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英
摘 要:數學科目往往被很多人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不像語文有優美的句子、動聽的故事,也不像理化有有趣多變的實驗。這種認識沒有真正理解數學的本質,不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沒有找到數學問題的原型,其實,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數學就在人們的身邊,數學就在人們的眼前。數學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密切聯系,只要留心去觀察身邊的一些問題,就不難發現很多的數學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原形化;學生;問題轉化;引導觀察
一提到數學,好多人認為這門課程枯燥無味,不像語文有優美的句子,動聽的故事,也不像理化有有趣多變的實驗,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就在我們的眼前。如喝水用的水杯有的是圓柱形的,用的辦公桌有的是長方形的,地板磚的平鋪是鑲嵌問題,我們的房子是立體的,有好多的面、線、點,線有的是平行的,有的是垂直的。上下班騎的自行車、摩托車的轱轆可以看做是圓的問題,鏈條可以看做是上切線的問題,上下班路上還有時間、速度和路程直接的數量關系問題。人們到銀行辦理存款或貸款手續時用到利息問題,還見到生活中好多圖形具有對稱性特點。在農業、工業或其他方面都會遇到數學問題。因此說數學和每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只要我們留心去觀察身邊的一些問題,我們就不難發現很多的數學問題。
正因為我們、身邊和生活、生產中有很多的數學實例,我們的課本中才會得到很多的定理、性質等數學問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F在我們關鍵是如何把課本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定理、性質等數學問題回歸到生活生產中,找到它的原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變厭學為樂學,變重結論為重過程的教學理念呢?
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穩定性一問題時,我讓學生找這一性質的應用,說在自行車上用到,電視架上用到等。此時我看到他們的桌子有的壞了,釘的是橫檔,我問:“你們的桌子怎樣才能更穩當呢?”有的學生自然說出釘斜檔。果然我再次到教室上課時,見橫檔變為斜檔,我問“為什么”,他們說這樣結實,用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這就把性質找到原型,使學生更加明白它的來歷。在課上我還想到四邊形不穩定性是否就不好呢?學生經過思考去生活中找到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的用處。說在一些商店或是銀行的推拉式門用的就是四邊形的不穩定性。這樣使學生進行比較、辯證地認識了穩定與不穩定的關系以及用途,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身邊的數學問題,應用數學問題的意識。
在我們平時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在身邊暫時找不到的數學問題。教師可把此問題轉化為能讓學生感受到、體驗到的問題。如,在教學順水、逆水的速度問題時,我們的身邊沒有河流,更沒有大海,學生感受不到順水、逆水中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我把順水、逆水變為順風、逆風,讓學生體會這種情況下的速度變化,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很自然地明白了逆風的速度小于順風的速度,逆風的速度等于人速減風速、順風的速度等于人速加風速。此時再回到順水、逆水問題時學生就懂得了它們速度變化規律。這種由遠到近、由難到簡、由深到淺的數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同時還認識到數學問題間的差異和內在聯系。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中的分類思想、轉化思想等。
在我們的平時生活和勞動中,教師有意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和應用數學問題。在一次植樹活動中,我們想把樹植齊了。問學生怎樣能把樹植齊,學生說是找一根繩子拉成直線,還有的學生說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原理。很普通的活動,很簡單的實例,讓學生應用了數學問題,更使學生懂得生活中存在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學數學有用的意識,糾正數學無用論的觀點。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數學貼近生活,到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是我們課改的方向,體現了教育者的新理念,使教育者更快的向新課標靠近,也有利于學生對數學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分析數學問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2]吳江媛.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初中數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
[3]任勇.任勇的中學數學教學主張.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03-01.
[4]任小平.優化學習叢書:初中數學.四川辭書出版社,2009-01-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