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最近,剛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我發現不少學生容易把分子與分母混淆。為了讓學生記住分子分母,我靈機一動,對他們說:“分數線下面的數是媽媽,叫分母;分數線上面的數是寶寶,叫分子。媽媽托著寶寶?!痹谝黄鞓返男β曋?,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因為我在后來的作業中,再也沒有發現學生混淆分子分母。
這不禁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更容易掌握知識。在不少學生眼中,數學課是枯燥的,數字是乏味的,甚至怕上數學課。所以,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我經常用一些幽默生動的語言讓枯燥的知識形象化,為課堂注入一脈快樂、活潑的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讓我的學生在奇妙的數學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快樂地學習數學。
我在市實踐課《分類》一課的導入時,我用課件展示幾張商場中實物分類擺放的照片,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從而引入課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知道原來這就是分類。在設計分類實踐活動時,我和學生一起,準備了多種新鮮蔬菜、水果、一些日常用品、學習用品等卡片或實物,讓學生當小售貨員分小組進行分類擺放。學生對這樣的形式感到很新鮮,學習的熱情非常高,很快就掌握了本節課內容。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數學,又學會把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去,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提高了他們應用數學的能力。這節課,得到了觀摩者的一致好評。
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平靜的水面上,如果投入一粒小石子,水面會怎么樣?然后拿出圓紙片,問:“假如這就是水面上形成的一個圓,你能準確地找出小石子從哪兒投入的嗎?”再讓學生給這個中心起名字,從而引出“圓心”這一概念,既而讓學生在對折后的圓紙片上分別畫幾條長折痕和短折痕,然后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學生找直徑和半徑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時,所用的方法,是我所未想到的。學生在興致勃勃地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習的自主性、創新性也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我們老師要多動腦,多想辦法,多給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盡量把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就一定能讓學生親近數學,走近數學,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新知。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迎幸實驗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