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雅琳


摘 要:著眼于探討如何加強聽力過程中的短時記憶力,以便更好地保持信息,促進聽力理解?;诖?,本研究將口譯中的記憶力訓練方法引入到了日常聽力訓練中,進行了為期8周的分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口譯記憶力訓練法更能明顯地提高被試的聽力水平。然而由于實驗人數比較少,以上結果只能為今后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個假設。
關鍵詞:復述練習;影子跟讀練習;短時記憶力
一、研究背景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腦記憶由三部分組成,即感官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在聽力過程中,瞬時記憶與語音聽辨有關,是聽力的前提;長時記憶與聽力之前的儲備有關,是聽力的基礎;而短時記憶則與聽力過程中對聽力的內容、關鍵詞等信息的理解有關,是聽力的關鍵。聽力過程是一種以短期記憶為中心的活動,長期記憶只有在其儲存的信息被提取到短期記憶中時,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討的是如何增強聽力過程中的短時記憶力。
輸入輸出頻率理論的研究成果認為,語言輸入頻率極大地影響著聽力的理解與記憶水平。而口譯中的復述訓練法遵循并且體現了極高的反復實踐原則。因此,將口譯中的聽力訓練法引入到普通聽力教學中,在理論上是可行有效的。
二、研究問題
口譯短時記憶力訓練法是否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三、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法。為期8周的實驗將40名學生分為兩組,每組20人。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實驗組。對照組的學生采用通常的選擇題式聽力訓練,實驗組的學生則在聽力訓練實驗過程中進行短時記憶力訓練。
四、研究對象
英語專業高職學生40名,她們均是經過聽力水平前測篩選出來的英語專業八級聽力水平相差無幾。
五、研究工具
1.聽力水平前測和后測的聽力測試卷,以及進行聽力訓練的聽力材料,均來自于全國各省市的歷年大學英語六級聽力真題。
2.調查問卷、訪談提綱。
3.SPSS統計軟件。
六、研究實施
口譯分為交替傳譯、同聲傳譯。交替傳譯是指口譯員在發言人講完一段話停下來的間隙進行口譯,講話者在譯員完成翻譯后又繼續往下說,并適時停頓,讓口譯員翻譯,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發言結束。同聲傳譯是指口譯員在不打斷講話人發言的情況下將其發言不停頓地傳遞給聽眾的過程,發言人的講話和口譯員的翻譯幾
乎是同步開始,同時結束的,口譯員只是滯后于發言人幾秒的時間。
首先研究人員幫助實驗組的參與者樹立關于聽力過程中短時記憶力訓練的一些正確認識,并且普及一些基本的短時記憶力訓練方法。
1.交替傳譯中的短時記憶力訓練
(1)信息組織
即快速找出信息的組織方式和邏輯關系,有助于提高短時記憶的效率。短時記憶的主要包括:主題詞、關鍵詞和邏輯線索詞。常用的組織信息的方法有:順序法;方位法;連接詞法;成分法;關
聯法。
(2)大腦重復
對同一信息進行重復可以延長其在短時記憶中的存儲時間。因此聽完之后,在頭腦中瞬時對內容快速回憶一遍,可以加強記憶。
(3)信息視覺化
即發揮想象力,對所聽到的內容想象成一幅幅畫面,有助于增強短時記憶效果。
(4)信息組塊化
即把信息歸類,使其集中到同一個意義單元中去,有助于
記憶。
(5)信息聯想
即把新信息與之前記憶庫中相似的信息,知識與經驗聯系起來,加深理解和記憶。
2.同聲傳譯短時記憶技能訓練
同傳中的短期記憶訓練法主要指的是復述練習法。它是指以一些語篇作為訓練材料,學生在聽完這些材料后用源語言復述原文內容的練習。
(1)源語單語連續復述
源語連續復述是指在播放完聽力錄音后,學生用源語言復述所聽到的內容。在復述中,學生要盡量保證內容和意義的完整,要避免過度關注生硬地重復源語言的形式上。
(2)源語單語同聲復述(又叫影子練習)
源語同聲復述就是學生緊緊跟讀聽力內容。該訓練目的是培養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學生要努力保持復述內容的完整性。
(3)源語單語延遲復述
源語延遲復述是指學生在聽源語言的同時,以落后于發言人幾秒的時差,如影隨形般地用源語言重復所聽到的內容。復述的時候,耳、腦、口同時運作,精神高度集中。
(4)源語延遲干擾復述
源語延遲干擾復述是指在源語延遲復述的基礎上增加干擾。訓練學生在有干擾的情況下,“一心多用”的能力。
在進行各種形式的復述訓練期間,不允許學生進行任何筆記。
七、研究結果和結論
實驗結束之后,筆者對兩組學生的實驗前后的成績作了統計分析。表格如下:
本次實驗的樣本人數比較少,因此該實驗的信度和效度均需要更大規模的后續實證研究來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王丹.交替傳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汪濤.英漢口譯筆記法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3]任文.交替傳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