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蓉梅
摘 要:集體備課在我園已經開展一年多了,這一活動的開展,讓教師們都感受到了集體備課給課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魅力。無論是解決教師的課堂疑惑還是展示個性化課堂都讓教師受益匪淺。使常態化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真正成為教師探究教法、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交流平臺。
關鍵詞:實效課堂;相互促進;常態化;個性化
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的備課形式,對于發揮教師集體智慧,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新課程的推進,集體備課勢在必行。結合我園開展集體備課一年以來的經驗,就如何才能使集體備課真正成為教師探究教法、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交流平臺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實效,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使各教師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使各個教學環節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結構,整體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集體備課可以解決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或教學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問題,可以實現教師間的優勢互補,“集體備課”也不等于“統一教案”。在初備—集體交流—形成教案的各環節都要一絲不茍,個人備課要深入,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等各個方面做深入細致地思考并認真地記錄,尤其要記錄自己認為值得討論之處和有疑惑的部分,集體交流時,要有爭鳴,有了思想碰撞,才能產生火花。
立足于對教材的解讀,確立教學重難點,思考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辦法。備課組成員要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可以針對某一環節或某一教學細節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設想。集體備課后,要有反思與總結,提倡參與者將教學反思及時交流,把集體備課活動延伸至課后,繼續開展交流與討論。實踐之后再回頭審視備課,感悟定會更深,收獲必會更多。
二、既備好教材,又要備學生
從一張教案紙看到的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以及教學過程,這些極大部分只是闡述了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教學中時常會有這種現象發生: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該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卻因此而耽誤。集體備課就是要避免至少要減少此類問題發生,因此集體備課要備學生,要充分討論學生情況和班級情況,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備學生除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基本技能、學習態度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等等方面。如在小班的集體備課時,各教師經常把課堂上遇到的突發事件和違紀現象及其處理方法拿出來供大家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和調控課堂的能力。
三、正確認識集體備課
1.集體備課是一種常態化的教研形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問題,如能隨時進行交流和探討,那么這種非正式的集體研討對教師會更有效,因此要突破時空界限,讓集體備課常態化。
集體備課固然有增加交流的機會、實現智慧共享等優點,但對參與者的準備程序、時間安排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組織不當,操作過于機械,集體備課就會陷入重形式而輕實質、重統一而輕個性、重參與而輕效益的混泥中不能自拔。因此集體備課應在教師需求的情況下隨時進行,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出現困惑時,就會產生“集思廣益”以解答困惑的需求,其次是一種共享需求,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對某些問題產生一些獨到的見解,于是希望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獲得對問題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這時會產生共享需求,當教師有了集體備課的需求時,就應隨時組織,形成一種教研的常態化。
2.集體備課與教師個性化教學的關系
教師備課要立足實際,求同存異,相互借鑒,自我完善。集體備課既要達成學科教學的相對一致性和較高程度的科學性,又要保持教師教學的相對獨立性,教師不會將他人的觀點、教情、學情強加給自己。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關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
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教研形式,能夠幫助教師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而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必須是在有效的課堂中形成。
那么,有效的課堂首先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注重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集體備課時,注重教學過程的研究,讓幼兒獲取知識的方法得以轉變。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經歷了知識獲取過程,得到屬于自己的真正的知識。在教學時,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學習到許多知識。注重教師們教學手段的提高,利用現代教育教學資源來提高教學效果。在集體教研時,要注意導入,注重創設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一個好的導入等于成功了一半,證明了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可見,教師的集體備課和個性發揮是相輔相成的,集體備課是教師個性發揮的產物,教師個性的發揮更有利于促進集體備課的優化,教師的個性發揮只能在集體備課中才能得到更好地運用和提高!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是不可分離的,我們在實踐中要搞好兩者關系,這樣才能促進我們教學的進步。
集體備課是一項極其仔細復雜的創造性活動,它是大面積提高保教質量,提高教師群體水平的一種有效的手段,我們教師必須重視并堅持下去。我們的職責是培養接班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才能做好這件事。
參考文獻:
朱海燕.向集體備課要效益[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藻江花園幼兒園)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