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釵
摘 要: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和個人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然而作文評改效益低下的現實卻備受社會各界的批評和斥責。要有效提高作文評改的效率,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地位,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作文評改活動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重點講述優化作文評改的策略,期望對廣大語文教育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作文;評改;有效;示范
作文!這總是掛在大家口中的所謂的“半壁江山”在孩子們的眼中似乎就是孽障。孩子們對它畏手畏腳,不敢碰觸,不敢親昵,不敢撫摸,不敢操作,不敢排列,不敢玩耍……害怕犯錯誤,害怕紅叉叉,害怕“具體生動,有進步,有意義”這些乏味的字眼。要怎樣才能讓學生面對習作時,有著質樸的探究欲望和能力呢?怎樣才能激發孩子們內心的想法和曼妙的感受呢?面對紛亂的作文魔咒,老師有效的作文評改對學生大有裨益,往往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點燃寫作的激情,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師生互動,有效激發評改的動機
一篇習作的完成除了浸透著教師指導的心血,也凝聚著學生思考的力量。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二者的出發點和目標歸宿都是統一的——希望提高作文水平。因此,在作文評改課時,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在文中穿梭,讓學生大膽地說出習作的閃光點和需完善之處,而不是教師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對習作批改結果樂見,愉悅地接受,并能有效地二次修改,真正落實在批改實踐中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一次作文評改課上,我是這樣指導學生修改的。
投影出示一名學生的作文片段(描寫當時剛認識新老師的
情景):
上課了,同學們都坐好,等待老師的到來,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那樣,一直跳來跳去。我的心里滿懷著期待。這時,門突然被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打開了?!巴?!這個女老師可真是又年輕又漂亮,她應該就是新的語文老師吧!”我心里想。老師,一頭棕褐色的短發,柳葉般的眉毛……可真是漂亮極了!我心里又想:不知道語文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感覺怎么樣?不知道我是否會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呢?于是,老師就開始作自我介紹了,我真喜歡這位老
師啊!
“修改習作,要學會看到自己習作中閃光的地方,你覺得,你這篇習作哪些地方最閃光?看出來沒有?”(生語塞)
“大家幫他找,找找他作文當中閃光的地方。
“蔡××同學的開頭的心理描寫特別好!寫出了自己對老師的期待?!?/p>
“他的用詞也挺生動,比喻句很形象?!?/p>
……
“蔡××同學的這篇習作,大家幫他找了很多優點,但他自己對這篇習作還不是太滿意,如果讓你幫他修改的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可以怎么修改?大家一起來‘出謀劃策,好嗎?”
老師期待的話語使孩子們的腦子飛快地轉動,不一會兒小手林立。
“我覺得對老師的外貌描寫可以更豐富些,‘老師,一頭棕褐色的短發,柳葉般的眉毛……可真是漂亮極了!可以改為‘老師,一頭棕褐色的短發,柳葉般的眉毛,水靈靈的眼睛中放出一絲溫柔的光芒,嘴角掛著一絲微笑……可真是漂亮極了!這樣一補充,更能體現人物的個性。”
“了不起的見解!誰再接著說?”
“‘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那樣,一直跳來跳去。我的心里滿懷著期待。臨近的兩句話出現了兩個‘我的心里,顯得重復啰嗦,應該刪去一個?!?/p>
“‘哇!這個女老師可真是又年輕又漂亮,她應該就是新的語文老師吧!我心里想。這句話后面馬上接著是老師的外貌描寫,那么‘我心里想就顯得銜接不自然,可以直接改為‘只見,‘只見老師,一頭棕褐色的短發,柳葉般的眉毛……”
……
多么精彩的主意!思維與思維撞出了火花,心靈與心靈架起了彩虹!教師成了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著名的管建剛老師說過:作文是寫出來的,寫作文的能力是改出來的!學生親歷了這樣的作文修改,別人的經驗和不足就成了他們寫作文的財富,改完后學生欣然命筆,意氣風發。
二、教師示范,有效營造評改的氛圍
學生作文寫好了,發表了,就需要有讀者。作為教師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傾聽兒童心聲的讀者,帶著欣賞的眼光,用具有獨特的視點去審視學生的習作。在作文的批改中,我們教師經常在評語欄中用一些簡略和概括的語言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評價。那么嘗試地用一些古詩名句作為作文評語,是不是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案例1:一條條烏黑發亮的紫菜在湯汁中舒展著婀娜的身姿,一根根綠油油的蔥也點綴其中,真是五彩繽紛,一看便令人食欲大增,滿嘴生津。
教師旁批:“萬花叢中一點綠”動人春色何須多?
案例2:只見那一片晶瑩剔透的餛飩皮泛著誘人的光,仿佛一層朦朧的霧靄,溫柔地籠罩著里面嬌嫩的花朵;又如一塊薄薄的輕紗,精心地呵護著里面熟睡的嬰兒。
教師旁批:“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如此精致,任誰都是胃口大開哦!
案例3:我跟爸爸來到親戚家以后,我爸爸在和別人做一些
事,而我卻坐在椅子上。之后,一個他們的兒子從樓上走了下來……之后,我們就一起玩了起來,很快我們就交了朋友……之后,我們如同兩只籠中之鳥飛出籠
外……
教師旁批:“文似看山不喜平”,老師期待著“領異標于二月花”。
習作的課堂,來源于學生的資源,基于學生的實際,運用這些贊美、欣賞和激勵性批語,讓學生耳目一新,帶著欣喜、自豪去閱讀,去尋找學生思維點撥的生長點,激發習作興趣。有心的習作課堂,用心的習作指導,相信學生幼嫩的小手不會再拿不起沉重的文字,讓對作文的望而生畏慢慢還原到最初的模樣,成為控制習作的主人。
三、學生自評,有效落實評改的目標
葉圣陶先生指出:“學生習作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的地位呢?”管建剛老師引導學生修改習作這一要求打破了長期以來習作教學中“學生寫,教師改”的局面,改變了高勞動、低效率的習作評改模式,把“改”的優先權和主動權還給學生。改是為了不改,只有讓學生不斷地產生一種源自心底的自發自覺修改意識,才有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中持續作文評改的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修正和內化作文表達和修改能力,最后達成以自評促發展的目標。為了促進學生自評能力的提升,除了采用常用的寫后講評確定標準,學生依據標準自評自改之外,我還采用“自讀緩改,聽讀促改”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評改作文的能力。
由于課堂的時效限制,學生必須在兩三節課內解決初稿、修改稿和謄抄正稿的作文評改過程。但實施上,學生因為囿于思維的固定局限,修改時常常是做一些小的細枝末節的修修補補,自己習作中真正與要求不契合的毛病卻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還在于學生自身的習作修改知識和習作修改能力之間的不匹配。所以,此類學生只能是先“自讀”緩改,在讀中理順文章的順序條理,貫通語句順暢,而不必要在習作的重要要求上去大“改”,稍微緩一緩。利用這個時間,多聽聽他人的作文,進行“聽讀”促改的合作。在聆聽的過程中,與他人進行對照,賞他人之長,在熏陶感染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他人的表達,形成能力,以能力帶動知識的頓悟;同時,閱他人的不足,構建自身正確的認知,鞏固自讀和修改能力??傊热¢L,又補短,二者相得益彰,學生也是在這種獨特的自改實踐中獲得能力的提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每一位學生筆下的“丹青妙筆”的“妙”,正是源自于我們評改實踐中的有“效”。我們只有不斷地在習作教學評改中追求“有效”,學生才會在心靈上留下更多的丹青之“妙”。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鼎市龍山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