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寶雞市扶風縣扶風初中,陜西寶雞,722200)
做高效課堂中的高效教師
——語文高效課堂實踐的經驗總結與反思
趙曉霞
(寶雞市扶風縣扶風初中,陜西寶雞,722200)
高效課堂在對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和摸索中堅守著傳統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語文高效課堂能最大限度實現“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結合。要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效率之高效,需要施教者即教師切實提高自身。高效課堂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課堂,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課堂。
高效課堂;教書育人;高效教師
近年來,中學教學的“高效課堂”探索研究正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高效課堂”是深化中學教學改革的亮點。一些成功實施教改的學校所摸索、總結出的高效教學模式,已經不僅在其自身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形成示范作用,在全國范圍內引發學習、探討、切磋及全面深化中學教學改革的風潮。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是教師永遠的追求,是教學的主題,是當今社會教學工作的熱點。由于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學理念不斷變更,高效課堂也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但無論如何轉化,課堂高效的關鍵在于學生的思想狀態。教師的重要職責在于,以自己的智慧和學養,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而又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在高效教學中,雖然教師不再像在傳統教育模式中那樣完全主導并牢牢掌控整個教學過程,但教師的作用并不應該有絲毫的降低。能夠以看似教師“不在場”的方式發揮教師的作用,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積極向上的環境,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共同之處。
作為一名長年工作在教學一線并積極參與高效課堂的語文老師,筆者深感探索和實施高效課堂的必要性。本文嘗試立足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背景,結合教育實踐經驗,以語文高效課堂為例,對“高效課堂”這一中國當代教育界的熱點關切和理想追求做出深度省思。這一省思包括:高效課堂理念和傳統教育觀念的契合之處以及對它的發展;高效課堂中的人性化特征以及中學教學理念的人文性;將傳統上證明有效而可行的教育方法、模式、理念運用到高效課堂之中的可行性;在摸索和實施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如何成為高效課堂中的“高效教師”,使得“高效意識”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不竭動力。
高效課堂是中學教學改革這一動態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過程和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的摸索與嘗試,離不開傳統教學理念的積累。對于一個學校、一種高效教學模式是這樣的,對于每一個參與探索的教師來說,同樣如此。因此可以說,高效課堂是“新”的方法和理念的嘗試,但其中包含著“不新”的傳統教育理念。這些“新”中之“不新”,并不意味著陳舊,而是高效課堂對于正確觀念的堅守。
以筆者所在學校實施的語文高效課堂為例,課堂形式豐富多樣,學生興趣的培養、積極性的調動,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這些特點在高效課堂中有非常突出的體現。但是,這些理念和方法,可以說是每一個合格的中學教師都應該懂得并身體力行的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這些原則也談不上“新”。高效課堂依然堅守這些原則,說明這些原則依然不失其指導意義。
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憑直覺上的好惡,因此對感興趣的內容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對興趣索然的內容往往心不在焉,甚至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對語文教學中的朗讀內容,筆者盡量播放錄音,然后讓學生分角色讀,分段讀。有現實圖景的內容,課堂上就千方百計展示圖畫。比如,在《狼》《孫權勸學》等課的教學中,筆者組織幾名學生編排課本劇,上課時表演課文中的情節,學生很感興趣,對文言文畏懼感消失了,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這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新工具的運用,既符合傳統“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又是在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新的學科指導下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積極嘗試。