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安
【摘 要】 作為立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磨輥,其表面磨損后的技術性修復,亦已提到了行業生產與規模裝備的重要性日程上來了,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 修復 焊絲 磨損
1 現階段立磨磨輥堆焊用焊絲的狀況
當前,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行業使用立磨的狀況已較為成熟與普遍,無論是生料還是煤粉制備,立磨已具備了取代管磨的地位,針對水泥粉磨而言,立磨亦已展現出了“鋒芒初露”的跡象。與此同時,作為立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磨輥,其表面磨損后的技術性修復,亦已提到了行業生產與規模裝備的重要性日程上來了。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一些見解,不足之處懇請與行業專家商榷之。
目前市場上堆焊修復立磨磨輥的焊絲品種比較多,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其中代表性的國外牌號有162、266、A43、CN—O、HC—O、143、100等;國內代表性的焊絲品牌有DT603、DT605、DT645、stellite100、103、911、WD61、WD64、H101、H901等等。
焊絲按其主要化學成分劃分,大致可分成三類:①普通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不含或含其他元素很少);②含鈮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還含有6%左右的鈮元素);③其他復合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還含有一定量的W、Mo、V等非鈮元素)。
為比較這些焊絲的使用性能,本文在以上3種類型焊絲中各選1種使用較廣泛的焊絲進行試驗和實用對比。3種焊絲的牌號及化學成分見表1。
2 試驗研究
2.1 硬度試驗
按照GB2564—89《焊接接頭及堆焊金屬硬度試驗方法》進行堆焊層硬度檢測試驗,結果見表2。
2.2 磨損試驗
耐磨性試驗采用濕砂橡膠輪三體磨料磨損試驗。
試驗描述:磨損介質是70目的石英砂和水的混合物,水和石英砂的質量分別為1kg和1.5kg,電動機帶動橡膠輪攪動石英砂和水,在試塊與橡膠輪接觸的表面上形成磨損,最后通過稱量一定時間或轉數的磨損失重來衡量耐磨性。
試驗參數:試驗機型號MLS—23,橡膠輪硬度:邵爾硬度85,試驗載荷49N,試塊尺寸57×25.5×15(mm),試塊數目3,每遍轉數6000r,轉速240r/min。試驗結果見表3。
3 磨損機理分析
這3種焊絲堆焊層均屬于高鉻鑄鐵系列,金相照片見圖1。
高鉻鑄鐵的金相組織為一次碳化物+奧氏體或馬氏體基體。高鉻鑄鐵中的碳化物為六方棱柱形,垂直于堆焊層表面,在堆焊層表面上看到的為六方形(上述金相照片均為堆焊層上表面照片),側面上看到的為細長條形。在金相照片中看到的六方形顆粒為碳化物,其他區域是基體,基體中也含有二次碳化物。
高鉻鑄鐵的耐磨性主要依靠碳化物的種類、分布和面積比。碳化物的硬度都高于基體的硬度,在耐磨過程中碳化物起耐磨骨架作用,保護基體,基體又對碳化物起到支撐作用。
圖1a中明顯可見到六方形碳化鉻顆粒。
圖1b中除了有六方形碳化鉻顆粒外,白色多邊形的顆粒為碳化鈮顆粒。碳化鈮顆粒為菱形、星形、十字形等,與碳化鉻顆粒獨立存在、互不相溶。在其他成分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鈮的加入對耐磨性的提高不明顯,研究結論證實,加入鈮后,耐磨性提高了16.9%。筆者曾研究對比過CN—O和KSW626焊絲的耐磨性,CN—O耐磨性比KSW625提高了約22%,但相對于焊絲成本的增加來說,仍算是得不償失。
