵)
師:你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大家看老師今天就讓這些磁鐵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來。(出示各種磁鐵)
師:觀察這些磁鐵,你們有什么發現嗎?S和N分別代表磁鐵的兩個磁極。(課件演示)
[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這樣既尊重學生的觀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自主探究,了解磁鐵
師:磁鐵還有沒有其他的秘密呢?下面我們來玩一玩磁鐵,看看你會有什么樣的發現?
1.教師出示實驗要求。
2.學生實驗探究,教師參與,并適時指導。
3.整理實驗器材,完善實驗記錄。
4.小組匯報觀察結果。
[評:“玩”是兒童的天性,在這一環節中,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科學知識,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形式直觀地感受磁鐵的性質。]
四、聯系實際,應用拓展
師:磁鐵如此神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如何被人們應用的呢?
(學生舉例)
師:其實中國人很早就了解了磁鐵的妙用,并創造了奇跡。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就證實了這一點。(演示課件:司南、磁懸浮列車。)
[評:重視調動學生原有生活經驗,通過直觀地再現,讓學生認識到中國人民的智慧,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五、課堂小結(略)
六、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1.從學生“興趣”出發,創設情境,引發思考。開課伊始,我根據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讓他們感興趣的釣魚游戲,通過游戲提出問題,即為什么有的同學釣不上魚,而有的同學會釣很多魚,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充分的情緒調動和情境創設,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
心理。
2.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整堂課我主要讓孩子以“玩”為主,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科學知識,并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形式直觀地感受磁鐵的性質,增長科學的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雞西市城子河區東海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