在參考、研究其他學校的教學方法新舉措時,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對于這些教學原則和方法的自覺堅持。比如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就是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方面狠下工夫。運用該模式,教師提前一天將“學案”發放給學生,所以,從正式學習的前一天,就開始了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把原屬于學生的思維權利通過“自學”還給學生,并幫助學生通過“交流”實現自我權利的表達。對河北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學生做出這樣的評價:“這種新的課堂,讓我感覺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過去怕上課,現在我怕下課。在這種課堂里,不但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膽識和表達能力,現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學校。”在天卉中學,每到周五下午,學生會以各種文藝手段,說學逗唱演,充分展現才藝。在這一過程中,新課堂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應該說,在新的課改浪潮中,各個學校所獨創的高效課堂模式,在某種意義上都有對傳統教學理念的繼承和發揚,高效課堂的“新”中之“不新”,是整體教改實踐堅守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
在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中學教育的“教書”和“育人”相統一的特點非常明顯。堅持在“教書”中“育人”和融“育人”于“教書”過程,是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不同表達。對于身體、心智和社會能力快速發展的中學生來說,培養自主意識,形成獨立判斷、勇于擔當的品格,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都是在“教書”中“育人”的主要內容。語文課作為一門極富人文性的課程,在這一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和不可推脫的責任擔當。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這種“育人”的意識觀念絲毫沒有放松。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教師有時把自己看得很“重”,不信任學生,認為學生離開自己不行,認為教師不做重點強調、點撥,學生就難以掌握知識要點。在這種認識驅使下,教師教學倍感辛苦,學生雖有部分發表觀點的機會,但因參與意識不強,往往事倍功半?;谝陨系慕涷灪驼J識,筆者在課程內容的教學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注意培育學生的自主能力,使他們能夠圍繞老師設置的問題,積極參與,合作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作為補充,課下筆者還進一步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樹立信心。語文課文中的故事、道理和觀念,本身就是促進學生在心智和社會能力方面提高的絕佳素材。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兩詩時,學生明白了,生活中不全是坦途,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對待人生道路的選擇,要明白該選怎樣的道路,道路選擇中必須經過反復思考再確定,一旦選定就要堅持到底,不能隨波逐流。學生認為這些道理是自己人生中需要明白的,所以學起來很專心,對這兩首詩要點就掌握也很好。像這樣書本知識與人生道理緊密結合的教學內容,能同時收到“教書”和“育人”的極佳效果。
優秀的語文老師都善于以“教書”為手段,將“育人”的社會責任潤雨細無聲地融會進教學過程中去?!敖虝焙汀坝恕钡娜谪炓惑w性,是語文老師的基本素養和職業意識,這種職業意識在當下的高效課堂中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體現。比如遼寧沈陽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以“立人”作為其核心的教育理念,在其細致入微、春風化雨的“124”模式中,“立人”的責任自然而然完成了。而江西武寧寧達中學的“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更是明確提出“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這種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在學習上對其自主性的尊重,也是培養其獨立人格、使其勇于擔當、形成自主判斷的有效途徑。
高效課堂之“高”,既是對傳統相對低效的“填鴨式”教學的揚棄,也是對新的教改成效的期許和展望。因此,任何嘗試和摸索高效課堂的學校和教師,都應該非常清楚,所謂的“高效”,絕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成為招牌式的標榜。“高效”既是對已有成績的肯定,同時還包含著期許和鞭策。在“高效”這一理想目標的指引下,作為教學任務的實施主體,教師不斷“攀高峰”的任務是不該止息的。
要實現高效,就應該真正在觀念上,而不是在口號上將以上的基本教育理念貫徹到底,克服傳統教育模式的頑疾。不可否認,在實施高效課堂的學校,由于思維慣性的存在,一些新的問題伴隨著新的教學方法會出現。
(一)唯求形式之“新”,有形式主義的危險
