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平
(江蘇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對國民經濟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促進了電子商務行業的崛起和發展,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對社會的需求越來越大,并且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則更青睞于兼備專業技能和英語才能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為適應和滿足這一社會需求,2001年國家教育部明確要求各高校對公共課和專業課實行雙語教學模式,以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2003年教育部再次要求各高校引進雙語教學的原版教材,并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2006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強調要重點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雙語教學在社會環境和教學環境的變化中演變成了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產物。
電子商務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實踐,是貫徹現代教育理念、完善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培養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必然要求。電子商務專業實施雙語教學不僅是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更是為滿足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需求。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運用英語來了解學科最新理論成果和發展動態,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水準和對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而開展電子商務雙語教學也是由電子商務課程的本質所決定的,電子商務最早在美國萌芽并發展,因此英語是進行電子商務國際化互動的基礎,掌握專業英語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了解學科前沿與核心尤為重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也將有助于我國商務型人才的培養。
然而,電子商務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國際范圍內,較為完善和成熟的雙語教育理淪及其發展模式都起源于國外,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與國外相差甚遠。此外,電子商務已逐漸演變成一種無國界的商務交流形式,眾多前端的電子商務技術都通過英語的形式發布,良好的外語基礎則成為電子商務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目前,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雙語教學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問題存在的主要影響因素,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水平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也參差不齊,導致雙語教學的成效不明顯,一直未能取得較大進展,而學生最終在走上社會時由于能力不足缺乏實踐經驗則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電子商務雙語教學的本質是通過不同的語言教育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及運用,其最終目的是將中文和外語作為教學媒介用語,教授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通過語言教育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在掌握兩種不同語言的同時學會用兩種不同語言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與實踐應用,最終培養出兼備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國際化商務人才。
各高校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數量多,涉及學科領域廣,專業課程之間無明顯銜接關系,部分高校無力自行研發電子商務課程,其借鑒甚至照搬的行為使得高校的課程設置存在嚴重的雷同現象,缺乏自主性、自創性和科學性。
課程教學內容陳舊,教材選擇不科學,無法傳授最新的電子商務觀念和知識,部分教材難度過大,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和學習的心態,此外,理論內容空泛深奧,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脫節,學生沒有機會親自體驗,從而難以理解和掌握其精髓。
教師的英語水平和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理解及應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師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及其授課的表述程度,國內多數教師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方式,即單一的說教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不高。
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專業基礎不同,對于課程的理解力和接受度均不同,師生之間交流存在障礙,面對同一老師的教學,學生之間通常表現出明顯差異,英語能力強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專業知識,并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無法理解所學知識,從而不能掌握專業技能。
高校領導的重視是雙語教學成功實施的首要驅動力,領導要在高校進行自上而下的思想傳達,為雙語教學的改革創新、引進教材、師資重塑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為學生營造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積極組織開展英文教學活動,有力推動雙語教學的改進。
我國的英語教學方法通常是以書面教育為主,忽略了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所學多為應試教育,難以在實踐上得以提高。學校應通過雙語教學模式改革增強師資力量建設,引進外籍專業教師或讓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老師“走出去”學習海外經驗,增加國際交流,同時加強師生互動,使英語與電子商務專業學科能夠相互滲透,以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能力。
不同高校應按照本校特色選擇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電子商務專業雙語教學教材,結合高校性質,實行自主自創性教學模式,營造開放式教學氛圍,對于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班教學,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能,使教師和學生協調同步提升,不斷完善雙語教學體系。
將原有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型課程結構改善為具有通用知識、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三大模塊的學科教育體系,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通用知識課程,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掌握,進而針對專業特色設立專業知識課程,普及專業學科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最后增加應用技能課程,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充分了解專業技能的使用,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