圖1c是在普通高鉻鑄鐵型焊絲的基礎上,基于對鈮在高鉻鑄鐵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機理的研究,添加了其他合金元素。該元素的作用機理明顯與鈮不同,該元素存在于碳化鉻中,也存在于基體中,沒有明顯的富集現象。其不僅強化了碳化物,也強化了基體,因此,DT645焊絲的耐磨性更高。而且按照目前的合金元素市場價格來看,成本亦低于CN—O。
4 實際使用效果
我們選擇DT645焊絲,針對某型立磨磨輥,在某廠進行了現場堆焊修復。采用KSW626和DT645焊絲堆焊后磨輥的磨損情況分別見圖2和圖3。
圖2為09年11月下旬拍攝,為KSW626焊絲堆焊后粉磨67000t物料的磨損情況,修復此狀態下整臺磨輥,采用DT645焊絲,堆焊用絲量1211kg。圖3為2010年4月下旬所攝,為用DT645焊絲堆焊后粉磨110000t物料的磨損情況,修復此狀態下整臺磨輥,采用KSW626焊絲,堆焊用絲量1048kg。其后,繼續粉磨76480t物料后,又進行了堆焊修復,用絲量1060kg。對粉磨物料單位噸耗進行了統計對比,數據見表4。
可見,采用DT645焊絲,單位噸耗相當于KSW626焊絲的60%左右。以一臺年產量為30萬噸粉磨能力的立磨為例,如果采用KSW626焊絲,每年堆焊量大約為4770kg,需要堆焊5次。而采用DT645焊絲后,每年堆焊量大約為2850kg,只需要進行3次堆焊。此外,我們在另一水泥生產廠家采用DT645焊絲與CN—O進行了粉磨礦渣的耐磨性對比,數據見表5。從表中也可見采用DT645焊絲進行堆焊,經濟效益也比使用CN—O焊絲高。
參考文獻:
[1]田大標.鈮在高鉻鑄鐵堆焊層中存在的狀態[J].中國表面工程.endprint
【摘 要】 作為立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磨輥,其表面磨損后的技術性修復,亦已提到了行業生產與規模裝備的重要性日程上來了,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 修復 焊絲 磨損
1 現階段立磨磨輥堆焊用焊絲的狀況
當前,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行業使用立磨的狀況已較為成熟與普遍,無論是生料還是煤粉制備,立磨已具備了取代管磨的地位,針對水泥粉磨而言,立磨亦已展現出了“鋒芒初露”的跡象。與此同時,作為立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磨輥,其表面磨損后的技術性修復,亦已提到了行業生產與規模裝備的重要性日程上來了。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一些見解,不足之處懇請與行業專家商榷之。
目前市場上堆焊修復立磨磨輥的焊絲品種比較多,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其中代表性的國外牌號有162、266、A43、CN—O、HC—O、143、100等;國內代表性的焊絲品牌有DT603、DT605、DT645、stellite100、103、911、WD61、WD64、H101、H901等等。
焊絲按其主要化學成分劃分,大致可分成三類:①普通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不含或含其他元素很少);②含鈮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還含有6%左右的鈮元素);③其他復合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還含有一定量的W、Mo、V等非鈮元素)。
為比較這些焊絲的使用性能,本文在以上3種類型焊絲中各選1種使用較廣泛的焊絲進行試驗和實用對比。3種焊絲的牌號及化學成分見表1。
2 試驗研究
2.1 硬度試驗
按照GB2564—89《焊接接頭及堆焊金屬硬度試驗方法》進行堆焊層硬度檢測試驗,結果見表2。
2.2 磨損試驗
耐磨性試驗采用濕砂橡膠輪三體磨料磨損試驗。
試驗描述:磨損介質是70目的石英砂和水的混合物,水和石英砂的質量分別為1kg和1.5kg,電動機帶動橡膠輪攪動石英砂和水,在試塊與橡膠輪接觸的表面上形成磨損,最后通過稱量一定時間或轉數的磨損失重來衡量耐磨性。
試驗參數:試驗機型號MLS—23,橡膠輪硬度:邵爾硬度85,試驗載荷49N,試塊尺寸57×25.5×15(mm),試塊數目3,每遍轉數6000r,轉速240r/min。試驗結果見表3。