全國范圍內的高效課堂中,已經可以歸納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學模式了。這些模式大多以“10+35”模式、“271”模式、“循環大課堂”模式、“大單元教學”模式、“124”模式等類似口號的方式做出標志。這種命名有其推廣、觀摩學習的便利性,但也存在著被簡單化處理的風險。如果拘謹地依照著這些數字化標志的模式來生搬硬套地劃分學時比例、學生人數比例等指標,可能會導致一種新的教條。提出這樣的危險,并非給以上已經取得成功的高效課堂潑冷水,而是出于高效模式良性發展的考慮提出的警示。如果這種警示有杞人憂天的成分,那就最好不過了。
(二)教師身份的迷茫
在實施“高效課堂”的成功案例中,一個最突出的共同特點,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強調,與之相應,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時間明顯減少了。按照高效課堂模式設計者的初衷,這種新情況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的責任的減輕,恰恰相反,這可能意味著,教師除了掌握教學內容以外,還應該有對課堂氣氛掌控、課堂組織策略以及認知心理學、青少年成長特征等多方面知識的掌握和熟練運用。教師的實際知識灌輸時間縮短,但大量的工作卻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適應新形勢。如果參與高效課堂的教師不能真正領會這一形勢的要求,將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表達時間看成“放羊式”管理,或者干脆就對學生主導的教學環節放任不管,將會完全背離“高效課堂”的初衷。如果這樣,任何一種高效課堂的嘗試都將失去教學理念之靈魂而落入“邯鄲學步”境地。著眼于真正的“高效”,這一風險不可不防。
以上所述的兩種情況,是在筆者了解、考察了時下一些“高效課堂”模式后提煉出的可能性問題。要真正提高課堂效率,這些問題,即使并沒有在某一種模式或某一個學校、某一堂具體的課堂中出現,也是我們須時時警惕的。
“高效課堂”是在反思傳統教學模式,堅守傳統教育基本理念的同時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革新的一整套綜合性的教改方案,是在教育發展的整體過程中的一個積極有效的創新。“高效課堂”直接把教改中心放在課堂上,凸顯了當代中國教育界明確的“目標意識”。以課堂為目標指向的“高效課堂”,已經將教育改革者的目光牢牢吸引到課堂中來。
“高效課堂”的突出特點在于:這一課堂既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課堂,也是提高教育者施教能力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高效課堂”所設計歸納的多樣化的自主學習環節,為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智、激發學習積極性提供了堅實的平臺。這一方面的例子,筆者在自己的高效課堂實踐探索中已經有了深切的感受。另一方面,“高效課堂”為教師發展和提高所提供的平臺和機遇,可能并沒有成為大家的共識。在筆者看來,這一點同樣構成了“高效課堂”中的至關重要的優長之處,值得特別闡明并引起同行的重視。
筆者本人的切身體會,可以很好地說明“高效課堂”對于教育者的教育作用。筆者在語文課的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從學生的發言中,發現了許多以前未曾注意的問題。學生在對課文中的故事、人物的評價中所透露出的思想觀念信息,為教師進一步了解其心理感受和思想提供了線索。從課堂教學中得來的這些信息,竟是與學生進一步交流溝通的自然的鋪墊。另外,為了能夠指導學生做好導學案,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準備階段所具備的各方面能力條件;在學生講課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及時掌握課堂氣氛與節奏。這樣才能收到教師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學生掌握課本知識有似自然而至、水到渠成的神奇教學效果。還有,順利推進“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在心理學、認知學、管理學等方面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梢哉f,“高效課堂”提供給教師的“課堂”,雖是無形的,但同樣精彩絕倫。切實認知推進“高效課堂”的教師,同樣有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
[1]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EB/OL]http://www.jlte.com.cn/show.aspx?id=46,2006-01-17/2012-11-15.
[2] 范娜.我眼中的“自主學習”[J].教育觀察,2015(5):62-63.
[3] 莊艷.教育信息化與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創新[J].教育觀察,2012(10):88-90.
[4] 顧建德.讓中學語文教學詩意流淌——論語文教學詩意化的達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1): 26-29.
[5] 孫士雪,李建華.從教師學習特性看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發展路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2): 60-63.
[6] 孫娜.潤物細無聲——談語文教學中的文與道[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1):78.
G633.33
A
2095-3712(2014)15-0030-04
趙曉霞(1966—),女,陜西扶風人,本科,寶雞市扶風初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