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峰
摘 要: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很重要;停頓、語速、重音和語調的指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激發朗讀情感,變換角色朗讀等也至關重要;師評和生評也是不可缺的。只有方方面面做到位,才能真正地讓學生與“唱讀”告別。
關鍵詞:唱讀;范讀;讀后評價
這學期,我受領導之托,接任了全校語文最差的二年級的一個班,課始,我讓孩子們讀課文,發現這個班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愛“唱讀”。對于他們來說,似乎一字一頓,拖聲呀氣地“唱”那才叫“讀書”。特別是集體齊讀時,全班幾十個學生一起“唱”,所有的課文幾乎都用同樣的腔調。雖然會唱,但不能身臨其境地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體會課文中的生動字詞和優美句子。那如何讓學生跟“唱讀”告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教師范讀,引領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從教師做起,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才能是學生慢慢改變唱讀的壞習慣。如,《藍色的樹葉》一文中,兩個句子“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和“現在可以把綠鉛筆借給我了吧。”我在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時,發現這兩句話讀得不盡如人意,沒有讀出李麗那種商量、乞求和期盼的語氣,見此情景,我聲情并茂地朗讀起這兩句話來,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著,我希望能夠用這樣的語言去撞擊孩子的心靈,去激發他們潛在的、純真的感情。我剛讀完,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來。不一會兒,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讀得繪聲繪色,入情入境,把李麗的那種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方法傳授,啟迪學生
1.停頓、語速、重音和語調的指導
正確的停頓是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我告訴學生標點符號不同,停頓的時間也不同。頓號停留時間最短,其次是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停留時間最長。另外,題目與正文之間、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也要作相應的停頓,對于文中出現的長句子,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也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做適當的停頓;在讀文中,語速過快,容易吐字不清,語速過慢,讀起來拖腔帶調,容易唱讀,所以在課堂上,我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閱讀來朗讀句子;重音是指在讀文中對某些詞語在聲音上加以突出,有助于真切地抒發情感,準確地理解句子,如,《我們成功了》一文中“喜訊傳來,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句中的“不約而同”“涌”“歡樂的海洋”需重讀,以突出人們當時無法言說的喜悅的心情;語調是評價有感情朗讀的重要標志,句式不同,語調也不同,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讀出自己對文章情感態度的理解。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激發朗讀情感
只有引導孩子們進入課文中的境界,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理解課文內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讀,用正確的語氣來表達課文中的感情。比如,在《小柳樹和小棗樹》這篇課文中,讀到冬天和春天小柳樹的語言和表現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體會小柳樹的孤芳自賞;讀到秋天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和表現的時候,引導孩子體會小棗樹的寬廣胸懷,小柳樹的知錯就改。有了對這多種情感的理解,孩子們就會自己體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表達這些感情。
3.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
分角色朗讀是引導孩子們進入課文內容情境的最好辦法,只要真正進入了課文角色,同學們想“唱”也“唱”不起來,因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坐井觀天》這一課中,讀小鳥的話,要讀出真切的勸解,讀青蛙的話,要讀出青蛙的固執。
三、讀后評價,激勵學生
在學生朗讀后,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朗讀水平和存在的問題,我就引導他們圍繞字音、停頓、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評議。一方面孩子們在評議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了課文表達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評議中認識到自己朗讀的成功和不足之處,有利于總結經驗,提高朗讀能力。在《一株紫丁香》一文中“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師,休息吧,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一個學生用洪亮的聲音讀了這一小節,首先,我肯定了他的優點,讀得很正確很流利,接著笑著說:“夜深了,老師勞累了一天,要休息了,你這么大聲音,會把老師的倦意都吵走的,小點聲,再來讀讀這句話,讓老師伴著你的朗讀進入甜甜的夢鄉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參與到評價中,在教學《稱贊》一課時,小刺猬對小獾說的一句話:“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一個學生讀完,我讓其他的學生評價,有的說:“他讀得很正確很流利。”有的說:“他讀出了稱贊的味道。”還有的說:“你如果在伸出大拇指就更好了。”這樣既能讓孩子們集中精力去聽,又能讓朗讀者得到認可,從而增強朗讀的信心。同時,中肯的建議,又促進了孩子們的朗讀水平的提高,對唱讀現象的消除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