3 磨損機理分析
這3種焊絲堆焊層均屬于高鉻鑄鐵系列,金相照片見圖1。
高鉻鑄鐵的金相組織為一次碳化物+奧氏體或馬氏體基體。高鉻鑄鐵中的碳化物為六方棱柱形,垂直于堆焊層表面,在堆焊層表面上看到的為六方形(上述金相照片均為堆焊層上表面照片),側面上看到的為細長條形。在金相照片中看到的六方形顆粒為碳化物,其他區域是基體,基體中也含有二次碳化物。
高鉻鑄鐵的耐磨性主要依靠碳化物的種類、分布和面積比。碳化物的硬度都高于基體的硬度,在耐磨過程中碳化物起耐磨骨架作用,保護基體,基體又對碳化物起到支撐作用。
圖1a中明顯可見到六方形碳化鉻顆粒。
圖1b中除了有六方形碳化鉻顆粒外,白色多邊形的顆粒為碳化鈮顆粒。碳化鈮顆粒為菱形、星形、十字形等,與碳化鉻顆粒獨立存在、互不相溶。在其他成分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鈮的加入對耐磨性的提高不明顯,研究結論證實,加入鈮后,耐磨性提高了16.9%。筆者曾研究對比過CN—O和KSW626焊絲的耐磨性,CN—O耐磨性比KSW625提高了約22%,但相對于焊絲成本的增加來說,仍算是得不償失。
圖1c是在普通高鉻鑄鐵型焊絲的基礎上,基于對鈮在高鉻鑄鐵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機理的研究,添加了其他合金元素。該元素的作用機理明顯與鈮不同,該元素存在于碳化鉻中,也存在于基體中,沒有明顯的富集現象。其不僅強化了碳化物,也強化了基體,因此,DT645焊絲的耐磨性更高。而且按照目前的合金元素市場價格來看,成本亦低于CN—O。
4 實際使用效果
我們選擇DT645焊絲,針對某型立磨磨輥,在某廠進行了現場堆焊修復。采用KSW626和DT645焊絲堆焊后磨輥的磨損情況分別見圖2和圖3。
圖2為09年11月下旬拍攝,為KSW626焊絲堆焊后粉磨67000t物料的磨損情況,修復此狀態下整臺磨輥,采用DT645焊絲,堆焊用絲量1211kg。圖3為2010年4月下旬所攝,為用DT645焊絲堆焊后粉磨110000t物料的磨損情況,修復此狀態下整臺磨輥,采用KSW626焊絲,堆焊用絲量1048kg。其后,繼續粉磨76480t物料后,又進行了堆焊修復,用絲量1060kg。對粉磨物料單位噸耗進行了統計對比,數據見表4。
可見,采用DT645焊絲,單位噸耗相當于KSW626焊絲的60%左右。以一臺年產量為30萬噸粉磨能力的立磨為例,如果采用KSW626焊絲,每年堆焊量大約為4770kg,需要堆焊5次。而采用DT645焊絲后,每年堆焊量大約為2850kg,只需要進行3次堆焊。此外,我們在另一水泥生產廠家采用DT645焊絲與CN—O進行了粉磨礦渣的耐磨性對比,數據見表5。從表中也可見采用DT645焊絲進行堆焊,經濟效益也比使用CN—O焊絲高。
參考文獻:
[1]田大標.鈮在高鉻鑄鐵堆焊層中存在的狀態[J].中國表面工程.endprint
【摘 要】 作為立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磨輥,其表面磨損后的技術性修復,亦已提到了行業生產與規模裝備的重要性日程上來了,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 修復 焊絲 磨損
1 現階段立磨磨輥堆焊用焊絲的狀況
當前,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行業使用立磨的狀況已較為成熟與普遍,無論是生料還是煤粉制備,立磨已具備了取代管磨的地位,針對水泥粉磨而言,立磨亦已展現出了“鋒芒初露”的跡象。與此同時,作為立磨的主要工作部件——磨輥,其表面磨損后的技術性修復,亦已提到了行業生產與規模裝備的重要性日程上來了。本文擬就此問題談談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一些見解,不足之處懇請與行業專家商榷之。
目前市場上堆焊修復立磨磨輥的焊絲品種比較多,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其中代表性的國外牌號有162、266、A43、CN—O、HC—O、143、100等;國內代表性的焊絲品牌有DT603、DT605、DT645、stellite100、103、911、WD61、WD64、H101、H901等等。
