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望林
(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廣西南寧,530005)
如何做好校企深度合作
——淺析共建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的優勢
古望林
(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廣西南寧,530005)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職業素質、專業技能的培養,離不開企業化的實訓教學環境,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已經成為職業教育中實用型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教學改革的模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公司合作,能創建校企合作的載體,促進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優勢
實訓基地是開展實踐性教學的有力保障,是學校的練兵場、學生的習武地。加強專業與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校彰顯辦學特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能專門人才的必備條件。我校的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專業創建于1998年,現已開辦了16年。由于計算機與數碼產品更新換代頻率快,導致該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實訓基地設施短缺落后、實習實訓條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教師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培養的學生與企業的需要脫節、學校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現狀,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該專業的發展。鑒于此,學校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指導,抓住職業教育發展機遇,圍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這條主線,借鑒國外職業教育與企業、行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成功經驗,切實加強學校與南寧拓宇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該基地以服務教學、服務企業和服務社會為宗旨,在構建校企互助互利、雙贏共進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2010年,學校多次組織專業教師到多家硬件維修企業開展考察和調研,廣泛收集相關資料并及時進行梳理分析,為共建該實訓基地作好充分準備。經過近半年遴選,學校最終確定與南寧拓宇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校企雙方領導都對這一合作項目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支持,專門召開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設方案論證會,與會各方專家對基地建設方案進行嚴格論證。該設計方案切實可行,符合學校關于實訓基地的設想和定位,在廣西地區中職學校同類基地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此后,校企雙方充分考慮專家意見,幾易其稿,終于制訂出共建計算機及數碼產品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在此基礎之上,合作雙方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標志著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運作階段。
通過四年多的校企雙方的雙贏合作,我們實現了深層次的校企結合與工學結合。從學校層面來看,這種合作模式無論是對學校專業的發展,還是對教師專業能力、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有很多的好處。由此可見,這種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模式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建設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出發點之一是致力于培養和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基地為計算機硬件專業相關課程提供了從檢測、診斷到維修的一整套的真實實訓操作環境,學生通過親手診斷、排查和維修板卡,能夠直觀、全方位地了解各類電腦主板及數碼產品的電子電路知識,學會檢測、診斷與維修各類電腦主板及數碼產品,強化訓練學生在硬件維修方面的專業能力。同時,基地承接企業的真實維修項目可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生產任務的嚴肅性,達到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
(二)有利于培養貼近社會、貼近企業的實用型人才
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以企業化標準來建設,以企業模式開展運作,有利于培養貼近社會、貼近企業的實用型人才。學生在真實的職業場景中接受實訓,接受職業道德培養及企業文化的熏陶,這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前完成角色轉化,較好實現學生畢業——就業的“零對接”。
(三)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
在企業專家協助下,教師擔任實訓基地的管理和指導工作,有助于更好了解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等相關專業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了解該行業對員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練掌握工藝流程和操作規范,熟悉職業崗位特點、職業工作過程、職業工作內容等,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并且,承接企業的真實維修項目也切實提高了教師的實際生產及技能水平。
(四)有利于減輕實訓基地的運行成本
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運行成本主要有:第一,購買實訓設備,因校企雙方共同出資,學校可減少資金投入。第二,學生訓練時所用耗材,主要有焊錫絲、助焊劑、各類計算機主板、各種數碼產品等。而各類計算機主板和數碼產品由于用量大且更新換代快,需要源源不斷補充更新,而該企業在維修過程中會有大批量的此類報廢設備可提供給學生練習。第三,承接企業的真實維修的項目,既能產生效益又能有效減少實訓材料成本。因此,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能有效減輕實訓基地的運行成本。
(五)擴大學校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學校發展為目標,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建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模式,將企業文化、企業生產直接引入學校,解決了學校專業師資不足、實訓設備不足、課程設置與崗位對接不緊密、學生崗位能力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等問題。這有利于推動學校師資和教學環境的建設,深入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就業率,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專業品牌,擴大學校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進而帶動招生工作,形成以校企合作帶動就業,以就業帶動招生,以招生發展學校的良性循環體系。
(六)有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學生進入實訓基地,企業的維修任務成為學生真實的實訓項目,角色也因此轉換成企業的維修技術人員,實訓教師成為企業的管理人員。這些人員的加入減少了企業對生產設備、人力資源等的投入,同時也獲得了收入,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培養和造就了企業的后備力量和技術骨干。同時,企業也可以利用學校的師資、設備與設施、技術等資源培訓企業員工,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與南寧拓宇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成果,也是學校找準校企利益的契合點。這是提高雙方合作的積極性,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隨著校企共建、工學結合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將致力于建立更多穩定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探索共建、共享、多贏的有效途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基地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真正實現職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員工需求的無縫對接,將有助于實現“學生畢業有工作、企業發展有人才、學校辦學有生源”的多贏目標。
[1] 李選芒,王永蓮.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實踐與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1(17).
[2] 梁文宇.中職學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廣西教育,2009(6).
[3] 鄧小善.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多層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8(22).
G718.3
A
2095-3712(2014)15-0042-02
古望林(1975—),男,廣西昭平人,碩士,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信息部主任,講師。