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萍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最棘手的一件事。經過10多年的教學,我認為要想讓學生有一篇比較成功的習作,除了要在課前下足工夫,準備好素材,作文修改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一、用詞要準確
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語句。”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的語言也豐富了,詞匯也豐富了,那么在表情達意時就會做到用詞準確,話說的具體明白,讓人一看就懂。
二、情感要真實
讀同學們的習作,常有這種感覺:文章沒有說服力,中心思想不是通過細致的描述或刻畫表現出來的,而是靠“說”出來的。一句話,文章內容空洞,缺少具體內容,具體事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祖國在我心中》,全班大多數同學都寫了祖國的過去是多么的貧窮、落后,現如今是多么的繁榮昌盛,但文章缺少詳實的事例。因此使人覺得文章沒有說服力,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針對這一現象,我引導學生閱讀了祖國的大量歷史資料,了解了祖國的過去,同時又給學生講了現在祖國的發展,學生豁然開朗,修改后的習作有了質的飛躍。
三、聯想要合理
一個作家曾說過:“一個會回憶,會聯想,會想象的人,才是會構思的人”。由此可見,想象的作用是多么大啊!因此在想象作文中,要教會學生合理想象。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作文教學《小鴨子得救了》中,部分同學都仿照例文,毫無新意,我就啟發同學們:哪兒來的小鴨子?為什么來到了大街上?它們去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這樣一引導,個別同學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一位同學這樣改寫道:“一天,有一只雄鴨子和一只雌鴨子結婚了,婚后,它們孵化出了幾只小鴨子……”就這一段,牢牢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總之,我認為教會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只要能有針對性地堅持下去,那么就能在訓練中逐步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丁家中心校)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