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英 張景欽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正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逐步地進入課堂教學。探究式學習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經過學生的直接參與探究,并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而結束。其最大特色就是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它注重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良好意志品質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基礎。對促使學生懂得怎樣學習,不斷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探究式學習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設境激趣,提出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是推動學生探索真理與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是創造的動力。興趣也是探究知識的起點。探究式學習一般是圍繞問題進行的,問題是探究式學習教與學的載體,是探究式學習的驅動力,問題引發認知沖突,打破知識平衡,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通過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
創設問題情境激趣的方法很多,如:故事激趣、質疑問難激趣、聯系實際激趣、直觀媒體激趣等。例如,教學七年級上冊第六課的第一框《豐富多樣的情緒》時,我在課前給學生講述了關于《史記·項羽本記》中記載的在垓下劉邦讓士兵唱楚歌,結果使楚軍高度緊張的神經因此而松懈,原本斗志昂揚、同傷敵愾等豪邁之氣突然變為哀傷、憂思、愁緒、驚恐以及無法排遣的懷鄉之情,剎那間,楚軍瓦解,項羽很快就失敗的故事。還講了曾被醫生預言存活的可能性只有1/500的美國作家卡森用“笑療”戰勝不治之癥,恢復健康的事例。趁學生沉浸于故事的趣味中時,我提出:你認為這兩個故事的結果跟什么有關?人的情緒有哪些種類?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影響?在歷次的考試中,在什么情緒狀態下,你覺得自己思維活躍?在什么情緒狀態下,你覺得自己思維遲鈍?當你情緒不好時,你的食欲如何?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情緒消極的情境中,會對他的身體健康有什么影響等一系列問題。通過這樣的情境立即喚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主要內容,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探究學習狀態。又如,教學九年級第四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可利用多媒體播放1998年洪災的場景。趁學生受當時場面感染之際,我提出了:這段影片說明了什么問題?造成像1998年這樣洪災的根源是什么?你認為要防治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和長江水污染應實施什么戰略?我國應怎樣實施這個戰略?我們青少年能為實施該戰略做些什么?教師這樣設疑制造了懸念,埋下伏筆,學生產生疑問就迫切想知道學習的內容,由此自覺進入學習。
二、組建小組,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探究式學習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開展探究式學習,首先要科學地組建研究性學習小組。一般來說,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性別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定,而后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對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科學地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組(小組人數一般為4~6人),并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在確定學習課題,進行探究學習時,教師要指導各個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協作,制訂學習計劃,收集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其中,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資料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直接影響著探究式學習目標的實現。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渠道廣泛收集與課題相關的學習資料。具體可通過以下幾種:(1)從書店、圖書館的書籍、報紙、雜志等查找資料;(2)查詢因特網獲取信息資料;(3)訪問相關機構,獲得課題相關的權威性資料;(4)動手考測獲取直接資料,如,考察、實地調查訪問、觀測、實驗等。在收集資料過程中,過查找邊探究思考。而后要對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加工整理,提煉總結,形成口頭報告材料或書面材料,從而為解決研究課題中相應的問題提供依據。同時,通過這一過程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及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交流討論,總結評價
經過一番資料收集,探究學習,學生獲得了課題相應的知識,明白一定的道理,同時也發現了相應的一些疑難問題。在這種基礎上,政治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探究疑難問題,進行思維的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一些方法指導和精神激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揮個人智慧,暢所欲言,并做好詳細記錄。同時,教師要及時調控、參與討論,對學生遇到困難適時給予幫助,指導學生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要敢于和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后,組織學生展示探究結果,組際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交流討論既是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又是對活動做出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重要環節。各個研究小組或個人通過在小組或班上討論、總結發言,會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現,同時又能有效地解決所要學習的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動力基礎。
在交流討論之后,教師接著應及時對交流問題進行點評和歸納,要針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疑難點撥,要概括出整個研究課題所涉及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讓學生達成共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拓展、提升,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地構建知識,使學習活動真正達到教學要求。同時還應總結操作經驗,看有哪些值得借鑒的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失策地方,以便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參考和借鑒。教師還必須對探究式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既要對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進行確認,還要對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將所思所得寫成體會或小論文,以鞏固學習成績,并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的學習更為深入。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它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機械接受思想品德知識的弊端。它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表達交流能力、處理運用知識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它的具體實施策略還有待于同行們在今后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