焊絲按其主要化學成分劃分,大致可分成三類:①普通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不含或含其他元素很少);②含鈮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還含有6%左右的鈮元素);③其他復合高鉻鑄鐵型(合金元素除了C、Cr、Si、Mn外,還含有一定量的W、Mo、V等非鈮元素)。
為比較這些焊絲的使用性能,本文在以上3種類型焊絲中各選1種使用較廣泛的焊絲進行試驗和實用對比。3種焊絲的牌號及化學成分見表1。
2 試驗研究
2.1 硬度試驗
按照GB2564—89《焊接接頭及堆焊金屬硬度試驗方法》進行堆焊層硬度檢測試驗,結果見表2。
2.2 磨損試驗
耐磨性試驗采用濕砂橡膠輪三體磨料磨損試驗。
試驗描述:磨損介質是70目的石英砂和水的混合物,水和石英砂的質量分別為1kg和1.5kg,電動機帶動橡膠輪攪動石英砂和水,在試塊與橡膠輪接觸的表面上形成磨損,最后通過稱量一定時間或轉數的磨損失重來衡量耐磨性。
試驗參數:試驗機型號MLS—23,橡膠輪硬度:邵爾硬度85,試驗載荷49N,試塊尺寸57×25.5×15(mm),試塊數目3,每遍轉數6000r,轉速240r/min。試驗結果見表3。
3 磨損機理分析
這3種焊絲堆焊層均屬于高鉻鑄鐵系列,金相照片見圖1。
高鉻鑄鐵的金相組織為一次碳化物+奧氏體或馬氏體基體。高鉻鑄鐵中的碳化物為六方棱柱形,垂直于堆焊層表面,在堆焊層表面上看到的為六方形(上述金相照片均為堆焊層上表面照片),側面上看到的為細長條形。在金相照片中看到的六方形顆粒為碳化物,其他區域是基體,基體中也含有二次碳化物。
高鉻鑄鐵的耐磨性主要依靠碳化物的種類、分布和面積比。碳化物的硬度都高于基體的硬度,在耐磨過程中碳化物起耐磨骨架作用,保護基體,基體又對碳化物起到支撐作用。
圖1a中明顯可見到六方形碳化鉻顆粒。
圖1b中除了有六方形碳化鉻顆粒外,白色多邊形的顆粒為碳化鈮顆粒。碳化鈮顆粒為菱形、星形、十字形等,與碳化鉻顆粒獨立存在、互不相溶。在其他成分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鈮的加入對耐磨性的提高不明顯,研究結論證實,加入鈮后,耐磨性提高了16.9%。筆者曾研究對比過CN—O和KSW626焊絲的耐磨性,CN—O耐磨性比KSW625提高了約22%,但相對于焊絲成本的增加來說,仍算是得不償失。
圖1c是在普通高鉻鑄鐵型焊絲的基礎上,基于對鈮在高鉻鑄鐵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機理的研究,添加了其他合金元素。該元素的作用機理明顯與鈮不同,該元素存在于碳化鉻中,也存在于基體中,沒有明顯的富集現象。其不僅強化了碳化物,也強化了基體,因此,DT645焊絲的耐磨性更高。而且按照目前的合金元素市場價格來看,成本亦低于CN—O。
4 實際使用效果
我們選擇DT645焊絲,針對某型立磨磨輥,在某廠進行了現場堆焊修復。采用KSW626和DT645焊絲堆焊后磨輥的磨損情況分別見圖2和圖3。
圖2為09年11月下旬拍攝,為KSW626焊絲堆焊后粉磨67000t物料的磨損情況,修復此狀態下整臺磨輥,采用DT645焊絲,堆焊用絲量1211kg。圖3為2010年4月下旬所攝,為用DT645焊絲堆焊后粉磨110000t物料的磨損情況,修復此狀態下整臺磨輥,采用KSW626焊絲,堆焊用絲量1048kg。其后,繼續粉磨76480t物料后,又進行了堆焊修復,用絲量1060kg。對粉磨物料單位噸耗進行了統計對比,數據見表4。
可見,采用DT645焊絲,單位噸耗相當于KSW626焊絲的60%左右。以一臺年產量為30萬噸粉磨能力的立磨為例,如果采用KSW626焊絲,每年堆焊量大約為4770kg,需要堆焊5次。而采用DT645焊絲后,每年堆焊量大約為2850kg,只需要進行3次堆焊。此外,我們在另一水泥生產廠家采用DT645焊絲與CN—O進行了粉磨礦渣的耐磨性對比,數據見表5。從表中也可見采用DT645焊絲進行堆焊,經濟效益也比使用CN—O焊絲高。
參考文獻:
[1]田大標.鈮在高鉻鑄鐵堆焊層中存在的狀態[J].中國表面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